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18|回復: 0

[稗官野史] 古代中狀元就能達到巔峰嗎﹖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8-28 00:23: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古代中狀元可以說是讀書人的人生巔峰﹐在古代通常考中狀元之後並不是立刻晉封高官﹐狀元本身並不是官職而是科舉考試第一名﹐通常考中狀元的人大多都是先從中央部院級祕書這類職位做起﹐然後一步一步走向巔峰﹐雖然考中狀元不代表能當多大官﹐但考上狀元的人最後絕大多數都會成為中央高官﹐在中國歷史上被拜為宰相的人很大概率都是狀元出身﹐而且在歷史上狀元除了最後能當高官﹐還有能當皇帝的人。
  狀元是科舉制度的產物﹐科舉制度創立於隋朝﹐興起於唐代﹐完善於宋代﹐從唐代產生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孫伏伽到清代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從唐代到清代一千多年的科舉中只產生了文武狀元777人﹐文狀元五百多人﹐武狀元兩百多人。
  很多歷史上著名的大才子都不是狀元﹐就像蘇東坡的老爹蘇洵也是一位大才子﹐但他卻曾經感嘆「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
  在古代殿試第一名稱之為狀元﹐會試第一名叫做會元﹐鄉試第一名叫做解元。如果一名考生能在這三場考試中全部獲得第一﹐那就叫做三元及第﹐這在歷史上是更為少見的事情﹐歷史上500多位文狀元中﹐只有16人是三元及第出身。通常三元及第的狀元後來基本都是官至一品﹐比如北宋的馮京三元及第﹐後來被宰相富弼看中招為女婿﹐富弼的兩個女兒先後都嫁給馮京﹐而馮京本人後來也官至樞密副使兼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的高位。
  除了三元及第還有六元及第之說﹐即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均為第一名的成績﹐這又是難上加難﹐整個歷史上六元及第的狀元只有兩人﹐一位是明代朱元璋時期的狀元黃觀﹐一位是清代乾隆時期的錢棨。
  但是很惋惜的是歷史上這兩位六元及第的大才子最終在官場卻並不得意﹐黃觀後來官至戶部右侍郎﹐他是朱元璋留給孫子建文帝朱允炆的人才﹐本來黃觀正應獲得建文帝重用時﹐燕王朱棣打贏了「靖難之役」﹐建文帝下落不明﹐黃觀怒斥朱棣謀朝篡位﹐最終為建文帝殉節而死﹐若非出於意外﹐黃觀按照仕途陞遷未來也必定能幹到尚書或者大學士這個級別﹐只惋惜生不逢時殉節而死。
  一位六元及第的狀元錢棨也是生不逢時﹐他是乾隆晚期著名的才子﹐連中六元及第受到乾隆的欣賞﹐錢棨的起點很高﹐被乾隆提拔為上書房行走﹐充任皇子侍讀﹐這個位置其實是最容易討好皇帝和皇子的職位﹐很容易就能陞官。只惋惜錢棨步入仕途時﹐正是乾隆時期大貪官和珅得勢之時﹐和珅是多次想腐化拉攏錢棨﹐但錢棨為人比較剛正﹐他不屑與和珅為伍﹐因此得罪和珅﹐後來受到和珅陷害﹐被罷官﹐此後不得乾隆信任﹐只是出任考官這些閒職。直到嘉慶繼位肅清和珅之後﹐錢棨才獲得重用﹐被嘉慶提拔為禮部侍郎兼內閣學士﹐但後來錢棨年紀日益老邁﹐嘉慶也沒有再繼續提拔他。錢棨算是非常惋惜﹐年富力強時受到和珅陷害﹐當和珅被肅清之後﹐他卻也年歲已高﹐因此作為歷史上唯二的六元及第﹐他並沒有官至一品獲得重用。
  所以說從這兩個六元及第的狀元身上也能看出來狀元最後不一定都能獲得重用﹐在官場上能否獲得提拔重與用個人能力、人脈、機遇都是密不可分。但不可否認﹐歷史上很多宰相、重臣中狀元出身的人比較多。不管是文狀元還是武狀元﹐通常被皇帝欽賜為狀元之後﹐他們大多都不會被授予太高的官職﹐基本上都是從翰林院撰修這類的文祕式的六七品官職﹐別看官級並不高﹐但這類官職有一大特色﹐那就是他們做的事非常容易讓皇帝看到﹐畢竟就是在皇帝眼前負責文祕方面的工作﹐所以晉陞速度也會很快﹐古代官場甚至都有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非翰林出身難成宰相。
  所以說狀元本身起點的官職並沒有比那些外放為縣令的進士高得多﹐只是他們常年負責皇帝的文祕工作﹐因此陞遷速度要快得多。
  但是當了狀元也未必代表著仕途會一帆風順﹐也有不少碌碌無為的狀元。唐昭宗時期的狀元盧文煥就是典型的庸碌無為的狀元朝表。盧文煥中了狀元之後認為自己已經到達了人生巔峰﹐將來官拜一品指日可待﹐於是盧文煥在考中被授予祕書郎一個文祕類官職之後﹐就開始了整日酗酒遊玩的人生。後來盧文煥整日呼朋喚友遊山玩水﹐沒事就大開宴席喝酒暢談﹐把自己的本職工作放在一邊﹐在官職任上毫無作為﹐久而久之唐昭宗也不敢用這樣的人﹐於是盧文煥就被一直閒置。
  後來盧文煥由於出手闊綽﹐不事生產﹐官職還升不上去﹐還天天結交狐朋狗友每天花錢如流水﹐最終把自己玩破產了﹐破產之後盧文煥窮困潦倒﹐昔日的好朋友也紛紛離他而去﹐之後更由於酗酒過度誤事﹐唐昭宗將他罷官﹐最終盧文煥在窮苦潦倒中抑鬱而亡。
  除了盧文煥這種不上進的狀元﹐還有倒黴的狀元。朱元璋時期狀元陳安就是如此倒黴﹐陳安是洪武三十年(1397)狀元﹐這一年由於科舉錄取的都是南方籍貫的進士﹐引發了北方讀書人的大為不滿﹐他們聚眾抗議﹐最終這件事讓朱元璋知曉。朱元璋為了安撫北方讀書人的心態﹐於是下令徹查科舉之中是否有貓膩﹐最終朱元璋認為這裏面考官有徇私行為﹐參與主考的官員全部被處死﹐只有已經年逾八十歲的主考官劉三吾因年紀老邁免於死刑被流放發配。
  朱元璋最初本沒想把陳安怎樣﹐但後來光這些主考官被殺都不足以平民憤﹐於是朱元璋為了平息北方讀書人的憤怒﹐在沒有實質證據下﹐朱元璋判定陳安舞弊﹐將狀元陳安公開處斬﹐並宣佈夏天再開恩科﹐最終以夏天恩科錄取了61名北方人為進士才算平息了這場因南北地域而引發的讀書人爭議事情﹐而倒黴的陳安高中狀元後﹐還沒來得及施展才華﹐就直接被朱元璋下令處斬了﹐成為了這場南北讀書人之爭中的犧牲品﹐真是即倒黴又可憐。
  除了倒黴的狀元之外﹐還有狀元在高中之後更是開掛似的直接當上了皇帝。這個狀元就是西夏襄宗時期狀元李遵頊。李遵頊本是西夏皇室宗親﹐只不過血脈比較遠了﹐他在夏襄宗時期高中狀元﹐由於夏襄宗荒淫無道﹐導致國內民怨四起﹐李遵頊中狀元後﹐積極拉攏西夏貴族﹐最終李遵頊廢夏襄宗自立為帝。並將西夏首都遷至興慶府(現今寧夏銀川)。李遵頊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當上皇帝的狀元。所以照這麼看考中狀元還有可能最後能謀朝篡位當皇帝﹐從狀元到高官﹐再謀朝篡位為帝﹐李遵頊的人生就如同開掛一般。不過李遵頊繼位後也沒比夏襄宗好哪去﹐最終也導致了後來西夏被蒙古所滅。
  中國歷史上文狀元名留青史的有不少﹐但武狀元卻沒幾個人能名留青史﹐唐代名將郭子儀是歷史上武狀元中功勳最顯著﹐名聲最大的武狀元。郭子儀平定了唐代爆發的「安史之亂」﹐有著再造大唐的功勳﹐他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武狀元。郭子儀從軍為大將軍﹐後來從政又官至中書令﹐也就是宰相﹐可以說是出將入相位極人臣﹐郭子儀也是歷史上唯一以武狀元身份官至宰相的人。
  但凡能中狀元者不管是文狀元還是武狀元都是非常有才能的人﹐是同類中的佼佼者﹐這類人往往也都會有一番成就﹐所以他們在仕途上陞遷也會比一般人要高一些﹐這也是為什麼自唐代科舉以來擔任宰相的人狀元出身的人比較多的原因。
  所以狀元並不代表著官職大小﹐而是中了狀元就要比一般的進士更多了一份官場陞遷速度﹐如果說考中進士就算是走上了仕途﹐那考中狀元就是掌握了走向仕途金字塔頂尖的捷徑。但是捷徑不代表每個人都能順利抵達﹐因此這其中碌碌無為的狀元也有不少﹐關鍵這些狀元日後能當上多大的官還得看他們個人機遇和性格了。所以說也不是所有的狀元日後都能成為宰相或者尚書這些一品大員。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1 10:06 , Processed in 0.09335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