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73|回復: 0

[稗官野史] 古代最牛的槍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6-9-12 16:13: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為了應試,除了「補習班」外,在古代還有什麼與考試掛鉤的謀取商業利益的行為?當下廣為流行的猜考題、賣真題,是否也是自古有之?今天嚴打的洩露考題、考場作弊,在古代是否早有前科?又有哪些名人曾被牽扯其中呢?五花八門的古代考試故事,就像一部令人啼笑皆非的古裝荒誕劇。
  徐雁平說,編書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賺錢,有些確實由作者本人編寫,有些人還盜用專家的名;還有人出版這樣的書是為了出名,像有些富商,附庸風雅,請來兩個窮書生編寫,再署上自己的名字,個人的名氣便隨著考題大熱了。
  在明清小說中,對此也有著墨。南京大學研究明清小說的苗懷明老師說,《儒林外史》中的馬二先生,出了《歷科墨卷持運》。這其實就是今天我們說的「作文選」,不僅有歷年的作文選編,而且還有點評。馬二先生雖然科場不利,但靠著這份事業衣食無憂。
  也因為有「作文選」,便出現了「背範文」的現象。記者查閱《清代江西鄉試研究》,上面記載乾隆五十四年,江西鄉試副考官翁方綱向皇帝稟報,坊間常有編輯《經書擬題》、《套語策略》等類書籍,於臨場時刊刻發賣,皇帝下令禁止,在《欽定科場條例》中規定,坊間刊賣經書,必須是「全經」,不能是刪節版的「刪本刻版」,因為坊刻的氾濫已經為考場夾帶和背誦舊文提供了可能。
  徐雁平說,清代文人吳光槐就是因為背範文遭殃的。他在乾隆三十年參加鄉試,榮摘桂冠,但是發榜後不久就被人揭發是抄襲。根據他的口供,他第一場考試的第一篇八股文,因為讀過江南舉人夏秉衡的考卷而抄襲。雖然第二、三篇文章及第二、三場考試都是他親自寫的,但最終還是被革去舉人。
  除了洩露考題,古代官民勾結的舞弊方法還有「打通關節」。所謂關節,就是在開考前考官和考生串通好,約定特定的字眼作為暗號,考生在卷中寫出暗號,考官見暗號就給予好成績。「打通關節」是在宋代開始出現的,因為唐代就開始實行「彌封制」,即糊名制,隱去考生信息。宋代又繼續「升級」,開始實行「謄錄」,就是讓專人用紅墨水再謄抄一個副本,給考官批閱,稱為「朱卷」,考生的原始考卷則稱為「墨卷」。這樣一來,閱卷考官便無法知道考卷是誰的,所以以暗號為關節的方法便「應運而生」。
  據記載,北宋真宗時,朝廷剛剛制定了彌封、謄錄等一套防範舞弊的措施後,通關節的事情就發生了。被曝光的是翰林學士楊億。省試開考前,同鄉中打算應科試的一些人來拜訪他,希望能接受一些「考前輔導」。楊億一聽,頓時大怒,一邊說「丕休哉」,一邊往屋裏走。「丕休哉」三個字出自《尚書》,是一句罵人的話。有的人聽出來話外之音,凡答卷中用了「丕休哉」一語的,都錄取了。
  關於行賄考官,坊間還有一個著名事件流傳著,主角是魯迅的祖父周福清。南京大學的魯迅研究者吳俊老師告訴記者,光緒十九年八月浙江鄉試,周福清得知副考官是他的同年進士,就想為兒子走個後門。那時主考官走水路到紹興來,周福清暗派家裏一個長工去船上送信,信內寫明請關照他的兒子和其他5個本家子弟,寫明了試卷的「暗號」,另寫明勞務費「銀一萬兩」。沒想到,這個長工很不會辦事,他將信送到副考官手中時,還嚷嚷著讓大老爺給他寫個收到錢的回執。這下事情敗露,信內被提及的考生統統被取消考試資格。周福清被判了「斬監候」,周家人年年行賄,才保住了周福清的命,最終他坐了八年大牢,但周家從此衰敗。吳俊表示,長工的細節雖然有演繹的成分,但事情是真實的。
  為了應試,除了「補習班」外,在古代還有什麼與考試掛鉤的謀取商業利益的行為?當下廣為流行的猜考題、賣真題,是否也是自古有之?今天嚴打的洩露考題、考場作弊,在古代是否早有前科?又有哪些名人曾被牽扯其中呢?五花八門的古代考試故事,就像一部令人啼笑皆非的古裝荒誕劇。為了通過考試出人頭地,也有不少考生或考生家庭冒著風險聘請「槍手」替考。由於市場需求旺盛,自有科舉以來,「槍手」屢禁不止,甚至還出現了中介人。
  讓人想不到的是,在周福清行賄考官事發之後,周家又發生了一件跟舞弊有關的事替考。這一次的始作俑者變成了魯迅的母親。吳俊說,魯迅於1898年參加了縣考(童試),按照科舉規定,過了縣考,才有資格參加府考,從而繼續參加鄉試。魯迅過了門檻,但名次不高,而且魯迅已經到了南京,無法參加府考了。魯迅的母親為了給兒子留一條科舉的後路,就雇了兩個槍手,替魯迅和他的弟弟周作人參加考試,結果還考上了。不過那時魯迅已在南京接觸了新思想,沒有繼續科考,這件事情後來就不了了之了。
  這件事情發生在清末,但替考早在唐代就已經出現了。古代最牛的「槍手」當屬與李商隱齊名的唐朝詩人溫庭筠。溫庭筠多次為他人做槍手代擬策賦,據《唐書》記載,唐宣宗大中十二年的那場科考,考官安排他坐在簾前考試,由考官直接監視。考試中,只見溫庭筠奮筆疾書,不一會兒就交卷出場了。考官事後才知道,「私占授者已八人」,溫庭筠在他的眼皮底下已經順利幫八個人完成了試卷。「槍替」技藝可謂出神入化,但他也因為替考再次名落孫山。
  儘管各個朝代都在嚴打替考,但「槍替」之風並沒有減少多少,甚至圍繞替考,還出現了中介人。《江西省歷代文武科鼎甲考表》寫道:「有專以雙方作介紹為業者,則曰槍架。」記者在《中國考試管理制度》一書中也看到了這樣的話清代時由於替考普遍存在,各地相繼出現一些專門從事替考的槍手。廣東替考有所謂「一條蔥」之說,從縣試到府試再到院試,一包到底,順天府還出現了專門聯繫替考機構的私局。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2 17:37 , Processed in 0.1403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