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當初減半緩漲的前提是預估國際原油價格不會一直那麼高點, 盡可能地讓用油者比較不會感到油價波動, 可是國際原油一路飆漲, 這項政策造成中油虧損, 選後數個月凍末條了才喊漲, 有沒有選舉考量, 我是認為有, 歡迎大聲批馬.
話說回來, 沒漲價, 沒人關心油電價格的基準點, 一漲價, 反倒成為大家查弊打肥貓的動力, 那假設當初減半緩漲的時間點為基準點, 後面中油吸收油價所造成的虧損, 等於讓用油者先享受, 之後因國際油價持續走高無法負荷時, 就必須檢討這項政策, 取消減半緩漲, 回復反應國際原油的應有的價格, 單純的以一家公司而言, 用油者只不過是負擔該有的成本而已, 沒中油還有台塑可以選擇, 也許你會覺得用油者並不相同, 那之前用的不就爽到了, 其實也沒爽到哪, 採用減半緩漲是漸進式的, 不是一下子就累積那麼大的虧損.
貼那份說明, 只是因為你在抱怨油價的漲跌, 貼出來讓你更清楚原委, 減半緩漲1年多, 最後負荷不了調漲3塊多, 現在連7周是滅半調降目的是要補足先前的不足額, 所以才會降那麼少, 漲多漲少都是使用者付費, 我沒什麼意見, 雖然這背後有政策主導, 錯估情勢, 美意變爛攤子, 那是馬政府自己要承擔的, 還有相關問題請自行google或經濟部即時新聞.
沒人反對對國營事業興利除弊、公開透明, 這反而更符合馬英九的改革方向, 但是拿民怨或檢討報告作為藉口, 我是深深覺得不以為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