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26|回復: 0

[兵燹錄] 曹操是如何以少勝多打敗烏桓﹖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4-7-23 14:19: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白狼山之戰發生在公元207年﹐在此之前袁紹及其長子袁譚已死﹐袁紹的幼子袁尚被曹操打敗﹐與袁熙一起逃到了烏桓﹐當時烏桓所在地是在中原最北邊的遼東三郡(遼東、遼西、右北平郡)﹐核心地區在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一帶)﹐袁尚之前的根據地在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與河南安陽交界處)﹐從鄴城逃到柳城﹐袁尚逃了一千多公里。
  對於是否追擊袁尚打擊烏桓的問題﹐曹操內部的意見起初並不統一﹐主要有兩種意見﹕
  一、大多數人贊同不要攻打。理由是烏桓太遠﹐如果勞師遠征﹐擔心劉備會慫恿劉表北上攻打許都﹐況且烏桓也不會被袁尚所用﹐他們的訴求是不一樣的。
  二、只有郭嘉支持攻打烏桓﹐郭嘉認為劉表是坐談客﹐不會聽從劉備建議攻打許都﹐烏桓與袁氏關係一向非常好到時會成為我們的邊患﹐正因為距離如此遠﹐烏桓也認為我們不會攻打他們﹐如果我們偏要出兵﹐就會起到出其不料的效果。
  曹操本人也是猶豫不決﹐傾向於攻打烏桓﹐但又擔心後方會遭到敵人的攻擊﹐下不了決心﹐畢竟一千多公里的遠征﹐一時半會也回不來﹐從戰略上講﹐袁氏兄弟已經是曹操的死敵了﹐如果現在不攻打他們﹐將來一樣會成為曹魏的邊患﹐到時候還是一樣要出兵攻打﹐晚打不如早打﹐曹操只是下不了決心。郭嘉的建議為曹操解決了後顧之憂﹐最終讓曹操下定決心攻打烏桓﹐這是曹操自起兵以來﹐距離最遠的一次遠征﹐於是曹操開始為遠征袁尚與烏桓做準備﹐白狼山之戰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曹操最初選擇的進軍路線是鄴城無終(今天津市薊縣)濱海道(河北秦皇島)碣石(今河北昌黎縣)柳城(今遼寧朝陽)﹐這其實就是沿著渤海海邊走的一條路﹐本文稱之為環渤海線﹐當曹操率領大軍到達無終時正值初夏﹐然後雨季來臨導致道路泥濘﹐曹操暫時無法進軍﹐於是他就找到了一個當地人問路﹐這個人就是田疇。
  田疇給曹操提供另外一條從無終到柳城的道路﹐這條路線是鄴城無終(今天津市薊縣)-徐無山(今河北玉田縣)-盧龍塞(今河北遷安縣)-灤河河北承德白狼山(今遼寧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柳城(今遼寧朝陽)﹐本文稱之為白狼山線。
  從無終到柳城﹐一般情況下走的都是環渤海線﹐沿著海邊走這條路很像明朝時期的關寧錦防線﹐曹操知道這條路﹐烏桓人也知道﹐所以當袁尚投靠烏桓後﹐烏桓人是沿著環渤海線佈防。曹操為了迷惑烏桓人﹐先讓部分軍隊從無終出發沿著環渤海線往柳城走﹐故意走了一半之後以天氣原因為由﹐下令軍隊撤軍﹐還在路上樹立標誌﹐標誌上寫著﹕「道路不通﹐等到了秋冬季節再進軍。」給烏桓人造成一種撤軍的錯覺。
  然後曹操本人率領精銳軍隊暗中從白狼山線行軍﹐一路翻山越嶺、淌水過河快速行軍﹐曹操聽從郭嘉的建議拋下輜重與步兵率領輕騎兵輕裝前進﹐兵貴神速﹐曹操很快就出其不意地到達了白狼山。白狼山離柳城不足200里﹐曹操只需要兩天時間就能到達烏桓的大本營柳城了﹐就在此時烏桓的偵察兵發現了曹操﹐由於之前烏桓人以為曹操已經撤退了﹐根本沒有想到曹操從盧龍塞一路翻山越嶺到了白狼山﹐一時措手不及﹐於是烏桓人匆忙集結軍隊前往白狼山與曹操交戰﹐就這樣雙方正式在白狼山相遇。
  當時曹操手下的軍隊很少﹐史書沒有記載具體的數字﹐我們可以推測一下﹐曹操手下兵力以虎豹騎為主﹐虎豹騎是最貴的騎兵﹐根據後來在長阪坡追擊劉備的數量只有5000人來看﹐曹操帶到白狼山的虎豹騎最多就是5000人﹐再加上其他的非虎豹騎騎兵﹐曹操在白狼山的總兵力加起來應該接近一萬人。
  烏桓與袁紹這邊雖然是倉促組織起來的軍隊﹐但是數量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從史書的記載來看﹐戰後被俘虜的烏桓人就有二十餘萬人﹐這多少有些誇張﹐至於烏桓參戰的兵力﹐史書上記載有數萬人﹐那些被俘虜的人應該包括烏桓的百姓﹐即使烏桓有數萬騎兵參戰﹐也是曹操兵力的數倍﹐在兵力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曹操這邊參戰的主要將領有﹕張遼、徐晃、張郃、曹純、張繡、韓浩、史渙、鮮于輔、閻柔、牽招﹐五子良將一下子來了三個﹐戰鬥力不用說了﹐虎豹騎的首領曹純也在﹐韓浩、史渙都是以忠勇著稱的將領﹐鮮于輔、閻柔是原幽州牧劉虞的手下﹐熟悉北方地形與環境﹐可以看到曹操手下都是精兵強將。
  烏桓這邊參戰的主要將領有﹕袁尚、袁熙、蹋頓單于、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算起來就是三郡烏桓單于全部出動﹐再加上袁尚與袁熙兩個紈褲子弟。
  曹操採用了三個辦法以少勝多打敗了數萬烏桓騎兵並俘虜了二十餘萬人﹐這三個辦法就是﹕
  1、搶佔制高點。曹軍到達白狼山後﹐曹操就搶佔了制高點﹐登上了白狼山頂﹐這個時候因為烏桓已經發現了曹軍﹐所以集結軍隊往白狼山前進﹐而曹操在山頂把敵情看得一清二楚﹐在整個交戰過程中﹐曹操也是在山頂全程指揮並觀看﹐掌握了整個戰爭的主動權。另外﹐曹操佔據山頂﹐一時半會烏桓人也攻不上來﹐騎兵是不方便往高處進攻﹐這樣也能保證曹操本人的安全﹐曹操當時應該是把指揮所部署在山項﹐然後主力部隊放在山腳迎戰﹐這樣也不會被敵人所包圍﹐這是曹操勝利的第一個原因。
  2、趁敵人陣型未穩﹐首先發動攻擊。當時曹操手下只有輕騎兵﹐步兵和輜重都在後面沒有跟上來﹐曹操手下的部分將領看到烏桓兵力很多﹐有些畏戰﹐張遼向曹操建議趁敵人陣型未穩之際﹐首先攻擊敵軍﹐曹操同意了張遼的建議並且讓張遼擔任前線指揮官。烏桓軍隊是匆忙集結起來﹐從各個地方往白狼山﹐在行軍過程中﹐明顯隊伍就是亂的﹐騎兵行軍與步兵是不一樣的受到地形的影響﹐尤其是在山區行軍﹐無法有效組成陣型﹐從四面八方彙集過來﹐即使軍隊數量很多﹐但並不集中﹐也沒有擺開戰鬥陣型。
  張遼看到了烏桓軍隊的弱點﹐這與他後來在合肥之戰中採用的辦法是一樣的﹐合肥之戰時孫權帶了10萬大軍攻打合肥﹐部隊還沒有完全集結好﹐張遼就帶了800人衝進孫權大軍﹐一通戰鬥下來﹐打擊了孫權大軍的軍心並在合肥之戰取勝。白狼山之戰在合肥之戰前﹐張遼仍然是用同樣的辦法﹐根據在山頂觀測到的敵情﹐集中兵力攻擊烏桓的一支軍隊﹐這支軍隊很可能就是蹋頓單于的軍隊﹐烏桓總兵力雖然是曹軍的數倍﹐但在局部並不形成優勢﹐張遼就靠烏桓軍隊陣型未穩﹐及時出擊﹐一戰就打敗了烏桓軍隊﹐曹軍在局部取得勝利﹐一是振奮了己方的軍心﹔二是打擊了敵人的信心。
  3、擒賊先擒王﹐狹路相逢勇者勝。張遼指揮的曹軍本來就是曹操手下的精銳部隊﹐以作戰勇猛著稱﹐再加上孤立無援﹐沒有退路﹐一旦戰敗﹐就是死路一條﹐所以曹軍將士只有奮勇殺敵﹐打敗敵人才能活下去﹐而張遼本人就是勇猛異常的將領﹐合肥之戰帶800人敢衝擊敵人10萬大軍的勇士﹐根本就不怕敵人的數量多﹐張遼作為戰場指揮官靠勇猛直接衝在前線﹐也能激發曹軍將士的戰鬥信心。烏桓一沒有準備好﹔二看到曹軍如此勇猛﹐一下子就失了信心﹐再加上張遼一衝擊就擊殺了蹋頓單于﹐自己一方的單于當場被殺﹐這對烏桓人是毀滅性的打敗﹐首領都沒了﹐部將哪還有信心繼續參戰﹐所以烏桓軍隊迅速崩潰﹐曹軍取得了白狼山之戰的勝利﹐然後繼續進攻柳城﹐俘虜了二十餘萬人。
  從史書的記載也能看出﹐曹軍斬殺了蹋頓單于及許多烏桓部將﹐烏桓軍隊迅速崩潰﹐曹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9 14:17 , Processed in 0.2220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