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61|回復: 1

[稗官野史] 漢高祖劉邦對蕭何貪汙為何不怒反悅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1-7-24 08:37: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誰都知道,蕭何是幫助劉邦奪取天下的大功臣。而且多年忠心耿耿,盡心效力。但後來有一天,劉邦卻把身為相國的蕭何逮捕入獄。原因是蕭何寫了一個奏折,希望把上林苑中的荒地分給百姓耕種。有一位侍衛探問劉邦:「蕭相國犯了什麼大罪?」劉邦怒氣衝衝地說:「吾聞李斯為秦相時,有善歸主,有惡自與。今相國為民請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很多讀者會詫異,怎麼「取悅百姓」也算是一種罪過?但這樣的事情,在二千多年以前,確確實實發生過。《史記蕭相國世家》中有著詳細的記載。
  很多的領導,都說自己是人民利益的代表。但當人民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卻總是堅定不移地站在個人利益一邊。就說那個上林苑,地跨五個縣,縱橫三百里,其主要用途就是供皇帝遊玩狩獵。而當時長安一帶人多地少,百姓缺衣少食。如果讓出一部分給百姓耕種,該是多好的事情。但這個劉邦,卻堅持群眾利益第二,個人利益第一。把群眾利益掛在嘴上,把個人利益裝在心裏。
  還有一件事說來更為可笑。漢十二年秋,黥布造反,劉邦親自率兵征討,蕭何留守長安。每次蕭何派人輸送軍糧到前方,劉邦都要問:「蕭相國在做什麼?」當聽說蕭何愛民如子,關心民生,做了很多好事,深受百姓歡迎時,劉邦很不高興。使者回到長安,告訴蕭何:「你就要大禍臨頭了。」蕭何不解,忙問何故。使者說,你現在一心一意為民辦事,群眾威信日增,這對皇上已經構成了威脅。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少幹好事,多幹壞事:「今君胡不多買田地,賤貰貸以自汙?上心乃安。」於是,相國從其計,上乃大悅。
  這個故事著實讓人悲哀。劉邦身為一國之君,怎麼願意下邊的官員去做壞事?因為他希望看到的,可能是這樣一種局面:所有的領導,都是「英明的領導」,所有的問題,都是「下邊的問題」。大臣的威信不能超過皇帝,如果老百姓都去擁護蕭何,誰來擁護自己?打個比方,如果一個單位領導班子有十個成員。其中九個貪汙受賄,只有一個清正廉明。那麼這一個就會成為很大的「不安定因素」。你想啊,請他喝酒他不去,給他紅包他不要,辦起事來一本正經。那別人想照顧一下什麼關係,撈取一點什麼好處,就會增加很大的難度。更重要的是,說不定哪一天,他就會成為「內鬼」,把大家的事說出去。所以只有身上不乾淨的人,才是「最安全」和「最聽話」的人。
  劉邦還有一段高論,當有人說他是因為「與天下同其利」而得天下時,他不同意。並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可見在劉邦的眼裏,「用人」重於「為民」。
  劉邦和蕭何的時代早已離我們遠去。但「取悅百姓」還是「取悅領導」,仍然是困擾很多官員的一道難題。「取悅百姓」,百姓擁護,自己無愧,但領導卻不一定高興;「取悅領導」,領導滿意,百姓罵娘,而自己卻能夠得到更多榮升的機會。如果「魚」與「熊掌」能夠兼得,當然最好不過。只是,難哪!
發表於 2021-7-26 23:56:56 | 顯示全部樓層
為所當為即可,雖千萬人吾往矣,何必在乎領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4 00:19 , Processed in 0.2682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