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16|回復: 0

[稗官野史] 揭清末刺殺出洋五大臣事件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9-8 01:55: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提到灤州起義就不能不提孫嶽。孫嶽(1878~1928),民國時期曾任國民軍副總司令兼第三軍軍長、直隸督辦兼省長。每當馮玉祥向人介紹孫嶽時,總親切地以「這是孫二哥,是咱們老革命黨人了」為開始。雖然創建過同盟會河北支部,參加領導過灤州起義,但讓孫嶽揚名於辛亥革命的事件,卻是刺殺出洋五大臣之舉。
  1903年孫嶽以僧人身份投考保定北洋武備學堂,並以優等生成績入選炮科。次年利用學堂假期暗中赴滬,由其同鄉友人王法勤、張繼介紹加入興中會,後轉入同盟會,成為當時中國北方早期同盟會會員之一。入會後孫嶽回到北方從事推翻清朝的革命活動。當時各大學堂中缺乏統一的綱領和具體措施,也沒有正式的反清組織,處於各自為政的狀態。孫嶽到保定後,為便於發展和互相聯絡,於保定椿樹胡同設立了「星期茶話會」,借此形式,聯絡感情。從而結交了各界校友、學子師生,逐步宣傳革命思想。當時參加「星期茶話會」者,均為保定各大學堂的青年學子。除組織者孫嶽外,還有保定官立高等師範學堂吳樾、京旗第一鎮教練官吳祿禎等人。
  吳樾與孫嶽同齡同歲。庚子年間,在兩江公學的影響下,保定辦學之勢一直位居前茅。各大學堂中就讀的南方學子人數不少。孫嶽是在南方參加同盟會組織的,主張「南北同轍,志同歸一」,廣泛結交南方學子尋找知己為友。孫嶽平時談吐得體、仗義疏財,南方學友都願意接近他。吳樾在就讀保定高等師範學堂期間結識了保定武備學堂的孫嶽,並在星期茶話會中與孫嶽交往日深。二人的思想十分接近,堅決主張共和,反對清王朝的專制統治。
  1905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孫嶽認為若清廷得以實行立憲,則彼君主政權益為鞏固,漢旗將無復興之望,立即緊急召集各同誌開會,密謀阻撓之計。眾人意見不一,只有吳樾與孫嶽觀點幾近一致,主張以刺殺手段阻撓破壞五大臣出洋考察之舉。吳樾選擇了對北京情況較熟悉的孫嶽和學友張榕作為他的掩護和助手。三人利用學堂假期,秘密攜炸彈遣入北京。以前吳樾到北京時下榻在安徽桐城會館。這次赴京為了行動保密又不能暴露身份,則需另擇旅店客棧借住。但又有一難題:當時北京的旅店都有一種習慣,即店家為了結賬方便明了,以及為店客和訪友之間容易查詢探訪,均將住店客人姓名寫在一長方形小木牌上,俗稱水牌,並將水牌公開掛在櫃臺後面的牆上,以使店家、店客、訪友都一目了然。若使用「安徽吳樾」的名字掛出,很容易暴露身份,如有危險還會波及同鄉。孫嶽選擇了一家來京時常住的相熟旅店,位於離正陽門火車站不遠的廊房頭條一帶,以「高陽孫嶽」的名字掛牌。同時旅店附近有多家綢莊布店,方便孫嶽選購吳樾行動時的服裝。
  1905年9月24日是清廷五大臣出洋考察自正陽門火車站出發之日。吳樾三人一早離開旅店,直奔正陽門火車站,混入月臺。便裝的孫嶽和張榕在站內月臺處把望掩護。吳樾一身僕役打扮,從容接近五大臣乘坐的第三節花車廂。當吳樾即將踏入車廂時,引起衛兵懷疑而被詢問。吳樾怕行動暴露,趁衛兵剛剛轉身,突然點燃炸彈導火線,準備投向五大臣。不巧就在這一瞬間,火車頭後退與車廂掛鉤,引起車廂劇烈震動,吳樾手中的炸彈被震落車廂地板,立即引起爆炸。車廂被炸毀,五大臣中只有紹英、端方、戴鴻慈三人受輕傷,吳樾則當場死亡。孫嶽和張榕站在月臺進口處,距離較遠,所以安然逃脫。
  吳樾刺殺五大臣之舉雖未成功,但撼動清王朝的統治心臟。清廷急令全城戒嚴,袁世凱親自偵辦此案,說:「要將涉案的賊臣亂黨抓捕歸案」。由於在刺殺行動之前孫嶽等制定了周密的計劃,留下的線索痕跡極少,以至於事發後很長一段時間,清廷不知此案由何人所為而未能偵破,更無人因此案而遭受牽連。孫嶽決定仍返回保定武備學堂,從事創建共和的鬥爭。。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1 05:13 , Processed in 0.09636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