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00|回復: 0

[稗官野史] 先秦貨幣「刀幣」的起源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4-14 00:39: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關於刀幣的起源﹐與一個地區文化面貌和對外交流密切相關。近些年﹐學者們主要從類型演變、地層年代、當地經濟情況、傳播途徑等幾個方面進行探討。有學者對近些年出土的刀幣做了大量的類型學分析﹐進行類型學研究﹐探討刀幣的演化規律﹐利用早期刀幣形制與北方遊牧民族所使用工具削刀進行對比研究﹐解釋刀幣起源過程。也有學者從地區經濟情況來分析刀幣的產生基礎﹐探討刀幣起源的地區與國家。目前﹐已基本確定刀幣的起源原型是工具削刀、首先起源於北方﹐並肯定尖首刀是刀幣最早的形態。但是對刀幣起源過程和不同國家(齊、燕、趙、中山、戎狄)間的傳播還存在分歧。
  從刀幣演化形制來分析﹐早期刀幣(尖首刀)具有明顯的遊牧民族特點﹐先有針首刀(春秋)、後有尖首刀(春秋至戰國)﹐最後是成熟的燕明刀(戰國晚期)。12雖然其中針首刀與尖首刀的關係還有待探討﹐但尖首刀與其後的燕明刀、齊明刀顯然具有銜接關係。刀幣產生是周人與北方遊牧民族文化交流的結果﹐是獨立起源、發展的一種貨幣系統﹐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從刀幣系統覆蓋的區域來分析﹐這一區域內包含夏家店文化(上、下層)、張家園上層文化、山戎文化、赤狄與白狄文化、東胡文化等幾大類型。都屬於遊牧民族。早在西周立國之前﹐這些民族地區就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從考古發掘的材料可知﹐北方和東方地區很早就商品交換﹐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特點﹐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在夏商時期﹐他們已經掌握青銅冶鑄技術﹐並有專門的工匠負責進行青銅工具、武器的製造。有證據表明遊牧民族也有建立國家政權的實力。西周初年﹐這些遊牧文化與周文化交錯分佈﹐並有融合現象。昌平白浮墓從銅、陶器組合上看是周文化系統﹐但是還有青銅短劍、獸首刀等具有明顯的異族文化特色。東周時期﹐燕、齊等國國力迅速增強﹐其發展程度迅速超過其它周邊文化﹐並對周邊文化產生巨大影響。遊牧民族與周民族融合過程出現加快的趨勢﹐燕、齊等國範圍內的遊牧文化受到周文化強大的同化和排擠﹐漸漸消失或遷徙他處。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北方地區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的交流就更加頻繁。通過戰爭、商品貿易和饋贈等途徑﹐兩種文化之間包含彼此的文化因素﹐雙方必定會互通有無、相互學習。
  從民族學角度分析﹐北方遊牧民族中也存在簡單商品交換。當議定交換之物﹐便會直接進行交換﹐但如果當時沒有交換之物﹐或者支付量過大﹐會進行口頭約定﹐並以本人隨身所帶的物品充當信物﹐這個信物具有典當、抵押的性質﹐當交付約定物品後﹐即可取回。遊牧民族隨身所佩短刀(工具削刀)就是最好的一種信物。當這種簡單交換的形式發展為高級的經濟行為﹐刀也就演變成一種符號﹐具有一般等價物性質。這種行為的發生具有普遍性﹐該過程與農耕文化中布幣的產生具有相似性。
  刀幣的起源比布幣更為複雜。這個過程是相互作用﹐不是單一一方獨立完成的。結合考古學材料和民族學理論﹐是北方遊牧民族最先發展出刀幣這一貨幣形式。尖首刀起源於北方遊牧民族﹐在中國貨幣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影響到燕、齊等國的貨幣和經濟﹐並由經濟發達、國力強盛的齊、燕兩國大力推行形﹐逐漸形成刀幣系統。刀幣產生以後﹐不但能滿足國家對大額金屬鑄幣的需求﹐且有強國的大力推行﹐逐漸傳播到南方地區﹐例如吳越地區的戈形幣﹐也當屬於刀幣系統。有學者認為齊刀幣始於戰國﹐這一說法雖然還有值得商榷之處﹐但是從現有的齊刀幣材料來看﹐它與削刀這一原始形制相去甚遠﹐是一種成熟的貨幣形態﹐其產生時間較晚﹐不會早於北方的遊牧民族刀幣。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8-2 17:57 , Processed in 0.11745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