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37|回復: 0

[稗官野史] 楊貴妃竟然有兩次被遣送回娘家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12-18 01:35: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天寶五年(746)七月﹐唐玄宗思念梅妃﹐夜遣小黃門熄滅燭火﹐黑燈瞎火地悄悄用戲馬(宮中馳戲之馬)載梅妃至翠華西閣﹐重敘舊愛﹐梅妃擁著玄宗悲不自勝。既而二人相擁而眠﹐睡至天大曉。侍御太監驚報﹕「皇上﹐貴妃已到閣前﹐怎麼辦?」玄宗披衣起﹐抱梅妃藏於夾幕間。楊貴妃隨既至內閣﹐問﹕「『梅精』安在?」玄宗道﹕「在東宮。」貴妃又道﹕「乞請宣至﹐今日同浴溫泉。」玄宗道﹕「此女已被疏退﹐無需並往。」貴妃語意堅決﹐力求並往。玄宗左右四顧﹐默不作答。貴妃大怒﹐道﹕「到處一片狼藉﹐御榻下有婦人鳳鞋﹐夜間何人為陛下侍寢﹐歡醉至於日出不視朝?大臣以為是妾身糾纏陛下﹐請陛下出見群臣說明原由﹐妾在此閣以候聖駕返回。」
  玄宗愧疚﹐無法支吾﹐索性拽衾復寢﹐閉目不語。貴妃大吵大鬧﹐催逼愈甚﹐玄宗亦動怒﹐道﹕「今日朕有疾﹐不可臨朝。」貴妃怒氣沖沖﹐轉身走了。玄宗再到夾幕間尋覓梅妃﹐已不見蹤影﹐原來已被小黃門送走﹐並令其徒步歸東宮。玄宗認定此事為小黃門播弄﹐怒斬之。李隆基畢竟是皇帝﹐怎能讓貴妃如此吵鬧﹐如此教訓﹐一怒之下﹐便下令「攆回去」。
  於是﹐楊貴妃就這樣被攆回了娘家。貴妃一走﹐唐玄宗突然覺得心中空落落的﹐很快就後悔了。直到第二天中午﹐玄宗仍茶飯不思﹐動輒發怒﹐鞭撻左右。高力士試探請旨﹐將貴妃接回宮。先將宮中衣物及米麵酒饌百餘車送至楊銛家。當初﹐楊家三姊及楊銛因貴妃被遣﹐感到大禍臨頭﹐相聚痛哭﹐當御饌兼至﹐乃稍寬慰。
  為了掩人耳目﹐不讓皇家糗事外洩﹐於當天夜晚﹐打開不常開的安興坊禁門﹐由高力士用輕車接貴妃﹐從連接後宮的太華公主院宅而入。第二天一早﹐唐玄宗在內殿召見楊貴妃﹐龍顏大悅。貴妃襝衽下拜﹐涕泣謝罪。午後﹐玄宗即召梨園弟子﹐演出雜戲以娛貴妃。並召貴妃三姊一同進食宴樂。越宿﹐三姊皆封為一品夫人。自是楊貴妃恩遇日深﹐後宮無得進幸矣。
  自西閣一幸﹐梅妃已有幾年沒有見到玄宗了。一日﹐梅妃仿漢司馬相如《長門賦》自作《樓東賦》﹐托高力士呈獻玄宗﹐其賦結尾處為﹕「思舊歡之莫得﹐想夢著乎朦隴。度花朝與月夕﹐羞懶對乎春風。欲相如之奏賦﹐奈世才之不工。屬愁吟之未盡﹐已響動乎疏鐘。空長嘆而掩袂﹐躊躇步於樓東。」玄宗見賦﹐傷感不已。遂取珍珠一斛﹐令高力士密賜梅妃。梅妃不受﹐作七絕一首﹐再托高力士上呈唐玄宗﹐其詩曰﹕「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寞。」唐玄宗覽詩﹐悵然不樂。令樂府譜以新聲彈奏﹐名為《一斛珠》﹐自此曲名便有了《一斛珠》。令人感慨的是﹐梅妃死於其後「安史之亂」攻入長安的亂兵之中。
  天寶九年(750)﹐楊貴妃又一次被遣送回了娘家。這一次又是為了什麼呢?楊貴妃這次被攆的原因﹐正史皆記載為﹕「貴妃復忤旨﹐送歸外第。」楊貴妃忤的是什麼旨呢?《楊太真外傳》記載﹕「九載二月﹐上舊置五王帳﹐長枕大被﹐與兄弟共處其間。妃子無何竊寧王紫玉笛吹。因此又忤旨﹐放出。」天寶九年二月的一天﹐在唐玄宗和兄弟們及兒子共敘情誼時,楊貴妃偷偷地吹寧王的紫玉笛,被唐玄宗看見了﹐以忤旨又被送出宮外。
  有人提出此說不可信﹐因為玄宗的大哥寧王李憲﹐於開元二十九年(741)11月15日去世﹐至天寶九年﹐已經死了九年。楊貴妃不可能與死人有染。其實此寧王非彼寧王﹐這裡的寧王是指李憲的兒子李璡﹐被嗣為寧王。楊貴妃偷拿寧王的紫玉笛後﹐把玩許久﹐也按原調吹弄起來﹐玄宗聞貴妃笛聲過來﹐見是寧王之笛﹐十分惱怒﹐說貴妃﹕「此笛寧王吹過﹐口澤尚存﹐汝何便吹?」
  貴妃毫不在意﹐直至吹完原曲﹐起座冷笑道﹕「玉笛非鳳鞋可比﹐陛下被鳳鞋勾躡﹐尚擱置不問﹐奈何責妾?」  玄宗乘酒性﹐勃然道﹕「汝連日蹇傲﹐出言不遜﹐難道朕不能攆汝麼?」
  貴妃也抗聲道﹕「儘管攆!儘管攆!」
  玄宗被逼得無可轉詞﹐遂著內侍張韜光﹐將貴妃送至楊國忠府。
  楊貴妃這次被送回娘家﹐是唐玄宗除了教訓楊貴妃﹐也是要滅滅楊氏家族的威風﹐因為此時的楊家已權傾朝野了。這一招果真很靈﹐楊家人慌了神﹐可又不好出面求情﹐而楊貴妃更是終日以淚洗面。因為﹐這一次唐玄宗並沒有急著把貴妃接回去﹐而且送走之後就再沒有了消息。楊國忠更害怕失去權勢﹐便請玄宗寵信的吉溫去做說客。玄宗雖然沒有派人去接楊貴妃﹐但心中還是很想念的。這時﹐吉溫來遊說唐玄宗﹐正中玄宗下懷。唐玄宗立刻派張韜光去看望貴妃﹐還將自己的御膳分了一半給她。
  楊貴妃見皇帝派人來看她了﹐感動地淚流滿面﹐馬上伏地認錯﹐還剪下了自己的一縷頭髮﹐由張韜光帶回宮獻給唐玄宗。玄宗一看到貴妃的青絲﹐又坐不住了﹐即派高力士將楊貴妃接回了宮。又加封楊國忠遙領劍南節度使。嗣後﹐貴妃稍加收斂﹐更為媚順﹐故而恩顧經久不衰。
  唐朝詩人張祜詩云﹕「梨花深院無人處﹐閒把寧王玉笛吹」以及《寧王小管》詩云﹕「金輿還幸無人見﹐偷把寧王小管吹。」就是諷詠此事的。這就是正史沒有明說的﹐關於楊貴妃兩次被唐玄宗攆出宮的真相。有人說﹐楊貴妃一生只是享樂﹐並未參與政治﹐不應承擔紅顏禍國的責任。焉知﹐玩樂奢糜與裙帶關係又何嘗不是勵精圖治與風清氣正的天敵呢?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2 01:42 , Processed in 0.0990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