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24|回復: 0

[稗官野史] 古代造反的皇帝那麼多為何只有朱棣成功了﹖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3-11-8 00:39: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創建了很多新的制度﹐很多對後世影響都非常大。其中有一個就是在全國推行郡縣制。秦朝之前﹐中央對地方的統治都是實行諸侯分封建國。秦始皇覺得這種制度不利於中央集權﹐所以廢除分封實行軍銜。不過秦朝歷二世而亡﹐西漢建立後﹐實行雙軌制﹐就是分封制和郡縣制並行。之後的歷代王朝都有一定的分封。當然秦朝之後的分封﹐諸侯的實力和之前完全不能相比﹐後來被限制得越來越小。但不管怎麼說﹐還是有諸侯王存在的。
  諸侯王的權力再小也都是有一定大權的。有些朝代的諸侯王還能掌握地方大權。這些諸侯並不是都會聽從中央﹐有的則會反對中央﹐甚至進行造反。不過縱觀整個歷史造反的諸侯有很多﹐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個或者眾多個。但成功的只有朱棣﹐而且他不僅成功了﹐還名垂千古。我們看一下朱棣是如何做到這些的。
  我們先看一下古代藩王造反的案例﹐比較出名的無非就是以下幾個。西漢時期的七王之亂﹐因為漢景帝削藩導致﹐最後被平定。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因為賈南風亂政導致。明朝後期的寧王叛亂﹐最後被王陽明平定。清朝時的三藩之亂﹐也是藩王造反的一種﹐結果被康熙平定。這些藩王造反最終都被平定。可以說朱棣和他們相比是非常幸運。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而且是嫡子﹐被封為燕王﹐鎮守元大都北京。朱元璋去世後﹐他的孫子朱允炆繼位﹐在大臣的建議下開始削藩。朱棣可以說是為了保全自己﹐最後才決定造反的。說真的﹐這個狀況和漢景帝時的七王之亂差不多﹐都是因為削藩出現。不過人家朱棣造反卻成功了。
  1399年朱棣在北平起兵。當然任何時候起兵造反的都要有理由﹐否則名不正言不順。朱棣的理由很簡單﹐說皇帝被奸臣掌控才開始削藩﹐逼死其他諸侯王。自己起兵主要是清君側﹐這個理由和七王之亂一模一樣。經過三年的時間﹐1402年朱棣攻佔了明朝首都南京﹐建文帝朱允炆消失不見﹐朱棣正式稱帝。朱棣的造反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持續的時間非常長﹐但是參加的諸侯國卻非常少。可以說朱棣造反能成功真的是不可思議。當然成功肯定是有理由﹐不可能是巧合這麼簡單。我們看一下﹐哪些原因促使朱棣成功的﹖
  首先朱棣在皇位繼承上有絕對的優勢。其實﹐對於絕大多數大臣來說﹐不管是誰稱為皇帝﹐對他們沒有什麼影響。天下是朱家的天下﹐不管誰是老闆﹐大臣還是打工領工資。當然也有極個別的大臣不這麼認為﹐這些大臣肯定是參與儲君之爭了﹐有自己支持的人﹐這些人肯定是希望自己支持的人當皇帝。
  我們看一下朱棣在皇位繼承上到底有什麼優勢。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兒子。從這點說﹐朱棣是嫡子。按照中國古代正常的繼承順序﹐一般都是嫡長子繼承製比較多。即使不是嫡長子繼承製﹐也都是堅持嫡子繼承。除非沒有嫡子﹐才會在其他皇子中選擇。可以說歷朝歷代都是這樣的。朱棣是四子﹐本來機會不是很大。而且朱元璋很早就立了嫡長子朱標為太子。結果朱標在朱元璋去世前早逝了。所以朱元璋在選皇位繼承人上一直很糾結。當時朱元璋的二兒子、三兒子都去世了﹐所以朱棣此時變成了嫡長子。按照正常的狀況﹐朱棣成為皇帝的可能性非常大。
  不過朱元璋想了很久﹐最後把皇位傳給朱標的長子朱允炆﹐跳過了兒子輩﹐直接傳給孫子。說真的﹐這種狀況在歷史上有﹐但並不是很多。朱元璋這樣做﹐讓很多藩王不高興。跳過兒子傳給孫子﹐本來就不符合規矩。其中最不高興的就是朱棣了﹐按照正常的狀況﹐朱棣極有可能成為皇帝﹐但朱元璋卻跳過了他。這種狀況下﹐朱棣如果造反的話也很正常﹐因為很多人也都認為皇位應該是他的。此時其他人並不反對﹐尤其是地方官員﹐誰當皇帝都可以。反正都是朱家的人﹐其他人也沒有這個機會。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次造反的主角就是朱棣﹐一旦朱棣成功的話﹐皇帝肯定就是他﹐不會是別人。朱棣就不需要繼續和別人爭奪皇位了。
  其次建文帝的舉措很大程度幫助了朱棣。建文帝即位後就開始進行削藩﹐因為很多藩王手握大權﹐對中央的威脅非常大。削藩這一點是任何一個君主都會做的。不過只要削藩就會得罪那些藩王。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一出來﹐很多人心裏都是反對。當朱棣出來造反的時候﹐這些藩王雖然只有寧王加入了朱棣的隊伍﹐其他藩王看起來是中立﹐但心裏都是向著朱棣。其實這些藩王的中立對朱棣來說就是最大的幫助了。因為他們一旦再反對朱棣的話﹐朱棣是沒有可能成功。
  當然建文帝不僅得罪了藩王﹐還有就是他上臺後實行的一些政策還得罪了武將﹐他重視文官﹐輕視武將。重文輕武是很多王朝建立後都會做的事情﹐因為王朝建立之後﹐武將的存在對王朝是個重大威脅。所以才有劉邦殺功臣、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朱元璋的胡藍之獄。建文帝這樣做沒有什麼錯﹐要是在正常狀況下﹐這些武將也做不了什麼。不過此時朱棣起兵了﹐所以那些武將立刻投到了朱棣的麾下﹐追隨朱棣。反正跟著建文帝是沒有出路了﹐跟著朱棣或許還有出路﹐這樣狀況下﹐大家肯定選擇追隨朱棣。就這樣朱棣的隊伍越來越大。
  建文帝還做了一件錯的離譜的事﹐就是在讓大將平叛的時候不要殺朱棣。要知道朱棣這可是造反﹐你讓自己的手下去平叛結果還不殺對方主將﹐這下自己人肯定施展不開。再看一下朱棣﹐當他知道對方不敢殺自己之後﹐每次打仗都衝在最前面﹐這非常鼓舞士氣﹐對戰局非常有利。
  第三朱棣個人非常有謀略。朱棣在靖難之役前﹐在外征戰多年。朱棣的封地在北平﹐這個地方是元朝的首都﹐同時也是明朝北方的邊關﹐對抗蒙古的前線。朱棣做燕王期間﹐多次對外征戰﹐而且功勞非常大。可以說在帶兵打仗方面﹐朱棣還是非常厲害。而且他手下個個都是能征善戰的老兵﹐這些軍隊是朱棣造反成功的重要因素。
  朱棣在造反開始的時候﹐打著是靖難的旗號。說白了﹐人家不是反對朝廷﹐只是反對小人。因為有小人在建文帝面前建議削藩了﹐所以朱棣才反對。這個旗號就確定了一件事﹐朱棣是認同削藩。這樣的話﹐那些藩王肯定是支持朱棣。因為朱棣反對削藩﹐這是藩王最想看到的。
  除了這些﹐朱棣最後的決策非常聰明﹐就是直接進攻南京。縱觀朱棣的起兵﹐前面幾年打的雖然順利﹐但地盤一直僅限於北京附近﹐距離南京非常遠。所以最後朱棣決定直接進攻南京﹐不打其他地方了。由於朝廷平叛不斷失敗﹐所以很多人對朝廷失去了信心。在朱棣進攻南京的時候﹐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就這樣順利的打進了南京。
  最後一點﹐建文帝的結局讓朱棣順利繼位。其實不管朱棣有多大的優勢﹐建文帝做了多少錯事﹐朱棣畢竟是藩王﹐建文帝畢竟是皇帝。朱棣造反的旗號是靖難﹐說白了如果建文帝在世的話﹐朱棣根本不好處置他。無論是殺了他還是廢了他﹐都違反自己的初衷。要是繼續讓建文帝當皇帝的話﹐跟著自己造反的人肯定不願意。而朱棣想要登基為皇帝也肯定是難上加難。巧合的是建文帝消失了。這對朱棣來說是最好的消息。他不關心建文帝是怎麼消失﹐但只要他消失﹐朱棣就能順利繼承皇位。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
  這些就是朱棣造反成功的重要因素。當然朱棣後來之所以能名垂千古﹐並不是因為他當上了皇帝。而是因為他當了皇帝後還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比如五次親政蒙古、修建《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疏通運河、建造北京城等。也正因為做了這些事﹐朱棣才名垂千古的。如果沒有後面的這些事﹐即使造反成功了﹐在歷史上的名聲也不會好的。不管怎麼說﹐像朱棣這種造反成功的都非常難得了。成功之後還能流芳千古﹐更是難上加難。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4 19:08 , Processed in 0.1427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