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57|回復: 0

[稗官野史] 開創大唐王朝的隴西貴族李世民的祖先是怎麼崛起的?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5-21 10:16: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大唐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影響力比較深遠的王朝﹐而建立唐王朝的建國父子李淵、李世民等人均出身於隴西貴族﹐那麼隴西李氏豪強發家之地在哪裡?他們是如何崛起的呢?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李世民等人都有胡人血統﹐並非傳統的漢人﹐早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李氏都是地方小地主﹐並沒有多少勢力﹐與傳統意義上的豪強差距甚遠﹐公元473年﹐拓跋宏即位﹐是為孝文帝﹐李氏家族因為這個人的改革而崛起。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先介紹下北魏孝文帝改革﹐鮮卑族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古老的民族﹐拓跋部是鮮卑族活動在大興安嶺北端東麓一帶的一個分支。五胡亂華以後﹐終由鮮卑族的拓跋氏統一華北﹐建立北魏﹐其時北魏歷代君主都已重視漢文化之學習。到北魏孝文帝一代﹐已有馮太后與朝臣李沖的改革﹐建立均田制﹐重新建立以農業為主體的大帝國。由於孝文帝由屬漢族的馮太后撫養﹐漢族大臣李沖的輔佐﹐受漢文化影響較深﹐即位後才有日後的漢化政策。在這段時間協助孝文帝改革的大臣最重要的就是李沖。
  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範圍極其廣泛﹐內容也極為豐富。李沖在決策和執行上面出力不少﹐為了表彰他的貢獻﹐孝文帝不斷地給他加官進爵﹐太和初年﹐遷中書令﹐加散騎常侍﹐仍兼給事中。轉南部尚書﹐賜爵順陽侯。李沖提出均田制、遷都洛陽後﹐負責營建新都﹐封陽平郡開國侯﹐遷尚書僕射、仍領少傅﹐改封清淵縣開國侯。
  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後﹐決心開始進行改革。他的漢化改革之所以能夠推行﹐首先得力於他知人善任。他不僅重用主持改革、提倡漢化的鮮卑貴族﹐還重用了許多有才幹的漢族人。更為了讓鮮卑族與漢人接近﹐下令互相之間通婚﹐將自己女兒嫁給了李沖的兒子﹐李沖一下子成了皇親國戚。改革之初漢族大姓只有盧、崔、鄭、王四家﹐其他漢族中小地主都沒有太大權勢﹐李沖成為皇親之後﹐成為新型貴族﹐逐步建立了盧、崔、鄭、王、李五大姓的豪強貴族。
  太和二十二﹐李沖卒﹐年四十九﹐贈司空﹐諡號文穆﹐三十年後﹐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東魏武定八年(550)﹐高洋廢孝靜帝﹐代東魏自立﹐建立北齊。西魏於恭帝三年被權臣宇文護逼迫禪位於其侄宇文覺﹐這時候的隴西李氏是李沖長子李延實的兒子李虎(李淵的祖父)﹐西魏八柱國之一﹐官至太尉。
  可以說﹐李沖之前的隴西李氏還只是一個小地主﹐由於得到了孝文帝改革的紅利﹐鮮卑族和漢族通婚﹐李沖利用輔佐孝文帝的契機﹐改變了自己家族的命運﹐為隴西李氏家族最終登上歷史舞台奠定了基礎﹐成為日後大唐帝國的主人。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8 02:41 , Processed in 0.17242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