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76|回復: 0

[外夷傳奇] 維多利亞女王與印度男僕黃昏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6-9-11 11:48: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她身高不足1.5米,權勢卻縱橫天下,是首位擁有「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的英國君主;19世紀末,她統治的疆土幅員約4000萬平方公里,管轄著3.87億子民,相當於當時全球人口的1/4。同時,她身處的又是一個以極端的自我壓抑為美德的時代,在拒絕立法禁止同性戀時,她的理由是這種荒唐事從生理上講不可能。
  她就是在位64年之久的維多利亞女王。在政治領域,她被譽為英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君主;在思想範疇,她又以保守觀念衛道士的形象示人。然而,英國《老朽》雜誌卻試圖向維多利亞女王的傳統形象發起挑戰這份曾被《獨立報》評為「全國最原汁原味」的刊物稱,因為丈夫早逝,女王轉而從「粗野、傲慢且嗜酒」的蘇格蘭男僕約翰·布朗身上尋求慰藉,甚至被懷疑與後者育有私生女。
  據傳,曾有學者在溫莎堡的皇家檔案館中,發現證明維多利亞女王再婚的文件。這篇報道引用的消息源自82歲的歷史學家約翰·朱利葉斯·諾維奇。據他交待,以研究十字軍東征和拜占庭帝國出名的專家史蒂文·倫西曼,在溫莎堡的皇家檔案館從事學術工作時,曾無意間發現一封寫有維多利亞和約翰·布朗名字的結婚證書。倫西曼與現任英國君主伊麗莎白女王的母親瑪麗太后相熟,思前想後,索性把這份嚇人的文件交給了太后。
  據說,太后一聲不吭地接過文件並將之付諸一炬,絕口不提這封結婚證書是真是假。倫西曼對諾維奇透露,他還認識維多利亞女王的曾孫之一、身為畫家的亨利王子。二戰後,亨利有一次在紐約舉辦展覽時,一位神秘的老婦不期而至,宣稱「我想我們有血緣關係」。
  作為倫西曼生前的同行與密友,諾維奇對這兩個故事深信不疑。按照倫西曼的講述,亨利王子遇見的女人自稱「吉恩·布朗」,正是維多利亞女王與約翰·布朗的後代。換言之,這名私生女大概出生沒多久就被送往美國,隱姓埋名了逾80年。
  事實上,關於維多利亞女王在原配去世後曾有地下情人乃至再婚生子的傳言,在英國民間已流傳了很長時間,蘇格蘭分離主義者、自由派分子乃至左翼勢力等出於各自的政治需要,都曾對其中細節添油加醋。那麼,《老朽》的最新爆料又有多少可信度呢?
  英國《每日郵報》專欄作家邁克爾·桑頓就此給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首先必須考慮的是,原始信息提供者是否靠譜?身為廣受尊敬的歷史學家,史蒂文·倫西曼的學術水平固然不容否認,但公眾很少注意到,此人也是名聲在外的「超級淘氣鬼」。早年和陸軍元帥蒙哥馬利爵士同處一席時,倫西曼乘其不備,將蠟燭滴在他頭上,惹得蒙哥馬利火冒三丈。在劍橋讀書期間,他還頻頻跑去給攝影愛好者們當模特,照相時手上非要放隻鸚鵡不可。更有小道消息稱,倫西曼曾試圖用塔羅牌為一位埃及王侯占卜。
  由於諾威奇堅決主張自己的朋友是個可信的證人,桑頓又就故事的細節進行了一番推敲,並指出了其中的某些疑點,其中之一是:二話不說將所謂「結婚證書」燒掉,這不符合瑪麗太后的稟性。因為有很多資料顯示,她說話辦事總是直言不諱,即便是宮廷內部的醜聞,通常也能坦誠相對。晚年,太后曾與戴安娜王妃討論她與查爾斯王子分手的事情,並保留了雙方唇槍舌劍的所有書信,把它們放在躺椅和火爐周圍。最後,還是現任女王的妹妹瑪格麗特公主「勇挑重任」,將這部分文件銷毀了。由此看來,即便傳聞中維多利亞女王的再婚證明確實存在過,對其進行審查的也應當是其他人,而不太可能是瑪麗太后。
  儘管如此,對維多利亞女王「表裏不一」的猜測,並不會因為一篇文章存在漏洞而偃旗息鼓。除了約翰·朱利葉斯·諾維奇之外,很多人都相信,這位權傾四海的女強人,免不了把強烈的慾望帶入婚姻和家庭中,她在私生活方面的要求有時貪得無厭,甚至近似「色情狂」。
  維多利亞親自挑選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來自德國,也是女王的親表弟。在女方向男方求愛僅4天後,他倆就閃電式訂婚了。據好事者透露,從新婚之夜起,年長3個月的維多利亞就是絕對的主角,一心要扮演夫妻生活中的「侵略者」。由於女王沒日沒夜地索取,阿爾伯特實在不堪其擾,不得不戰戰兢兢地將自己鎖在臥室裏。每到這種時候,惱羞成怒的維多利亞就會從外面重重敲門,並用德語大聲尖叫:「給我開門!我是女王!」
  到1857年,女王夫婦先後生育了9個孩子4位王子和5位公主。然而,最小的比阿特麗斯公主呱呱墜地不久,時任宮廷禦醫詹姆斯·裏德便小心翼翼地提醒女王,今後千萬不能再生孩子了。後者聞訊痛苦不已,把自己與阿爾伯特以往的床第之歡形容為「天堂般的體驗」。「噢,親愛的!」有人模仿女王的口氣,「我今後還能享受到更多樂趣嗎?」
  4年後,當年僅42歲的阿爾伯特死於傷寒時,他已不是當年那個身材勻稱、容光煥發的美男子,完全成了一個肥胖、謝頂的老頭。臣下們不免竊竊私語:「如果維多利亞女王在私生活中也和在政壇上同樣強勢,她是不是應該為親王的未老先衰負責?」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神秘的約翰·布朗及其與女王的曖昧關係,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史料記載,約翰·布朗原本是阿爾伯特親王的屬下。為了治療維多利亞日益嚴重的憂鬱癥,他被大臣們從外地緊急調回,成了女王在懷特島奧斯本城堡中的近侍。彼時,布朗是女王身邊惟一能夠緩解她喪夫之痛的男人。更讓人吃驚的是,這位來自蘇格蘭的壯漢,很快和女王親密無間。私下裏,幾位公主都把布朗稱作「媽媽的情人」。
  為了調動維多利亞的情緒,布朗還鼓勵她與他一起暢飲威士忌,用這種大膽的舉動為自己贏得了獨一無二的封號「迷人的約翰尼」。時任外相的德比伯爵曾在筆記中寫道,他們兩人就睡在相鄰的房間,這顯然違反禮儀甚至有失體面。自由派政客劉易斯·哈考特的日記中也出現過很多涉及維多利亞秘密戀情的內容,其中一段聲稱:皇家牧師諾曼·麥克勞德臨終時曾懺悔說,她對主持維多利亞女王與布朗的結婚儀式深表不安。不過,也有人認為這純屬捕風捉影麥克勞德去世時,哈考特只是個9歲的小男孩。
  維多利亞在信中稱布朗為「親愛的」,更有傳言稱,二人在去蘇格蘭奧黛湖遊玩期間,女王又一次懷孕了。容易想見,這種說法同樣遭到了反駁,主要理由是布朗受寵時,維多利亞女王已經46歲,在19世紀,這樣的高齡妊娠非常危險。女王去世後的檢查結果也顯示,她罹患子宮脫垂已有多年,以當時的醫療水平,再度生育幾乎是不可能的。
  曾任王室秘書的亨利·龐森比爵士評論說,布朗「肯定是女王的寵臣,但也只是個僕人而已。開始只當是笑話,後來被引入歧途,變成了誹謗」。但是,這並不能阻止那些反對君主立憲制的家夥私下裏管維多利亞叫「布朗夫人」。最後,還是布朗自己於1872年參與挫敗了一次刺殺女王的陰謀,才使得輿論轉變風向,交口稱讚他為忠義的英雄。就這樣,布朗得以繼續侍奉在維多利亞身邊,直到11年後因病去世。接替他的是來自印度的阿蔔杜勒·卡裏姆。
  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終於撒手人寰。在隨葬品清單中,細心的人們發現了阿爾伯特親王的睡衣和一隻石膏假手,還有一縷頭髮和一張照片後兩者屬於約翰·布朗。《每日郵報》稱,維多利亞女王和男僕的感情或許是怪異而扭曲的,卻包含著幾分悲愴和辛酸。執掌大英帝國半個多世紀,權力帶給她無盡的榮耀,也令她備感孤獨。或許,這有助於人們從另一個角度理解,那個「粗鄙的蘇格蘭男人」在女王眼中為何如此特別。
  在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長達64年的執政時代,一個龐大的「日不落帝國」出現在國際舞臺,那段黃金歲月至今令英國人自豪。不過,100多年來,這位女王的私生活也引發過不少爭論,比如她和她的蘇格蘭男僕之間的關係直到6年前才得到證實。日前,維多利亞女王的印度僕人阿蔔杜勒·卡裏姆的日記被公諸於世,證明了發生在女王身上的另一個傳言她同小自己44歲的印度男僕有著一段「曖昧」關係。
  1887年,英國舉行維多利亞女王在位50週年慶典,眾多國家的王孫貴胄應邀參加,其中包括來自印度的王子。於是,女王決定招兩名印度侍者來照顧印度王子,一位名叫卡裏姆的印度小夥被選中了。卡裏姆當時24歲,在印度中央監獄當辦事員,他在日記中寫道:「1887年,在上司泰勒博士的推薦下,我作為女王的'勤務員'來到英國。在印度,'勤務員'這個詞被理解為君王或王子的隨從… …我接受了提議,前往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也在她的日記中描述過兩名新招的印度僕人:「一個是穆罕默德·布克施,他長得很黑… …另一個叫做阿蔔杜勒·卡裏姆的人看上去更加年輕、高大和健康。」這時的女王已經68歲了,1861年,她的丈夫去世後,蘇格蘭男僕約翰·布朗一直陪伴著她,直到1883年去世。
  卡裏姆進入宮廷後,將咖喱食品引入王室菜單,並且開始教女王說烏爾都語。女王很快被高大、帥氣的卡裏姆吸引。然而,卡裏姆卻感到沮喪,他不滿意僕人這種不體面的工作,多次表示要返回印度。女王為此深感不安,她寫信給卡裏姆說:「要同你分開,我很難過,因為我喜歡你並尊敬你。我很樂意幫你在印度謀求一個職位,希望你能不時回英國看我。」為挽留卡裏姆,女王專門提升他為「女王教師」和「宮廷侍臣」,終於把他留在了身邊。從此,卡裏姆陪伴了女王十多年,甚至女王出國訪問也會帶上他。維多利亞女王還允許卡裏姆將妻子接到英國生活,她在自己的每個行宮中都給這對夫婦建造了屋子。
  1888年11月3日,維多利亞女王對兒媳路易絲說了這樣一番話:「我是那麼喜歡他,他那麼好那麼溫柔又那麼善解人意,對我來說是真正的安慰。」女王談論的正是她的印度「教師」卡裏姆。女王有9個孩子,但她同孩子們的關係比較疏遠,有時還很緊張,只有卡裏姆是她最信賴的夥伴。
  女王同卡裏姆的關係讓王室中人大為不快,但女王毫不在乎,儘管卡裏姆就在身邊,她每天還是要給他寫數封信。卡裏姆每天都閱讀女王寫給他的信。漸漸地,卡裏姆開始建議女王如何處理印度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間的糾紛,並希望女王將他的意見轉發給不知所措的印度總督。卡裏姆本人是一名穆斯林,所以他的建議看上去總是有利於穆斯林。由於擔心卡裏姆幹預國政,王室成員和其他宮廷侍臣指責他是間諜,目的是使女王反對印度教徒。宮廷侍臣們的不滿在1889年達到頂峰。有一次,女王單獨同卡裏姆在一間蘇格蘭小屋度過了一整晚。多名宮廷侍臣試圖讓女王遠離卡裏姆,但都沒有效果,女王認為這些人的動機無非出於種族歧視和嫉妒。1895年,女王授予卡裏姆「印度帝國勛章」,同時賜給他一大片印度土地。據說,卡裏姆還想要爵士爵位,但被女王拒絕了。
  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去世,卡裏姆被安排參加了葬禮。然而,英國王室對卡裏姆的敵意由來已久,葬禮結束後沒幾天,新國王愛德華七世便下令銷毀有關「醜聞」的所有記錄,卡裏姆也被管制起來,衛兵命令他交出女王寫給他的每一封信。之後,國王命令卡裏姆返回印度。儘管如此,愛德華七世仍沒消除疑慮,接下來的幾年裏,他派特工前往印度,督促卡裏姆一家銷毀所有同女王有關的紀念物。1909年,46歲的卡裏姆去世後,愛德華國王仍不罷休,又派特工警告卡裏姆的妻子保守秘密。
  然而,還是有不少「證據」流傳至今,比如卡裏姆本人的日記。這些「證據」顯示,卡裏姆同女王的關係確實「曖昧」,如卡裏姆教女王學「你會非常想念'勤務員'」、「抱緊我」等烏爾都語。如今,卡裏姆家族的後人公開這些日記,希望用這種方式為卡裏姆在歷史上定位。他們表示,卡裏姆不是很多歷史學家所描繪的「向上爬的小人」,事實上,卡裏姆是女王最親密的夥伴,他帶給了這位寡居的女王很多快樂。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2 17:37 , Processed in 0.09081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