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67|回復: 0

[稗官野史] 《甄嬛傳》中果郡王事實上比雍正帝晚死三年多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7-18 20:03: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古裝劇沒有最雷,只有更雷,乃至一些情節和史實嚴重不符。就如《後宮甄嬛傳》、《太平公主秘史》以及《武則天秘史》都惹來觀眾的不斷吐槽。對此歷史研究者有諸多不滿,暨南大學清史專家馬明達、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稱:「編劇在藉著歷史的幌子進行胡鬧,明擺著在誤導大家對歷史的認識。」不過,也有網友稱:「看電視劇,一認真,你就輸了。」
  戲說:《後宮甄嬛傳》中,參與爭寵的主要嬪妃就有皇后、熹貴妃、玉貴人、謙貴人、婉嬪娘娘、雲嬪娘娘。《後宮甄嬛傳》中,出場嬪妃更是多得剪不斷理還亂,如皇后、甄嬛皇貴妃、惠儀貴妃、鸝妃、齊妃、敬妃、麗嬪、端妃、淳貴人、祺貴人、瑛貴人、富察貴人、曹貴人。
  正史:歷史裏雍正的後宮其實很簡單、很乾淨,沒有這麼多的爭鬥。他在位13年,非常勤勉,而且前朝的事情都忙不完,應該沒有時間來管後宮吧。
  戲說:最近熱拍的何晟銘版「雍正」還安排了吃棒棒糖。
  正史:這個沒有專門研究,棒棒糖到底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不知道,所以這個細節無傷大雅。
  戲說:雍正到甄嬛住處留宿,被「欲擒故縱」的甄嬛擋在門外。
  正史:清朝是妃嬪去皇帝寢宮。從雍正帝開始,一般在晚飯後,太監呈上綠頭牌,皇帝翻牌,由被翻到的妃嬪侍寢。這位妃嬪到龍床侍寢後,要離開龍床,為什麼呢?歷史沒有記載。這可能是:其一,為了安全,避免皇帝睡熟後遭暗算;其二,為了健康,避免皇帝夜裏休息不好;其三,為了「工作」,夜裏侍寢纏纏綿綿,會影響皇帝早上寅時(寅正四時)上早朝。
  戲說:甄嬛和果郡王在圓明園和宮裏多次偶遇、相見,產生情愫,後來甄嬛出家時決定私奔。
  正史:清代宮規森嚴,王爺和妃子是很難見面的,就算參加宴會也是男女分開。就連皇帝和先皇帝的太后、太妃、太嬪們,除生身母親外,要見面也是有嚴格的規定。只有當男女雙方年齡都超過50歲以後才有可能見面。男女授受不親,后妃除了皇帝和太監以外,在宮裏一般是見不到其他男人的。
  戲說:果郡王與甄嬛上演了一段糾結又刻骨銘心的愛戀,最後果郡王被多疑的皇帝賜毒酒而死。
  正史:果郡王允禮是康熙帝第十七子,比雍正小十九歲。康熙皇帝在位時允禮已經被封為果郡王了,雍正去世時遺旨允禮輔政,輔佐乾隆皇帝。允禮是在乾隆三年(1738)死的,年四十二歲。乾隆帝還親自去祭奠。允禮死在雍正帝死後三年多,所以他不可能被雍正帝賜毒酒而死。
  戲說:《太平公主秘史》中,唐太宗是被兒子李治和武才人偷情氣死的。
  正史:他們病榻偷情是有根據的,但唐太宗死因有問題。唐太宗李世民僅僅活了50歲,享國23年,之前比較通用的說法是,直接原因是患痢疾,不過也有人認為真正死因是服長生不老藥所致。也有第三種可能性,《資治通鑒》等記載,李世民在貞觀十九年征高麗之戰中因中箭受重傷,久治不愈,加之亂食丹藥導致身體虛弱,遂於三年零八個月之後駕崩。
  戲說:太宗死後,武才人被高宗李治發配到感業寺削髮為尼,但始終念念不忘回宮。因為愛慕,李治才接她回宮。
  正史:武才人有非常大的權力野心,李治其實只是她裙下的一枚棋子,而不是劇中所描寫的單獨為了男女之情而和李治亂倫的。另外李治確實有戀母情結,愛上武才人也是在太宗的晚年。
  戲說:武則天的父親為救李世民戰死,臨死還說出遺願「最放不下心的就是武媚娘」。另外,唐太宗初見武則天,「小鹿亂撞」欣喜萬分,武氏對李世民說:「我還有個大名叫武曌。」
  正史:歷史上武則天父親是個木材商人,不可能為李世民賣命,媚娘這個稱謂是從她進宮後被封為才人才有的名號。而「武曌」則是武則天稱帝后給自己生造的名字,寓意為明月當空。
  戲說:《武則天秘史》中唐太宗死後有活人殉葬的情節,宮女們竟被活活釘進棺材。
  正史:中國用活人殉葬確實有過,其事盛於殷商奴隸社會,秦獻公禁止用活人殉葬,到漢代已基本禁絕,用陶俑、木俑代替,漢景帝陽陵有大量木俑就是證明。到唐代已是文明之世,更無用活人殉葬之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3 23:13 , Processed in 0.1276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