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328|回復: 1

[資訊分享] 筏釣黑鯛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3-25 11:24: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筏釣黑鯛越寫越熱鬧,功夫也越挖越深奧;這次本刊體聘金寶螺浮標釣法開山始祖登壇講道,想不到他的說法竟然將傳統觀念徹徹底底給摧毀了!
首先是西南沿海各租筏處生意忽然大好,其次是螺仔越來越難買,三者許多人根據書中所言跑去下竿,結果卻越幹越大聲;還有就是本刊曾經提到過南投黑格陳、台北玻璃仔等人,近來頻頻感到在釣界越來越混不下去了!
為什麼混不下去?原來無論相識與否,只要有在搞這套釣法的人都抱怨他們洩了天機,認為從此少了一個暗爽的機會;而相識但原先不曉得這種玩意者紛紛打電話去訐譙,怪他們有好坑的都沒倒相報一下,太不夠朋友。
顯然金寶螺浮標釣法確有吸引人之處。可是,為什麼又很多人跑去下竿卻越幹越大聲?原來黑鯛終究不是雀鯛,哪有那麼好騙的!所以文章看得再多仍舊有盲點,不到現場繳個五、六次學費(租筏、買餌、吃住等花費都算)還真不容易掌握竅門哩。
話說回來,如果去到釣場,一切照要領操作,浮標卻連ㄍㄧㄡ都不ㄍㄧㄡ一下,那大家頂多也只會幹一次而已,當作受騙了事,下次絕不會再去了;問題就出在下竿之後你會發覺浮標蠻會ㄍㄧㄡ的,可是要拉到魚卻很不容易,若非半途脫鉤就是根本作合無效,每次都只剩個空鉤或半顆咬破的螺仔回來,搞得你心浮氣躁、奇癢難搔,所以就益發幹得大聲了!
據我所知碰到這種情況的人非常之多,有些仁兄一個禮拜往東石、布袋跑兩趟,一去就待三天,連續幾個禮拜下來,收穫卻仍是難看得很,即使用上所有會用的招數、金寶螺倒得滿海都是,也不過每船次一、兩尾而已,運氣好時頂多不過五、六條,真是氣得快把管筏給踹沈了!
於是有人說了:什麼一趟釣滿兩大將冰箱?騙肖A!那不是寫文章的人故意誇大其詞就是他自己被騙了還不知道,被那些想出風頭的傢伙給利用啦!
其實一趟釣滿兩口【大將】的人正希望大家這麼想,否則人人像他們那樣操的話,還有幾天好光景可混?

故事的開端
前不久,大力馬釣線老闆黃岩松去布袋搞了三天,總計才不過十七、八尾收穫,但已十分【囂掰】了,因為同行的還有只獲兩尾者(意思就是他至少有一天槓龜)。就在整裝準備北返的時候,他們遇到一個帶大將的中年漢子垂釣回來,當場有人上去問道:「歐基桑,釣況如何?有十尾沒有?」
黃岩松一看港邊居然有幾個在地仔搶著幫那傢伙搬冰箱,而且吃力的模樣顯見冰箱內裝了不少東西,趕緊一把拉回發問的冒失鬼,滿臉堆笑地上前賠禮:「先拜莫怪,阮朋友少年不懂事,請包涵。釣得不錯吧?」
「還好啦!」那人態度倒蠻和善:「冰箱你自己去看看。」
黃岩松打開才瞄一眼,立刻倒退三步,口中冒出連串低吼:「這、這、這......」其他人也是倒抽一口涼氣,嘴巴開開說不出半個字兒。原來,那口六十公升大將以滿到邊了,裡面裝著起碼四、五十條黑牛。
半晌之後黃岩松才回過魂來,連忙涎著臉奉上香菸,並努力搬出祖宗八代套交情;套了半天那人偶然提到跟釣魚人雜誌阿舍桑有舊,這下黃岩松可樂了,馬上報出一連串人證物證,說明自己跟台東舍是多麼親密的「趴呢」,那人想了想說:「你釣得不好是不是?改天跟我出去玩玩,包你有收穫。」
那還等什麼?黃君立刻飛奔回台北,敷衍完「厝內的代誌」,第二天半夜就再度飛車南下,和那位人物一同乘筏出海。
這一趟,黃岩松再被略微指點一下之後,釣了二十幾條回來;下一天,他又黏著他不放,但這回卻吃到苦頭了——搏四十幾條魚搏到手臂肌肉拉傷!

這傢伙是誰?他為什麼那麼厲害?有沒有可能讓他透露一點撇步?......

故事外的故事
大約七、八年前,台北兩位黃姓釣友(不包括黃岩松)經常出入布袋港,以摃蚵筏釣為樂。
某日不經意間,他們發現有人站在防波堤上垂釣,用一顆顆小小黑黑的玩意當餌,邊釣邊誘,成果斐然,黑鯛連拉好幾條;兩人回港綁好筏仔,裝作若無其事狀踱上堤防,那下竿者見有人走來,立刻擺出防衛姿態,把釣餌藏到褲袋裡去;兩人不好意思太靠近,只得保持一點距離假作觀賞風景,但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了半天,只覺那餌有點像黑格丸,可是為何甩來甩去都不會掉?其中一位(我們就叫他黃金先生好了)忍不住踅過去,剛巧此時那釣者收竿換餌,把鉤尖卸下來的舊釣餌隨手往後一拋,黃金先生晃過去偷撿起來定睛一瞧;哈!原來是小號金寶螺。
回來後他與另一位(朋友們都叫他豆腐黃)商議到哪去找那種Size的螺仔;當時流行用大螺釣烏溜,坊間並不難買到,但小螺卻因沒人用,所以除非自己去抓,否則有錢也買不到。兩人討論了半天,決定到玩淡水釣較多的南投地區找釣仔店幫忙,這才總算解決了餌料問題。也是這兩位太愛搞怪,人家是站在防波堤上釣,他們卻別出心裁帶到外海蚵棚區去耍,起先還被港邊的在地仔說頭殼歹去,因為「在這裡討海幾十年了,從來沒在外海蚵棚放囹仔抓到黑鯛過,假如釣得到,甘願把頭切下來你們當椅子坐!」
豆腐黃心想:「不會吧?以前槓蚵時也曾跑到外海去,把蚵串勾起來看都嘛有咬痕,而且曾經幾次夜宿浮坪上,半夜居然會被在蚵棚下啃食蚵貝的黑鯛吵醒,怎麼會沒魚呢?只是沒人釣而已。」
於是兩個人就沒頭沒腦的「粗」下去了;好在豆腐黃釣魚底子深厚,論領域;磯、池、溪、船都玩過,談釣法:長標、丹椎、沈底、敲底皆難不倒,說魚種:黑毛、臭肚、福壽、日鯽也均曾臣服於竿下,因此經過很多次的嘗試之後,終於將西南海蚵棚黑牛的脾氣給摸透,進而把心得傳給了玻璃仔、南投釣具店等人,所以乃有今日本刊這一連串報導。

後來呢?......
後來也沒怎樣啦,只是原先很多說要剁腦袋給豆腐黃當椅子坐的人,保住小命後現在都很識相地跟在後面搶著幫忙提冰箱。
後來黃金先生那輛買來不到兩年的V OLVO 960,後輪避震器居然變得軟弱乏力,因為它每趟至少要南北跑兩趟,每趟至少要載五十五公升冰箱兩個、三十公升冰箱兩個,另外還不時要多帶幾卡保麗龍箱子。
後來我們得知豆腐黃是哪位後,當即循線找上門去(循的自然是阿舍桑和黃岩松的線)。見面一震寒暄之後分別坐定,社長首先發問:「這一向很少連絡啊!黃岩松跟我說有個叫做豆腐黃的朋友很會釣黑鯛時,我還在奇怪哩,因為我又不吃豆腐(編註:社長的意思是黃豆做的豆腐他不吃,別種豆腐可愛吃得緊!),所以雖然認識不少會釣黑鯛的人,但從來對做豆腐的朋友十分陌生;原來豆腐黃就是你啊!」
「不好意思,就是少連絡嘛!」他笑著回答:「雜誌社務還順利吧?」
「托福、托福。」社長急著要切入主題:「聽說你很會釣螺仔,你看前幾期我們阿國寫的黑鯛十問等等內容還可以嗎?透露一點祕訣可好?」
「我也沒什麼啦!熟能生巧而已,差不多就像你們寫的那樣。」他說。
社長一聽不妙,趕緊把油門再催緊一點道:「拜託,這樣講我們這篇採訪稿就寫不下去了,你該不會只教姓黃的吧?」
「好啦!」他看社長急得好像痔瘡快爆掉那樣,只好答應:「憑我倆的交情,我就盡力而為、隨你問吧。」
後來,我在旁邊抄了半筆記本的武功秘笈,社長、黃岩松都搶著要借去看,我說:「嘿嘿!歹勢,這些內容你們不是也聽到了嗎?自己去回想吧。」
後來,社長就罰我負責寫這篇稿子了。

獨門絕活
豆腐黃講得還真不少,短短一篇文章絕對交代不完,所以我必須加以取捨或分次說明;但話說回來,要知道那麼多幹啥?每人每趟去都搞一冰箱回來(豆腐黃最高記錄一天釣滿兩個105公升大將)?我相信看官你絕不是那種人。
所以我打算只寫讓黃岩松從個位數大躍進到二十幾尾的那個關鍵祕訣。
豆腐黃說,他每次看到提一桶螺仔、帶大號誘餌勺的人就知道滷肉腳來了!他特別請大家想一想:是否每次一到釣場就會先打五、六杓釣餌下去,認為這樣才能通知魚群準備大咬?是否每當咬訊稀疏的時候就認為是誘得不夠,所以要多撈幾滿杓打下去?是否每當久候無魚之時,就會有把半桶A撒「車」下海的衝動?
其實釣黑鯛的撒誘餌功夫只有四字真言:越少越好。去到釣場不要急著下竿,先丟個五、六顆螺仔——看清楚喔,是五、六顆而已——投石問路;等測好深度、校準浮標之後,再以每兩、三分鐘三到五顆的速度配合下竿邊釣邊誘。
假如搞了一陣子發覺咬訊不是很熱烈,浮標沈得不漂亮、揚竿只見螺仔被咬破等等,怎麼辦?加緊打幾大杓下去嗎?錯!應該乾脆暫時收竿不要釣。這是因為水下魚群還不夠密集,瘋狂搶餌的慾望尚未被誘發,所以必須再持續小量誘一段時間。
如果魚兒開始大咬了呢?很好,保持少量原則,每中一條魚就賞個幾顆下去;而若搏魚過程冗長,中間則需視情況補誘幾次,以便穩定水中魚群軍心。如果操作得當,有時你會發現黑鯛居然像黑毛一樣會衝到水面來搶餌,或者一尾中鉤後面跟來兩尾看熱鬧的......。

那麼釣著釣著漁訊漸漸停下來呢?若閣下果真半桶螺仔下去,那就甭玩啦!這時應先確定釣棚深度有無問題,假如沒有,則是流水狀態導致的結果;解決辦法還是秉持那四字真言:越少越好,耐心誘一陣子,魚群很快誘會開始熱烈捧場了。

理由安在?
看倌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誘餌要打越少顆越好?這問題其實跟磯釣、池釣場合都有關;磯釣黑毛講究把魚誘到自己設定的釣棚來,如果不考慮流水速度、方向,也不管誘餌黏稠度、入水化散性質如何,僅一味悶頭猛撒,那能釣得好才有鬼!池釣則要求把誘餌集中在標點以內,絕對不可以天女散花般亂撒一通,否則將適得其反把魚全誘跑了。
筏釣黑鯛的誘魚之道完全相同,只是做法需要變通。因為金寶螺是一顆顆各自獨立的,雖有重量但入水下沈的速度卻不太快,所以若打太多,被流水一帶就會四處飄散,則魚群也就跟著追螺仔而四散了。反之,一次三、五顆以穩定速率持續投餌,將可使黑鯛群聚過來,但食物量少卻讓他們大多數都搶不到,只有比較兇狠的大傢伙可以先撈到螺仔吃,於是魚群就會越聚越大坨,可是大多數都流著口水越來越急躁,因此爭搶的態勢會越來越激烈,到後來就演變成瘋狂大咬了!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一開始上鉤的往往都是三、四斤級超大黑牛的原因。
所以了,流水越急,你該誘得越多還是越少?答案是越少——以免被水沖散。流水越緩才可以視咬況稍撒多一些。
在把問題引伸一下:如果魚群吃餌距離很遠時,該怎麼辦?答案是每次打得量要更少,、三顆,甚至一、兩顆就好,但每兩次打誘餌的時間間隔要縮短。為什麼?道理請自己想。)
當然,如果魚群就吃在筏邊水域的話,誘餌就可以一次多打幾顆但次數減少了。

壓箱底功夫
我想光是前面那兩段,就已經夠讓大家受用不盡了,但釣魚人雜誌就是釣魚人雜誌,不搞到你爽絕不會輕易罷休,所以接下來要公開豆腐黃仗以成名的真正神功:軸心理論。
別一看到理論兩字就覺得缺乏實用價值,有道是【大匠能授人以法,不得使人巧】好老師絕不會教你應付考試,而是給你紮實的學問,所以看倌們要瞧仔細了:
西南海蚵棚釣場深度通常在十七、八米到二十七、八米之間,也就是說,從水面到黑鯛攝食的釣棚,高差幾乎有兩到三層樓那麼多!現在,請你拿著書到外面去抬頭看看,想像一下從那麼高的地方飄落的螺仔,在水流裡面會呈現何種運動狀態?別忘了,水底有蚵架、蚵串、沈積雜物會干擾流向與流速,水底也不一定完全平坦,這些因素導致的水流變化將如何影響螺仔下沈?
被打敗了吧?現在,再加上一個變數:那包括浮標、轉圜鉛、線系、鉤子、釣餌等等一串好像肉粽的釣組,它在水裡會是什麼個運動狀態?假如你能讓兩者(誘餌和釣餌)適時、適地飄到一起去,你就贏了!
談何容易對不對?所以豆腐黃乃積多年經驗,研發出專門破解難題的軸心理論來。
不過套句發明人自己的說法:功夫講破不值錢。這軸心理論其實就是——請先坐穩了——不要管誘餌漂到何處去!
有慧根的人此時可能已經跳起來手舞足蹈,大呼「妙哉、妙哉」了!但我知道絕大多數讀者都和我一樣是凡人,至此一定還一頭霧水,甚至更會有越看越迷糊的感覺。為什麼前段講了半天說要好好的誘、別把魚群打散,現在卻又說別管他呢?看倌,其實這兩者非但並不矛盾,而且還根本就是一體的兩面哩。
試想:你無法控制誘餌在水中的漂行狀態對不對?所以乾脆別理它。但你卻可以控制釣組入水的位置和掌握其大略流向(憑露出水面那節浮標TOP即可看出),因此最佳策略就是將誘餌固定打在同一位置,以此為軸心向外拓展釣組的搜索範圍,一但發現由什麼角度、什麼距離放出釣組,能夠獲得明確咬訊的時候,就表示該咬餌位置即為誘餌集魚的標點了!(現在該你手舞足蹈囉。)

故事的結尾
不知有沒有人想知道:既然這位豆腐黃功夫如此高強,那他有沒有槓龜過?
有!而且在縱橫西南海、降服黑鯛無數之後還槓過。
話說有一回玩磯釣多年的朋友又要跟他出去學習,他說:「你要學可以,但最好先把以前的觀念全部丟開,當作不會釣魚一樣,這才學得好。」朋友唯唯稱是,豆腐黃就帶他出海了。

可是大清早才下竿沒多久問題便迅速浮現,這位朋友看豆腐黃一尾尾大黑牛直往上拉,他卻怎麼也搞不到半條,於是台灣磯釣蚵的標準動作出爐——誘餌開始拼命亂撒,豆腐黃打三顆他就撒兩把,豆腐黃誘一次他就倒五杓,用意固然是希望自己也能搞上幾條以免太難看,卻不知這麼做正好犯了釣魚大忌,七搞八搞漁汛很快就中斷矣,以致豆腐黃自此一路槓到中午......
豆腐黃想想實在忍無可忍,於是吃完便當就開著筏仔去找黃金先生,千懇萬求要他幫忙載那位朋友,黃金先生拗不過他只好答應,可是你道怎地?當天剩餘的時間裡,豆腐黃大幹二十餘尾公斤以上的好貨色,而黃金先生卻紮紮實實的槓了一下午!
了解了沒?黑鯛其實不難釣,難在你能不能拋開以前的舊觀念;如果連這一點也做不到,恐怕以後再寫你也看不進去啦!
發表於 2011-5-9 06:46:03 | 顯示全部樓層
上個月才去蚵棚!結果朋友之前去都大咬!!那天去卻不會咬"悶啦!
只有搞上2條!!  因該是我不會釣吧~~ 多爬爬文章學技術~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8 02:33 , Processed in 0.22982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