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24|回復: 0

[稗官野史] 出逃慈禧逃難一晚支用白銀五萬兩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5-10-4 00:05: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山西有很多吃食是與帝王家沾邊的,少部分直接源於帝王家,大多數則是機緣巧合之下獲得了他們的歡心,而成為禦用美食或是地方貢品,並得以「抬高身價」的。皇室和地方名吃的故事,也許只是一個噱頭,但從這些或真或假的故事裏,我們能夠看到民俗,感覺到民間心理,體會到民生艱苦,而所有的這一切,都成為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歷史上與山西美食沾邊的皇親貴胄不少,但是真正吃遍山西的卻也屈指可數,近代就有這麼一位,53天,她從北走到南,遍嘗山西鄉土特色,品盡山西味道。從老百姓田間地頭的玉米稈到聊以充飢的窩窩頭小米粥;從普通農戶家常菜餚到地方風味的特色小吃;從達官貴人的高檔宴席到奢侈靡費的滿漢全席,她完整地感受了一次吃的境界,深度體察了一次山西各地的鄉土滋味。她就是大清慈禧太后,1900年在西逃的路上,全面徹底地感受了一次山西的地方飲食文化。
  1、玉米糊糊和綠豆麵條。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倉皇出逃,打扮成一個老村婦的模樣,只帶了些散碎銀子,混入流民逃出了紫禁城。在進入山西境內之前的半個月,可謂是顛沛流離,連慈禧本人也說:「我已完全成一鄉姥姥。」困頓窘迫到此,一碗小米粥,半個窩頭便足以讓這位整日錦衣玉食的皇太后心滿意足。1900年8月30日三乘小轎抵達大同府天鎮縣,當時的鑾駕也不過如此而已。天鎮處於晉、冀、蒙三省的交界,也是河北進入山西的必經之路。慈禧一行人在一個叫慈雲寺的寺廟休息了一晚,當時給慈禧準備的吃喝非常潦草,據說只喝了一碗玉米糊糊類的素粥。9月1日慈禧抵達大同陽高縣的聚樂堡,借宿於村東路北的一深宅大院,即王官屯李家。此時小米粥、窩頭已經難以交代這位老佛爺了。李家給慈禧準備了本地特產綠豆麵條,還配了山蘑、木耳、香草、黃花等野菜做的鹵。可是這碗麵還沒進口,門外有人來鬧事。當地幾個後生上山採摘野菜時摔斷了腿,來討要醫藥費。原來太監為了討好慈禧,暗令當地行營,逼著村民們上山採集。慈禧一怒斬了這太監。第二天一早,慈禧不敢久留,吩咐立即啟程。估計因受了驚擾,那碗綠豆面也沒吃出個啥滋味,故而綠豆麵條也沒能受到太后誇讚,沒能撈上啥知名度。
  2、「鳳趴窩」改名「金鳳臥雪」。隔天慈禧光緒一行便到了大同府,大同府的準備工作充分,物品供應也比較豐盛。當時大同府有名的酒樓就是明代已打出知名度的鳳臨閣,地方官員找來了鳳臨閣的名廚,做大同最有名的菜品給慈禧和光緒享用,其中有一道菜叫「鳳趴窩」,是這家店的招牌菜。明朝末年開始在民間流傳,其做法是將一隻雞經過烹製後放在大盤內,下面再放些油炸幹粉條,旁邊放10顆油炸煮雞蛋和油炸豆腐。慈禧吃了這道菜後,忙問周圍侍從菜名。侍從馬上到門外向候著的官員打聽,官員們尋思,慈禧此行名為西狩,其實還不就是逃跑啊。「鳳趴窩」三字怕會招來殺身之禍,於是絞盡腦汁,想出個「金鳳臥雪」的名字,讓一個含落魄之意的菜名變得優雅起來。這道菜從此得名「金鳳臥雪」。鳳臨閣的廚師還特地精心製作了9籠「百花燒麥」,透明晶亮的薄皮中,包著雞、鴨、魚、蝦、蟹、牛、羊、豬、兔9種肉餡,燒麥上端製成牡丹、荷花、玫瑰、芍葯、玉蘭、月季、秋菊、杜鵑、梅花9種花形,如此精緻的「百花燒麥」同樣得到了慈禧的讚賞。直到此刻,慈禧及其一路奔波的朝廷官員和隨從的生活得到了明顯改善。擺脫了玉米糊糊果腹的窘境之後,慈禧的胃已經開始挑剔起來了。
  3、中秋賞月品嚐龍鳳瓦酥。慈禧繼續前行,沿途官府各地聽聞消息後,紛紛派人送糧草、送禮物,成群結隊,絡繹不絕。慈禧西逃恰逢陰曆八月,原計劃趕到太原過中秋,無奈雨季路難行,只能走在忻州過節了。雖然是在逃難途中,但皇家過節不能不講究。慈禧太后在忻州下轎不久,就住進忻州貢院內。院子大而敞亮,四角掃得一乾二淨,貢院內瓜果飄香,鑼鼓喧天,充滿了節日的氣氛。慈禧的貼身侍女回憶:「過去一個多月有時吃得好,有時吃得差。這一餐,大小官員吃的是一路上最豐盛的:四個冷葷壓桌,四個炒菜,四個小碗,四個中碗,四個大海,四個大盤,末後一大碗公湯,這桌菜叫『四四到底』。」慈禧太后在金碧輝煌的雅座裏由皇上和皇后侍膳,吃得比這更高級。晚飯後仍按著宮裏的習慣,由皇后去祭祀「太陰君」。在貢院的東南角上,擺上供桌,請出神碼(祭拜時的圖畫)來,神碼上印著一個大兔子在月宮裏搗藥,插在香壇裏。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盤月餅,月餅疊起來有半尺高。另外,中間一個大木盤,放著直徑有一尺長的圓月餅,這是專給祭兔時做的。還有兩枝新毛豆角、四碗清茶。慈禧太后一行因逃難在外,更加迷信,惟恐禮儀不周,得罪了神鬼,給自己降下災難。中秋佳節更是如此。所以一有給神鬼磕頭的機會,個個爭著參加。他們虔誠拜月,祈求上蒼保佑。雖說慈禧在忻州也僅僅休息了一日,不過在地方官敬獻的貢品中,還是有一地方名吃脫穎而出。當時的州官許翰度敬上由麻會鎮(今麻會村)王鳳龍師傅製作的瓦酥,慈禧食後賜名「龍鳳瓦酥」。忻州的瓦酥也因此與皇家沾了邊,此後名氣日盛,成為一方名吃。
  4、「雪蓮酥」從喬家到皇家。9月10日陰曆的八月十七,慈禧終於到了太原。在太原巡撫衙門佈置了慈禧和光緒的行宮,所用陳設器件,都是嘉慶年間給皇帝巡幸五臺山準備的,當年沒派上用場,這次招待慈禧正好用上。她的貼身宮女說:「在太原大家都覺得像是在皇宮裏一般。」慈禧太后的飲食之奢侈是有名的,曾在慈禧身邊任職的女官德齡,在她所著的《禦香縹緲錄》一書中,對慈禧有下列評語:「皇太后的一生,可說是為『吃』而生存的… …」在太原慈禧的飲食用度標準已經大幅提高。半月有餘之後,慈禧一行繼續前行,曾在太原小店打尖歇息,兩個多小時就花掉了上萬白銀,那麼這位太后住一晚的費用就更加高昂了。據記載在徐溝的一晚,當地支用白銀五萬兩。10月2日慈禧一行進入了晉中祁縣,受到了隆重接待,喬家更捧出了珍饈美味。據清人劉大鵬記載,當時晉商商號內部的飯菜水準相當高:「此間生意奢華太甚,凡諸客商,名曰便飯,其實山珍海錯,巨鱉鮮魚,諸美味也。習俗使然,並無以此為非者」。晉商的員工食堂標準已近奢華,面對當時最高統治者駕臨,認為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自然會想方設法在這位太后的飲食上大做文章,標準高不算啥,關鍵是更註重精緻程度。當年恰逢閏八月,慈禧到祁縣時,適值第二個中秋節前後,喬家給慈禧奉上了一款名為「雪蓮酥」的月餅。這款月餅是當時祁縣著名的老字號爐食(糕點)鋪「是盛樓」烤制的。這家店製作的糕點鮮美精緻,「雪蓮酥」又是給喬家特供的,一般人享用不上。除了味道口感令人叫絕外,這款糕點如其名字一般,那叫個肌膚賽雪,瑩潤滑膩。不用吃,光是看著就讓人心情大好。慈禧這個在吃上很挑剔的美食家,也忍不住讚不絕口。慈禧太后到西安後,還特命人到喬家取「雪蓮酥」供其嘗用,並賜予隨行的大臣、王爺、格格們品嚐。之後喬家每到中秋就派人赴京奉送「雪蓮酥」。
  5、風味小吃「谷壘」討巧。伺候人的胃是很難的,當一個人飢腸轆轆時,只要能有口吃的,便都是佳餚美味。如果這個人成天錦衣玉食,山珍海味地吃著,那麼吃得好就不如吃得巧了。慈禧與光緒皇帝10月5日路經靈石,住在兩渡(靈石的一處地名)官宦世家何府。給這位太后吃啥,就成了一個需要動動腦子的事,當地政府人員最後決定給這位太后獻上一道地方風味“谷壘”。谷壘這道風味小吃,是山西人常吃的一種面菜合一的家常飯。果然此地方風味令這位太后胃口大開,連聲稱讚。臨行時還不忘叮囑李蓮英,記下用料和全部製作過程帶回宮內。俗話說得好,餓了吃糠甜如蜜,飽了吃蜜也不甜。這時慈禧早已忘了忍饑挨餓的滋味,地方政府和民間巨富都是極力討好這位太后,自然用盡了渾身解數。這也給後來的官員增加了接待難度,要博得這位太后的歡心,愈發不易。
  6、侯馬迎駕擺出滿漢全席。當慈禧一行至侯馬時,侯馬地方官一個月之前就開始了準備工作,當地特招聘了80名廚子。日夜操作,精心配置,滿漢全席108道菜,盡數保證供應。曲沃、聞喜等地也如法炮製。聞喜在兩天內花掉二十萬兩白銀,相當於全縣三年錢糧賦稅總和。按照清朝的制度規定,各級官員的食宿供應標準須依照職位的高低分別執行。且不說太后、皇上的標準,只是王公大臣,每日就要供應「上八八」一席,包括八碟八碗雞鴨魚肉及山珍海味;中下級官員每日一席「中八八」,碗碟數目不變,質量稍遜「上八八」;就連隨員護衛,也不能低於「下六六」標準,雞鴨蔬菜皆不可缺。
  一個多月內,慈禧一行已經從吃窩頭、青草,發展到了徹底地讓山西晉南地區成為了標準的禦膳房。如今,侯馬當地還有「海底撈月」「蛟龍獻寶」的地方名菜,都是由禦膳房廚師傳到民間的,也是慈禧西行對山西地方名菜做出的一次貢獻吧。慈禧這次出行,恰逢山西大旱,龐大的接待費用無疑對山西地方經濟是雪上加霜。不過在飲食方面,卻是順利地完成了一次皇家與民間的親密交流。紫禁城裏的禦廚們學會了做窩頭、谷壘,皇家的滿漢全席做法以及菜式也流落民間,豐富了三晉菜系。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19 19:15 , Processed in 0.09558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