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11|回復: 0

[稗官野史] 東坡肉與火腿是宋人發明的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4-3 11:06: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湖北黃州,在十一世紀還是一個蠻荒之地。一肚子不合時宜的蘇軾在這裏度過了他一生中的第一個低潮期,因為烏臺詩案,他被貶到黃州當團練副使,一個低微而沒有多少實權的閒職。但這位樂天派的詩人決心從平淡的生活找出人生的樂趣。品嚐一次美食,顯然可以讓黯淡的世俗生活煥發出舒心的光彩。
  紅燒肉,中國人食譜上最常見的一道菜式,以味醇汁濃、肥而不膩、入口香糯而讓吃貨們食指大動。今天的人們相信,這種成功地將豬肉中的油膩轉化為醇厚美食的烹飪技術,正是蘇軾在黃州發明的,人們將這道美食命名為「東坡肉」。東坡是黃州的一塊撂荒舊營地,蘇軾在這裏開荒耕種,親近自然,自號「東坡居士」。
  宋朝的黃州人,尚不知道經過神奇的烹調,一塊普通的豬肉在火與酒的複雜作用下,可以發出誘人的美味。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在美食家蘇軾看來,這無異於暴殄天物。東坡肉的做法,說來並不複雜:將肥瘦相間的豬肉切成一寸許的方塊,加入酒、醬油醃漬,裝進陶缽,再加小許水,在炭爐上細火慢燉,註意把握火候。蘇軾用一首《食豬肉詩》來說明烹製東坡肉的關鍵:「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在黃州寂寞的歲月裏,每天一碗紅燒肉,將詩人的「一肚子不合時宜」替轉成「一肚子美味」,人生和胃都獲得了充實。
  後來的美食家根據各自的廚房經驗與味覺偏好,改良了製作紅燒肉的工藝,比如將明代才開始傳入中國的辣椒運用於調味,但關鍵的烹調步驟,還是遵循蘇軾的指導。
  火腿是另一種取材於家豬的中式美味,相傳也是蘇軾發明,不管此說真偽如何,但「火腿」一詞確實產生於北宋,蘇軾也製作過火腿:「火腿用豬胰二個同煮,油盡去。藏火腿於谷內,數十年不油。」在漫長的醃製與貯藏過程中,神秘的微生物將豬肉中的蛋白質分解,轉化出獨特而美妙的味道,比新鮮的肉類更具風味。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27 12:43 , Processed in 0.10249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