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84|回復: 0

[稗官野史] 孟姜女不姓孟而姓姜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10-20 20:42: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看先秦時期的史書,你會發現一個問題,叫「姬」、「姜」的女子似乎特別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數哭倒長城的孟姜女。事實上,孟姜女並不姓孟,而是姓姜。叫「姬」、「姜」的女子,大部分都是「姬」、「姜」兩家的女兒。究其原因,還是跟那時候選媳婦要看她的姓氏有關。甚至於,對沒姓的女人來說,想當別人的小妾,都要看運氣了。
  作為歷史上最能哭的女人,孟姜女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很多人都認為,孟姜女姓孟,名姜或姜女。甚至有人用現代人取名的習慣來解釋這個名字:她爹姓孟,她娘姓姜,她是他們的女兒,所以叫孟姜女。事實上,孟姜女並不姓孟。按照先秦時期的稱呼習慣,所謂「孟」,是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的意思,「姜」才是她的姓,「女」指的則是性別。孟姜女,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姜家大姑娘」。
  因為齊國的國姓是姜,所以,「孟姜」甚至不單指一個人,而成了一類人的統稱。對此,《毛傳》中有記載稱:「孟姜,齊之長女。」《陳奐傳疏》也提到:「孟姜,世族之妻。」也就是說,當時很多齊國的貴族婦女,都可以稱為「孟姜」。
  除了一些文獻中對此有記載,文物洹子孟姜壺也可以證實這一說法。這個壺是春秋時期齊莊公的大女兒和丈夫田洹子一同鑄造的,為的是悼念田洹子的父親。知道了這些,你會突然明白,並不是先秦時代的人喜歡給女子取名叫「姜」,而是姜家的女兒太多了,比如鄭武公的老婆「武姜」,衛莊公的小妾「夷姜」、齊僖公的女兒「宣姜」、「文姜」,齊襄公的女兒「哀姜」… …和「姜」一樣,先秦時代的「這姬」「那姬」,更多的時候說的是姬家的女兒。
  在先秦時期,雖然很多女人三個月大的時候就有了名字,但在她們的一生中,姓遠比名更重要。事實上,一個女人能不能跟一個男人結婚,她的姓起了關鍵性作用。河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田恆金說:「作為血緣集團的標誌,當時每個女人的字號中,都必須要有自己的姓,這也是由當時的婚姻制度決定的。」
  那時候的周人,因為認識到了同血緣人結婚對生育後代有很大危害,所以關於同姓不婚的規定相當嚴格。重耳的父母是個例外。他們都姓姬,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被允許通婚了,卻並沒因此而「其生不蕃」。據《左傳》記載,晉文公重耳逃難到鄭國時,鄭文公對他很是無禮。在鄭國大臣叔詹看來,在「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現實面前,重耳卻能長大成人,這只能說是上天的有意安排。要知道,重耳的父母雖然都姓姬,但他娘狐姬是少數民族(戎狄之女),跟他爹晉獻公的血緣關繫足有「八百里遠」。
  在當時,不光娶妻要看姓,連買個女人當小妾也必須要有姓。你要想納一個沒姓的女人當妾,必須得先占卜,如果占卜結果顯示你們同姓,沒辦法,忍痛說再見吧。可見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姓氏有多麼重要。沒姓的女人,哪怕想做別人的小妾,也要看運氣了。正因為姓對女人來說極其重要,周代還喜歡直接用姓去稱呼一個女人。比如,姜姓女子被稱為「姜氏」或「婦姜」,媯姓女子被稱為「媯氏」或「婦媯」。
  因為周禮規定「男女不談婚論嫁不能說名字」,女人的姓除了跟婚姻有關,在社交場合中還擔負起了名的作用。只是,天下那麼大,同姓的女人這麼多,怎麼才能把她們區分開來呢?古人絞盡腦汁,想出了一個辦法。未婚待嫁的姑娘,一般都會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用以區分長幼。
  田恆金說:「從實際應用中來看,這種稱呼女人的方式,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因為只有排行和姓兩個元素可用,所以可以組合出來的「名字」相當有限。同一個姓的女人,最多也只能有五種叫法:孟某、伯某、仲某、叔某、季某。但實際上,那麼多戶人家,同姓同排行的女人多了,經常會出現一個「名字」代表好幾個人的情況。
  為了解決這個各諸侯國共有的難題,當時的人在女人結婚後,又根據她們夫家和母家的情況重取一些稱號來對她們進行區別。這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在母家姓前,加上母家的國名、夫家的國名、丈夫的謚號、自己的謚號、夫家姓、母家姓等。比如齊國的女兒嫁給了衛莊公,被人稱作「莊姜」;陳國(國姓「媯」)的女兒嫁到了息國,被人稱作息媯。
  因為這種特別的稱呼方式,那個時期的女人,同一個人往往有不同的叫法。比如秦國的一個女人,最早嫁給了晉懷公,被稱作「懷嬴」。後來,她又改嫁給了晉文公,被稱作「辰嬴」。第一個叫法是她丈夫的謚號加母家姓,後一個叫法是她自己的謚號加母家姓。
  先秦時期,想跟陌生的美女搭訕,上去問名字可是行不通的。要知道,那個時候的女人,閨名可謂是家庭和丈夫的「私有財產」。在那個救人都要提防著「男女授受不親」的時代,陌生女人之間也不會隨便問對方的閨名。女人的名字和她們的人一樣,除了家人和關係親密的親戚,可謂是「鎖在深閨無人識」。一個男人要想知道一個陌生女子的閨名,基本上只有一個辦法:把她娶回家。
  即便如此,也不是說一有人上門提親,女方就馬上把名字報上去了,這之前,還得有一整套的禮儀要走。首先,男方得請媒婆上門提親,如果男方能通過考驗,讓女方滿意,覺得有做親家的可能後再獻上聘禮向女方正式求親。這之後,男方才能再派人上門問女方的閨名。
  在這次「出名」之後,女人的名字又要被藏起來了。在夫家,除了丈夫在私下裏關係最親密的時候偶爾用用之外,其他時間等同於沒有。當然也不是沒有特例,這就要看你是不是足夠出色,能不能成為「明星」了。除了像花木蘭、班昭、李清照、謝道韞等人,更多的人就只能靠男人出名了,比如,楊玉環、衛子夫、李師師、陳圓圓等。
  但無論如何,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女人畢竟是少數,從這一點上來說,生活在現代的女人無疑是幸福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6 23:39 , Processed in 0.08159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