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444|回復: 0

[人物誌] 文天祥弟弟的選擇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7-13 01:02: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南宋末年渡瓊的文天瑞,是海南文氏的始祖。他是何年遷瓊,為何遷瓊,至今仍是個謎。文天瑞生前曾給子孫遺命:「後世讀書人不到百人,不許給他樹立墓碑。」於是直到乾隆後期的1787年,才有眾多裔孫共同為他立碑。文天瑞的墳塋乍一看很平常,但其墓碑位於墳墓背後,卻又與眾不同,也仍然是個謎。
  宋末,文天祥死節,不降元,更不仕元,哪怕忽必烈公開表示要給他「宰相」的官位。就在宋朝滅亡和文天祥被俘之前,很多漢人已經紛紛蹈海南下,避亂瓊州,他們當中就有文天祥的堂弟文天瑞。文天瑞在海南島留下的正式史料很少,更多的是其後代口耳相傳的一些零星記憶。在他身後,一直沒有墓碑,直到清朝中後期才由近百名裔孫「仝立」。至今仍是個謎的是,文天瑞的墓碑立在墳塋的後方,而不是慣常見到的正前方。
  在萬寧市後安鎮橋頭村南側被稱作「火燒墩」的一片荒坡上,偶見三兩頭水牛悠然地啃草,坡地上一條東西走向的羊腸小道右側,有一個常年長滿雜草的「土堆」,其實是一座古墓,只因每年清明節過後,多雨濕熱的氣候讓植被快速生長,很快又遮蓋了墳墓的原貌,加之看不到墓主的碑刻,自然讓初來乍到者聯想不到那裏是一處墳塋。
  若不是文氏族人文亮三帶路,外人要想找到文天瑞之墓,絕對是難上加難,因為從後安鎮上到墓地,道路狹小、彎曲、崎嶇,不少路段甚至有樹枝和荊棘攔路,文亮三在前頭開車引路,免不了要經常下車疏通障礙。在火燒墩,海南日報記者向村民瞭解到,這個地方原先叫「和尚墩」,後來覺得極其不雅,才根據海南話的諧音,改名「火燒墩」。當然,這個名字也不見得就「雅」了。不過,萬寧文氏的家族史料,從墓碑到族譜,仍對先祖葬身之所沿用「和尚墩」的說法。
  撥開荊棘,折斷帶刺的枝椏,繞到墓的後方——北面,終於看到一塊高約2米、寬約60厘米、周邊砌了灰泥的墓碑。墓碑上方正中間是一個「陰陽兩儀」的圖騰,周圍有吉祥浮雲的圖案;碑心自上而下陰刻「皇元文氏遷萬寧始祖公墳」,共11字。右側有3行小字,扼要介紹了墓主的履歷:「公諱天瑞,號東山,江西吉安廬陵富田人,宋狀元少保、右丞相諱天祥公,進士、知惠州、宣授廣西道諱璧公同堂從弟也,隨璧公任惠守,喬遷萬寧蔔居文田,娶王氏。仝葬於和尚墩之原,丙向。」左下方是密密麻麻的立碑人名單,目測約有百人之多;落款有別於常規的左側或左下端,而是位於左上方——「乾隆丁未仲春吉旦」。「乾隆丁未」是1787年,迄今220餘年,墓碑的始立年月不可謂不久遠。
  墓碑上刻的「文田」,即今天的「文田園」,村子位於文天瑞墓西南方向約400米處。從這個地名可以想見,當年這一帶應該都是文家的田園。
  海南文氏宗親會會長文愛精給記者講起了一個傳說了700年的故事。相傳文天瑞剛到海南,在文田住下之後,娶妻生子,過著耕讀傳家,隱居般的生活。後來,他聽說在今天火燒墩這個地方,有一座廟,廟裏的「和尚」白天裝模作樣誦經念佛,夜裏卻到附近的村莊裏,打家劫舍,姦淫婦女。激憤之下,文天瑞只身前往廟裏,與那些假和尚理論一番,不料遭到圍攻。好在文天瑞有武藝在身,而且機警過人,很快就把假和尚打敗了,並且將他們悉數趕走,從此地方上一片安寧。「和尚墩」之名,據說就是因為那裏曾經有和尚廟而得名的。
  元代初年,文天瑞離世前,囑咐子孫把他葬在「和尚墩」上,似乎有繼續守護一方的遺願。據1986年重修的《文氏族譜》記載,文天祥的弟弟文璧被朝廷授任廣東惠州知府後,堂弟文天瑞一度隨他上任,生一子文遠,字應麟;不久,便從惠州遷居萬州,住在「梁村」,後以自己的姓氏改為「文田」。文天瑞在海南娶妻王氏,又生了4個兒子,依次是文舉、文煥、文炳和文煒。
  文舉的後代在族譜中僅記載了8世,清末族中修譜時,有人認為他這一支已經「乏嗣」沒有後代。不過文愛精前些年在東方四更看到一張文氏「宗支圖」,顯示東方、樂東和昌江一帶的文姓,極有可能是文舉的後裔。文煥和文炳後來遷居後安曲衝村,他們的裔孫有2000多人,約佔全島文氏宗親的十分之一;文煒遷往後安的吳村。如今文天瑞的後人已有43代之多,還分佈在瓊海、文昌、定安、屯昌、海口、澄邁、三亞、陵水等地,幾乎遍及整個海南島。而他的長子文應麟,則是廣東、香港兩地文氏公認的先祖。不過也有資料顯示文應麟是文璧的孫子,這或許是由於文天瑞南下時,將年幼的長子托付文璧撫養的緣故。遺憾的是,文天瑞出生、遷瓊和去世的時間,包括他渡海入瓊的原因,碑文和族譜都沒有記載。
  有一個歷史細節值得注意。1278年文璧與寧死不降元朝的哥哥文天祥不同,他在改朝換代之際,選擇了打開惠州城門,投向忽必烈的懷抱。文天瑞是否由於政治立場問題而與堂兄決裂,至少是無法接受文璧的抉擇,來不及攜妻帶兒就匆匆離開惠州了呢?如果文璧降元是文天瑞遷瓊的原因,那麼文天瑞來到海南島的時間當在1278年前後。1279年大宋王朝的歷史,劃上了句號。
  「我們從小就聽到這樣的一個先祖遺囑:文門子弟,將來讀書人不到100人,就不要給他立墓碑。」遵祖遺訓,文氏裔孫到乾隆年間,貢生、庠生人數突破了百人,所以才聯合各支宗親給天瑞公樹碑。那麼文天瑞的墓碑為什麼立在墳後而不是墳前呢?萬寧後安的文氏宗親也不明其中玄機。
  閻根齊從事古代建築和墓葬文化研究多年,可謂閱「墓」無數。他對此也感到驚訝和意外:「一般地說,漢族墓葬的碑刻都設立在正前方,我國只有回族的墓碑才立於墳墓的後方。文天瑞的墓碑位置與眾不同,反其道而行之,或許另有隱情。」文天瑞身後遲遲不立碑,立碑也是立在墓的後方,當真在他走之前就有所顧慮嗎?
  難道會有假和尚回來報復,害得他屍骨不安的擔憂?還是不願在元朝政權之下,為官府所註意,以免遭受不虞之擾?這真是文天瑞墓的一個待解之謎。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5 16:45 , Processed in 0.1247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