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11-5-20 01: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kuyun 於 2011-5-19 16:49 發表 
因為新營區是市府市政中心的所在地,又有中央政府的派駐機關
在此,像郵局或電信局之類營利機構,北台南的總局也是設立在
新營區,所以公務人員密度比鄰近其它的區高了很多。
我提到這新營區的選票流動性比較大,這是重點所在。可見公務
員也未必是鐵板一塊,近來來投票的自主性也有越來越高的現象。
至於王定宇的現像倒是值得來討論
像版大重視的是國家的大政方針與專業問政,當然是不會選擇王
定宇。但台灣還有不少人,很重視政治人物的地方人脈的經營。
像有些人娶媳婦之後,若是政治人到場,就好像欠了政客人情一
樣,日後就要在選票上償還人情。
專業立委在台北用心問政,如果疏於地方的經營,再加上如果選
民服務又做的不好,當然支持群眾的基礎會逐漸的流失。
我們台灣人重視人情,國會的立法對他來講是天高皇帝遠的事情
,但是政客當面的噓寒問暖卻是深刻的感受。
如果再加上地方樁腳的靠邊站,影響的層面當然是更大了。
第一段新營區公務員的部分我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
你的重點剛好正是你觀察失準的原因
首先先要釐清公務員的資格
就是電信局也就是中華電信以前是國營但在扁政府時就已民營化,裡面員工由中華電信自行徵才,應不具備公務員身分
另外在市政府工作的員工也不全具備公務員身分,許多公家機關都有約聘人員
而在市政府工作戶籍必然就是在新營區嗎?不盡然吧!
市政府公務員是因為參加公務員特考而得以任職,而非因為戶籍設在新營才得以任職
跟參加地方區域政治選舉不一樣,必須設籍才能參選
市中心必然比較多的工作機會而在市中心工作的卻大多不設籍在市中心不是嗎?
既然如此~市政府工作的公務員又豈會必然例外於其他行業都設籍於新營
公務員工作密度,並不等於公務員設籍密度
再者新營區2008年藍軍票開得好,K大評論認為公務員多投藍屬於藍軍鐵票,現在又認為公務員選票流動性大未必是鐵板一塊
這樣矛盾的觀點出現在同一個評論帖裡,不覺得立論太飄忽不定嗎?
而這些評論都只建立在K大的猜測,K大一不能證明公務員在市中心上班就必定設籍新營區,二不能證明設籍新營的公務員2008年票投給了誰
這麼多不確定的因素k大卻能得出一個肯定的結論......2008年公務員是鐵板一塊,而現在越來越自主了?
而第二段王定宇出線的部分當然值得討論,不值得討論我又何需進來回帖
所謂的地方人脈,如只建立在婚喪喜宴政治人物到場,或是送輓那只能說選民太過短視近利
國會立法看似天高皇帝遠
但制定的都是國家重大法令與政策,攸關國家總體發展,怎可說跟地方沒有關係
地方上如果只要一個每天跑紅白帖的政治人物,地方議員民代還不夠多嗎?
喜歡政治人物來搏感情的感覺嗎?
立法委員的選民服務不是這麼搞的,如果這樣搞就可以建立人脈
未來的總統也不用管國事每天去跑紅白帖,搭著車子挨家挨戶問吃飽了沒就可以建立人脈當總統了!
不這麼做就無法建立人脈,沒有跟人民搏感情的感覺,得不到支持
請問人民未來需要一個這樣的國家領導人嗎?
王定宇的那一套人脈經營模式在當地還能吃得開,大台南第5選區完全無法顯示出K大觀察後開帖時所說的現在的選民既現實又無情
如果現實又無情(就不會在意無實質意義的婚喪喜宴的到場這種博感情的感覺)
也無法顯示出現在的選民已不受意識形態所掌控!因為王定宇的出線k大之前也說了關鍵在於老縣長陳唐山樁腳的動員,藍營與無黨籍的樁腳暗助!
而k大這篇新聞觀察論卻都建立在一連串不確定的因素上!不確定公務員的身分!不確定公務員的戶籍!不確定公務員的投票意向!卻能得出新營區是公務員的票倉!是某政黨的鐵票!
那當時的縣政府公務員也是馬英九的鐵票?這也奇怪台南縣政府自1993年陳唐山入主以來一直都是民進黨執政怎會是馬英九的鐵票,以k大的觀點這算倒戈還是暗助呢?
如果位處新營的縣政府公務員不是馬英九的鐵票,也沒有倒戈與暗助的問題,那K大認為設籍新營的公務員都是市府或是以前縣府的員工,是馬英九的鐵票的道理在哪裡?
一個論述的成立必須要有一連串的確定的因素,來證明論述無誤!
政治觀察~跟選民有關必須從中學習的,不在於不精確的猜測樁腳的動員倒戈,藍綠版塊的消長,或是政治人物如何經營人脈,而在於選民認清自己真正需要的是甚麼而在投票時做出選擇!
[ 本帖最後由 whyjkw 於 2011-5-20 01:10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