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17|回復: 0

[稗官野史] 鄭成功猝死之謎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6-11-25 15:17: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鄭成功是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他驍勇善戰,令殖民者聞之喪膽。但鄭成功就在臺灣收復後不久便去世了,年僅38歲。正值壯年,卻突然暴病而亡。
  關於鄭成功的死,同時代人如李光地、林時對、夏琳等人的筆記都很簡單,一般是說「傷風寒」、「感冒風寒」;較新的說法是,鄭成功死於中暑,即是熱死的。但一個正值壯年的人怎會輕易地被「風寒」或「暑熱」而奪去生命?仔細推敲其死因,就會發現有許多疑點。
  鄭成功,福建南安人。明隆武帝曾賜姓朱,名成功。因此後人也多稱其為「國姓爺」。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早年亦商亦盜,最後官至福建總兵。鄭芝龍早年旅居日本平戶時,與當地女子田川氏結婚,生下鄭成功。鄭成功7歲時從日本返回中國,開始接受儒家教育。順治元年(1644),南明永曆皇帝冊封鄭芝龍為南安伯,福建總鎮,負責福建全省的抗清軍務。次年,鄭芝龍、鄭鴻逵兄弟在福州奉明唐王朱聿鍵為帝,年號隆武,鄭芝龍被冊封為南安侯,負責南明所有軍事事務。清軍進軍福建之時,鄭芝龍降清,隆武政權也隨之滅亡。鄭成功得知父親要降清,曾苦苦勸阻。眼見父親執迷不悟,鄭成功氣憤之下單獨跑到南澳島,召募了幾千人馬,堅決抗清。清王朝幾次三番派人誘降,都被鄭成功拒絕。
  南明永曆十二年到十四年(1658~1660),鄭成功三次出兵抗清,在福建沿海取得多次勝利。鄭成功強大起來後,與抗清將領張煌言聯合起來,率軍分水陸兩路進攻南京,一直打到南京城下,但是中了清軍假投降之計,兵敗退回廈門。鄭成功回到廈門後,開始籌畫攻佔臺灣,以此作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
  恰在此時,在荷蘭軍隊裏當過翻譯的何斌(一作何廷斌),趕到廈門求見鄭成功,勸鄭成功收復臺灣。何斌還送給鄭成功一張繪有荷蘭侵略軍軍事力量佈置的臺灣地圖。永曆十五年(1661)三月,鄭成功派他兒子鄭經帶領一部分軍隊留守廈門,自己親率二萬五千名將士,分乘幾百艘戰船,浩浩蕩蕩從金門出發。大軍越過臺灣海峽後,在澎湖休整,準備直取臺灣。
  荷蘭侵略軍為阻止鄭成功軍隊進攻臺灣,將軍隊集中在臺灣和赤嵌兩座城堡,並在港口沉船,以此阻擋鄭成功的船隊登岸。鄭成功在何延斌領航下,利用海水漲潮的時機,駛進了鹿耳門,登上臺灣島。經過激戰,荷蘭侵略軍慘敗,龜縮在兩座城裏不敢應戰。他們一面派人到爪哇島搬救兵,一面派使者到鄭軍大營求和,試圖以十萬兩白銀換取鄭成功軍隊退出臺灣。鄭成功斷然拒絕了荷蘭侵略者的要求,並且採用切斷赤嵌城水源的方式迫使盤踞在赤嵌的荷蘭人投降。對盤踞在臺灣城的侵略軍,鄭成功決定採取長期圍困的辦法逼他們投降。在圍困八個月之後,鄭成功下令向臺灣城發起強攻。荷蘭侵略軍走投無路,只好投降。1662年初,鄭成功將荷蘭侵略者趕出了臺灣。鄭成功實是我民族功臣,民族英雄。設一府二縣,立法建制,休整軍隊,墾田開荒,發展臺灣。
  鄭成功以臺灣為根本,圖抗清之業,所以命各將領以家眷遷徙到島內,即使親信也不寬待。大將馬信勸阻道:「立國之初,宜用寬典。」鄭成功則認為「法貴於嚴,庶無積弊,後之守者。自為易治。是故子產治鄭,孔明治蜀,莫不用嚴。況臺灣為新創之地,非嚴無以治軍,非嚴無以統眾,惟在制宜而已。」不過顯然這一指令讓很多人不滿,其中駐守南澳二十年的大將陳豹就不服從,鄭成功派兵討之,結果陳豹入廣東而降清。
  鄭成功收復臺灣不久,卻突然暴病而亡,年僅38歲。關於鄭成功的死,有這樣的說法:鄭成功在收復臺灣的同時,也接到凶訊,說他父親被家奴伊大器告發,伊大器稱鄭芝龍和鄭成功之間不時有書信往來,圖謀不軌。清朝廷震怒,將鄭芝龍全家處死。鄭成功聽到消息後,捶胸頓足,望北慟哭道:「你要是聽我的勸告,怎麼會招來殺身之禍?」
  不久鄭成功又得知,叛將黃梧在自己家鄉挖了鄭氏祖墳,鄭成功更是捶胸拍案,整天哀傷慟哭。他咬牙切齒發誓說:「人活著結下怨恨,與死者有什麼關係呢?要是有一天我領兵打回去,我不一寸寸地將你碎屍,我就枉作人間大丈夫了。」鄭成功的願望在14年後實現,鄭經攻陷漳州時,也挖了黃梧的墳鞭屍,替父親雪了恨。
  1662年4月,南明兵部司務林英削髮為僧,從雲南逃到臺灣見鄭成功,向鄭成功哭訴道:「皇上(永曆帝朱由榔)聽信奸相馬吉祥、逆戚李國泰之話,避居緬甸。現在吳三桂攻緬,緬王已將皇上獻給吳三桂,聽說已經被吳三桂殺害了。」鄭成功聽罷,更是痛哭不已。誰知一波未已,一波又興。鄭成功的部下唐顯悅告發鄭成功的兒子鄭經與乳母通姦,鄭成功頓時氣塞胸膛,立刻派人到廈門,欲斬鄭經與其所生嬰兒及乳母陳氏,但留守廈門的眾將不執行命令。鄭成功天天登高眺望澎湖方向有船來否,因而患上風寒,到了第八天,突然發狂地喊叫道:「吾有何面目見先帝於地下也?」既而用兩手抓面而逝。所以,《臺灣通志》上說鄭成功是死於感冒風寒。
  其中與鄭成功同時代的李光地寫有一本書叫《榕村語錄續集》,云:「馬信薦一醫生以為中暑,投以涼劑,是晚而殂。」該書記載,鄭成功之死,是因為突發不適。於是一個叫馬信的隨從,找來醫生治療,醫生認為鄭成功是天熱中暑,如果將鄭成功去世時間換算成西元紀年大約是西元1662年的6月23日,這天正是夏至前後,有可能中暑而暴斃。
  根據鄭成功臨終前的異常表現和當時鄭氏集團內部鬥爭的背景,有人認為鄭成功是被人投毒殺死的。這一說法主要的依據是鄭成功死前的情狀與中毒後毒性發作的症狀極為相似,與鄭成功同時代的李光地《榕村語錄續集》、夏琳《閩海紀聞》、林時對《荷閘叢談》分別記載了鄭成功之死。
  《清史稿》卷224云:「成功方病,聞之,狂怒咬指,五月朔,尚據胡床受諸將謁,數日遽卒,年三十九。」林時對《荷閘(閘)叢談》道:「成功驟發顛狂,癸卯五月,咬盡手指死」。《閩海紀聞》說:「鄭成功臨終前將藥投之於地,然後頓足扶膺,大呼而殂」。鄭成功大概察覺出有人謀害自己,但為時已晚。
  之前,清政府也的確有謀害鄭成功的想法。《臺灣外記》(又名《臺灣外志》)記述說,當時清政府派一高級軍官,攜帶一枝孔雀膽混入鄭軍,用重金買通專為鄭成功做飯的廚師,讓他乘鄭成功與部下開會時毒死鄭成功和他的將領。這個廚師雖貪財,但害怕事情暴露,權衡再三,不敢下手,於是把這件事交給了他弟弟辦理。他弟弟到了真正下毒時,每欲下藥,則渾身寒戰,恐怖之餘,便把這件事告訴了他們的父親。其父聞言大驚,怒斥他們兩人說:「謀害主人,是不忠;答應了別人而不去做,是沒有誠信。寧可沒有誠信,也不能不忠心。誅滅九族的事情怎麼能做呢?趕緊去自首也許還可能免罪。」於是帶他們到鄭成功住處自首。鄭成功非但沒有處罰他們,而且還對他們施以重賞,十分自信地說道:「我是天生的,怎麼能被凡人毒害?」此後,鄭成功加強了保衛措施。這樣,即使有人「欲施毒,奈何不得其近(指鄭成功)身也」。但這並不能排除鄭成功被毒死的可能。
  鄭成功的部將馬信神秘地死去彷彿也證明了鄭成功有可能被毒死。馬信是清降將,後來成為鄭成功的親信,鄭成功去世當天,是由他推薦的醫師開的處方,夜裏鄭成功死去,他本人也突然無病而卒。照李光地的說法,馬信在鄭成功去世的第二天就死去,江日昇《臺灣外記》中記載,其死期距鄭成功去世僅僅5天。因此馬信可能直接參與謀害鄭成功的活動,但後來又被人殺害以滅口。
  江日昇《臺灣外記》卷十二記載:「五月朔日,成功偶感風寒。但日強起登將台,持千里鏡,望澎湖有舟來否。初八日,又登臺觀望。回書室冠帶,請太祖祖訓出。禮畢,坐胡,命左右進酒。折閱一帙,飲一杯。至第三帙,歎曰:『吾有何面目見先帝於地下也!』以兩手抓其面而逝。」
  假若鄭成功是被人毒死,那麼作案者是誰呢?當然,清政府有重大的嫌疑,同時,還有人認為是鄭成功兄弟輩的鄭泰、鄭鳴駿、鄭襲等人,特別是鄭泰。生性暴烈的鄭成功,用法嚴峻,鄭氏部下,包括他的長輩親族因過被處以極刑者很多,眾將人心惶惶,其中很多人在清廷高官厚祿誘惑下叛逃,鄭氏集團內部關係極其緊張。鄭泰早在鄭成功率軍攻打臺灣時就與鄭成功有矛盾。當時,鄭泰為運糧官,當鄭成功軍隊出現補給困難時,鄭成功對鄭泰的失職極為不滿,他在座前寫下了5個大字:「戶失先定罪!」意思是,要是出了亂子,首先處分鄭泰。鄭成功去世後,鄭泰等人偽造鄭成功的遺命討伐鄭經,並抬出有野心但無才幹的鄭襲來承兄續統。最後,他們的陰謀被鄭經挫敗,鄭泰入獄而死,鄭鳴駿等率部眾攜親眷投降清朝。據此分析,策劃謀害鄭成功的有可能就是鄭泰等人。
  鄭成功死後,鄭經先是忙於對付鄭泰(鄭芝龍的堂侄,鄭成功的堂兄,與鄭成功同為鄭氏十二世,並長期擔任戶官,管理財務及對外貿易。)的叛亂,後又追討鄭泰存在日本的鉅款,因此鄭成功的死因在當時沒有被深究。看來,一代民族英雄的死因需要更多的史料發現來證實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3 02:16 , Processed in 0.1048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