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867|回復: 1

[資訊分享] 有關浮漂的集中使用技術信息大探秘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5-11 11:17: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浮標產品現如今已是花樣繁多,但在最開始的10年只是“達摩”一枝獨秀、“水之峰”遍地開花的局面。這種手工制作的浮標盡管材質不同,但將孔雀翎或蘆葦剖開、再一片一片用刀削出需要的形狀,然後合起來,插入現成的玻纖棒再用膠粘住的加工工藝其實並不複雜。然而同樣的浮標,有的一翻身就站穩了,有的則搖搖晃晃把應該表現為向上的魚訊過濾了,其間的差距遠遠比看上去複雜得多。隨著實踐的深入,釣魚人發現:一支完美的浮標應該在造型、腳和標尖的關系上有一個合適的比例。否則浮標就沒有個性。 玻纖腳浮標:在共性中強調個性浮標的腳只有一個功能,就是插入浮標座,與釣線連體。體現在早期浮標上就是:不管標身采用什麽材質、不分貫通與不貫通,都是一律用玻璃纖維棒作標腳。現在,我們可以因為浮標標腳的長短、粗細和輕重去判定它適合哪種釣法,但10年前都是按照調4釣2、搓餌釣底來認識它的。拉餌術出現之後,我們對浮標的認識改變了:首先是標身太長,使釣淺受到限制;其次是玻纖標腳的細和軟影響浮標翻身;再就是標身浮力與重心失調,造成動作的誇張或隱蔽。於是圍繞著標身造型和標腳對反映魚訊的影響等問題,就有了一場浮標的變革。 腳在浮標的運動中到底扮演了什麽樣的角色?且看如下3支浮標在拉餌打浮時的表現:
      1.蘆葦“仙水”0號,標身長120毫米,肩寬5毫米;貫通型細碳腳,長50毫米;實心標尖,長110毫米,8目。它用於擊底時不管調5目還是3目,翻身後幾乎沒有阻力就站直了,此時標身頂部露出水而約l毫米,然後有一個短暫的停頓,接著以大致相同的速度下行到釣目。期間下行到調目的速度比較快,由調目到釣目要稍微慢一些。用它打浮,翻身速度沒有變化,但浮標與墜的距離短了,站直後的停頓時間相對縮短。如果魚在這個當口兒咬鉤,則浮標至少有3種表現:(1)停頓延長;(2)由站直變為傾斜; (3)迅速下挫。只要不是眼鈍手慢,這3個動作是可以抓得住的。然而,這種瘦身而作“兩沈一浮”(何蔚藍語,“兩沈”指標尖和標腳,“一浮”指標身)設計的浮標都有下挫快的特點,並因標腳細長而形成較強的下行慣性,所以標尖下幹亍中出現的停頓非常短促,動作稍慢或稍一遲疑就滑過去了。用這種浮標打浮,沒有敏銳的眼力是抓不住信號的。為了使瘦身細長腳浮標在下行快的同時克服停頓信號弱的缺點,許多釣手經過對比後多采用剪去實心標尖,換上空心標尖,使浮標結構變為“兩浮一沈”。這樣浮標的整體浮力增大,標尖下行速度放慢,停頓和下挫都容易抓住了。
      2.蘆葦“水之峰”1號,標身長140毫米,肩寬6毫米;貫通型玻纖腳,長55毫米;實心標尖,長130毫米,7目。玻璃纖維的特點是軟,捏住標腳將浮標作水平方向的上下抖動,“水之峰”比“仙水”晃動得更加厲害。兩支浮標外形和結構一樣,但打浮的不同是軟而長的玻纖腳翻身遲緩,站直後高9毫米,染成紅色的標頂露出水面,說明加長的標腳對浮標的浮力沒有影響。之後標尖緩慢下行,降速均勻,在兩鉤無餌調4目、拉餌釣2目的情況下,凡到達調目前出現停頓和加速的中魚率達到80%。可是,之後由調目到釣日的過程中,停頓魚訊不見了,代之以擡標半目並繼續保持著較高的中魚率。與此同時出現了一個怪現象:標尖下挫變輕了,幅度小了,常常是輕輕下挫1目、半日甚至一個黑格就中魚了。打浮主要是抓標尖下降過程中出現的動作。原為底釣設計、適合於調4釣2的浮標之所以出現下挫快、不中魚;下挫輕、反中魚的現象,是因為標身浮力增大了,相應的標腳重量也隨之增加,但遺憾的是玻纖標腳太細了,延長5毫米得到的重量不能平衡標身直徑增大1毫米所增加的浮力。所以“仙水”翻身標頂露出水面l毫米,而“水之峰”翻身是露出水面9毫米。標腳不能平衡標身浮力,浮標下行就慢,這在打浮時是不允許的,因為它會削弱魚的咬鉤信號。
     3.軟身孔雀翎“聖人”型3號,標身長140毫米,肩寬5.5毫米;貫通型玻纖腳,長50毫米;實心標尖,長130毫米,10目。造型與“水之峰”1號幾乎一模一樣,不同的是材質變了——輕質羽翎比空腔蘆葦略重;標身長度相同而肩寬縮小0.5毫米。這又意味著浮力降低,為此調整標腳配重,縮短5毫米。不要小看這樣的改動,帶來的客觀效果可以從3個方面得到體現: (1)同樣是玻纖腳,因為縮短了5毫米就變得硬了。另外,貫穿標身並與標尖一體的玻纖棒被實心羽翎固定,在它被墜重撬出水面時不會彎曲,浮標翻身加快。(2)過去孔雀翎浮標的腳和尖都是采用兩端插入的方式,中間沒有“主心骨”。如果連續拋鉤,浮標頻繁翻身和水面有油汙的話,則水面對浮標的吸附會延緩其翻身。(3)孔雀翎浮標的特點是治“亂”,規避亂層魚引起的標尖上竄下跳,可是有些人不習慣,總覺得下挫一黑格的動作不夠,改成兩沈一浮,下挫動作放大了又不是很大,視覺上就容易接受了。用“兩浮一沈”的孔雀翎浮標打浮都是調鈍釣靈,如兩鉤無餌調2日、1日半,釣半目或平水,還有人調平水、釣負目,專抓標尖冒出水面的動作,這對普通釣手來說是有難度的。將孔雀翎浮標的一沈改為兩沈,利用標腳和貫通標身的玻纖棒重量平衡標身浮力,對於不善於調標和只知道調4釣2的人來說,它的積極意義就是:簡化調標,移調4釣2於打浮。 循著浮標的變革之路我們看到:材質更新經歷了蘆葦、通草、桐木、塑料、孔雀翎、EVD發泡材料和巴爾杉木,已經是山窮水盡,很難找到更好的材料了;以我們日前的認識,流線形的標身造型不可能有大的改變,所謂創新也無非是長短粗細和肩高、肩寬的變化;作為觀察魚訊的標記,標尖的空心和實心以及一半空心、一半實心的“龍鳳尾”等等,雖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改善浮標功能的作用,但釣手選擇什麽標尖的浮標是以它認知的魚情為出發點的,並因操作習慣的不同而表現出一定傾向。例如,同樣是打浮,釣小鯽魚有的人對空心標尖的感受特深,給他一支實心標尖浮標就把握不準、釣不好魚。在標身、標尖不斷有新的亮點出現的同時,標腳革新是悄悄進行的。首先是材質,玻纖棒被碳纖維棒所代替,是因為前者不能做得太長,碳纖維輕、硬、挺,配合短身打浮標的需要可以把腳做得很長,於是玻纖棒被淘汰出局。其次是競技釣手對標腳有了新的認識,並要求制作者改變設計理念,於是竹簽腳崛起,出現了以標腳配重和重心下移參與浮標運動的新理念。由此,標腳不再是插入浮標座與釣線連體的簡單概念,而是改善浮標功能、規範和形成不同下降速度的重要元件。有了這個認識之後,我們對浮標的了解就全面了。 在此之前,不管是制作者宣揚的設計理念還是媒體對浮標的討論都是用標身和標尖來解釋浮標的運動特征。這種拋開標腳談浮標運動或將浮標割裂、就標尖說浮標的做法都是很淺薄的。浮標的運動可以歸納為縱橫兩個方面:縱是上下運動,是我們需要的;橫是左右搖晃,我們不需要。然而,不管我們怎麽避免,水流造成的搖晃總是客觀存在的。如果我們把不同功能的浮標作一番比較,其造型規律是瘦長擊底、矮胖打浮,一眼就分出來了,但要說哪支浮標的穩定性強,就不能離開它的腳。 與標尖一樣,標腳參與浮標運動也不是孤立的。標腳用什麽材料以及插入標身的深淺都會對浮標的運動產生影響。以“聖人”為例,1997年以前有多達6個款式采用玻纖腳,後逐一被淘汰,至今只剩下巴爾杉木“羅非”和孔雀翎“n”兩個款式。從外形上看,擊底用的a型標和羅非標沒有什麽區別,都是粗長標身、玻纖腳,不同的是a型標腳長28毫米,標尖長177毫米;羅非標腳長40毫米,標尖長232毫米。兩者都是兩沈一浮結構,但除了穩定性強、浮力大等特點相同外,由腳和標尖長度形成的微妙區別是:羅非標的標尖延長並不是為了逮截口,而是在調低釣低,鉛重平衡了浮標的絕大部分浮力後抑制上浮魚訊。誠然,羅非魚也會離底,但泳層相對固定,要上浮就都在一個深度,不會像鯽魚那樣從上到下亂截口。針對羅非魚的這兩個特點,在浮標的運用上就是:釣底時17目標尖調4或5目,降低剩余浮力;釣3目或4目,抑制上浮力。在此情況下,線組一拖一觸,浮標反映的都是下挫魚訊。釣浮時調6日或7目,保持較高的剩余浮力;釣目決定於餌重,無須精確,同樣認下挫動作。 與鯽魚吸吐反複、時有標尖起伏並反應為擡標和下挫兩種運動方式不同,羅非魚的咬鉤特點是銜住了不撒嘴,可有時候也會出現輕微的擡標動作,但這並不說明鉤已入嘴。北方釣手在釣羅非魚上總是輸給廣東釣手,原因之一就是用釣鯽魚的浮標指導釣羅非魚,見擡標就提竿。釣羅非魚都是抓一個動作——下挫,因此在調整浮標時就應該將它設定在比較遲鈍的狀態,這在標身瘦長而采用短碳腳的浮標是很難做到的,因為這種浮標都有靈敏反映餌重變化的特點;標身粗短的浮標都足長碳腳,浮力相對集中使它向下運動時的阻力大於向上運動,所以也不適合釣羅非。標腳參與浮標運動,前一款浮標幾乎沒有體現,在後一款浮標則是增強了浮標的穩定性。如果將這兩款浮標改成竹腳或玻纖腳,那麽重心下移、浮標向上運動的能力削弱,釣羅非就比較合適了。 用於擊底,寬肩和粗長標身配竹腳、瘦長標身配短碳腳、粗短標身配長碳腳;用於打浮,7厘米的寬肩標身配直徑2∼2.5毫米的短竹腳。玻纖腳不受重視是因為比重太大,高溫下容易變軟。在浮力、靈敏性和穩定性組成浮標共性的時候,玻纖腳不是最佳選擇,它被竹腳和碳腳代替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聖人”羅非和孔雀翎n卻獨辟蹊徑,在共性中形成了自己的個性。 我們接受浮標是從調4釣2開始的,在我們變革“臺釣”並吸收了傳統釣魚的經驗之後,釣魚的多樣性使我們對浮標的運用也有了新的認識,於是有個性化的浮標和不同的釣法。這就是共性中見個性,釣無定法而又有一定之規。
發表於 2011-5-11 16:54:42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大大分享每種浮標特性~ 長見聞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9 07:14 , Processed in 0.10644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