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40|回復: 0

[稗官野史] 蒲松齡自建茅草屋勉勵科舉成功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10-19 19:29: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蒲松齡第一次擁有房子是分家得來的。蒲松齡排行老三,兄弟四人成家之後,因幾個嫂子酷似母夜叉,經常吵架鬧矛盾。吵鬧的結果就是分家。那麼這次分家,蒲松齡到底分到什麼呢?兄弟皆得夏屋,爨捨閑房皆具,而蒲松齡得到的則是惟農場老屋三間,曠無四壁,小樹叢叢,蓬蒿滿之。由此可見蒲松齡的性情以及其分家後的生活處境。
  蒲松齡19歲參加童試,縣裏、府裏、省裏皆考第一,21歲時蒲松齡第一次參加鄉試未中。蒲松齡曾做詩一首「重門洞豁見中藏,意氣軒軒更發揚。他日勛名上麟閣,風規雅似郭汾陽。」,蒲松齡把自己比做郭子儀,可見其雄心大誌。然而命運偏偏與其作對,蒲松齡從21歲年起參加鄉試,到71歲時才得到個歲貢生的功名。要不是蒲松齡善於養生,恐怕連個歲貢生也撈不到。歲貢生是什麼功名?貢生相當於副舉人,就是鄉試沒中,而歲貢生則是因為廩生的資歷比較老,做廩生的時間長了,排隊挨號僥倖成了副舉人。蒲松齡做了這麼多年的廩生,按照清朝時期的規定,只是每月能得到六鬥米的補助。康熙時期一石大米大概一百八十斤,六斗米還不到一石,換算下來,就是每個月能得到一百多斤大米,這還是按米價比較便宜的時候算的。
  那麼蒲松齡怎麼養家呢?蒲松齡一生有四子一女,可謂負擔很重。因為自身的博學多才,雖然科舉考試一直不順,但蒲松齡也結交了許多社會名流。蒲松齡大半輩子靠給同縣的孫蕙等老鄉做幕僚維持生計,此外最重要的是給同為一縣老鄉的名門望族畢際有一家做私塾,兼做其他迎送寫文字等事物。
  康熙時期買一間瓦房子大概需要11兩銀子就夠了,當時縣令一年的工資是六十兩左右,11兩相當於普通百姓一年的收入。這個房價應該算是很低了。但蒲松齡依然買不起房,於是只能自己建。在畢家做私塾給了蒲松齡很大的生活改善。蒲松齡四十九歲那年的端午,也就是在畢家工作了十一年後,給自己建了一棟窄小的房子,說是房子,其實是茅草屋。「聚垤蟻為風雨計,啣泥燕作子孫謀。茅茨佔有盈尋地,搜括艱於百尺樓。」「日出當門松似壁,庭開方丈屋如拳。」從這些詩句中都可見證其屋小如拳,相當於現在的隔板房了。房子雖小,但蒲松齡心底喜歡,並賦詩慶祝,稱其為綠屏齋。五十七歲這年,蒲松齡又蓋個類似大小的小屋,並稱其為面壁居,大有勉勵自己在科舉考試成功之意。
  晚年時期的蒲松齡因為幾個兒子比較爭氣,家境漸好,有小康水平,七十歲這年幾個兒子的勸說下終於告老還鄉,從呆了幾十年的畢家回來安度晚年。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6 22:09 , Processed in 0.09065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