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83|回復: 0

[稗官野史] 唐朝上流婦女穿著暴露常因衣服寬鬆而走光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10-21 01:48: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不少人質疑,唐朝的婦女同志們穿衣服個個露著半拉胸部嗎?事實情況是,當時的上流婦女們都穿著暴露。至於暴露到什麼程度,可以部分參考成人用品店裡的情趣內衣。
  具體說來,唐朝時皇后在受册、助祭、參加朝會時穿褘衣,其衣顔色為深青色,上有翬翟(一種小而鮮艶的鳥)圖案,衣領上是黑白相間的花紋,袖口、衣邊用紅色的羅為緣飾。腰穿大帶,顔色也是深青色。頭上要盛妝,插十二枝花,兩鬢做寬。說到袒胸,以著名的《簪花仕女圖》為例,畫面上仕女胸部的大片留白即是唐婦好袒胸的鐵證。唐朝的襦裙是中國古代服飾的一朵奇葩:上襦只下及胸部,下裙則也只上系到胸部,於是胸部成為了上下衣的交接處,為袒胸什麼的埋好了伏筆。
  起初唐朝直到唐玄宗時的襦裙是“襟袖狹小”,到了唐憲宗元和(806~820)以後,開始流行大袖寬衣。夏天時,女同志們經常因為衣服寬鬆而不慎走光,但除了自己老公外,別的男人好像並不介意。但到了開成四年(839),或許是衣服寬大得太離譜了,360度無死角的走光,唐文宗對自己的女兒延安公主的肥大衣裙大發雷霆,立即把延安公主卷了一頓,還連帶著把駙馬也責罰一番:「你媳婦在外面露這麼多,家裡知道嗎?」
  唐詩中也經常把這種到處走光的場景寫進去,“粉胸半掩疑晴雪”就是描寫的這種風貌。起初這種領口開得很低的袒領只在宮廷嬪妃、歌舞伎者間流行,後來豪門貴婦爭相效仿,甚至可能當時的平民百姓也在追趕這一潮流。更刺激的是,這種低開領口的襦裙面料一般是紗羅織品,即僅以輕紗蔽體,這個透明程度大家自行想象一下。這種裙子顔色多為深紅、絳紫、月青、草綠等。楊貴妃曾用鬱金香染成了一條黃裙,色澤如花,特別鮮艶,還能發出芬芳的清香,配合華清池那兒的海棠湯中撒入玫瑰花瓣沐浴,楊貴妃的體味基本上應該能夠比較好地被遮掩啦。更牛的是,唐中宗的女兒安樂公主用百鳥的羽毛制成了一條裙子,謂之百鳥毛裙。這種裙子據說正看、側看、日中、影中的顔色都不一樣,美艶異常,官員、百姓紛紛效仿,以致樹林山谷中的鳥獸毛發都被拔光了。武則天時還有一種響鈴裙,即將裙四角綴十二鈴,走路時叮當作響,頗為當時人所青睞。
  針對袒胸的唐朝婦女裙子說了這麼多,其實只是讓大家了解個大概,而且唐朝時的女性服裝甚至髪型本來就千變萬化,不少已經超越了我們現在的藝術水平。所以相比起男性的相對單一和更加正規的形制,在影視作品中體現唐朝女性的服飾上面,本不應過於苛求,甚至必須有些藝術的豐富與誇張,但萬變不能離其宗,別穿個清朝的旗袍出來,那就不能容忍了趕緊換台!
  愛美是女人天性,但不是人人都有本事像蓬巴杜夫人一樣創制、引領潮流,絕大部分人只能追趕潮流,啥時候的女人都是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古時候的中國,每代都有流行發式和面妝的起落,而潮流的源頭多是宮中和京城中。東漢桓帝時,京城洛陽流行愁眉、啼妝、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所謂愁眉就是細而彎的眉毛,啼妝是在下眼瞼薄施胭脂好似剛哭過,墮馬髻是髪髻倒在一邊,折腰步是腿腳和身體不是一條線,齲齒笑則是像牙痛般的笑… …好重口味的審美。
  不僅如此,潮流一旦流行,女人們在效仿中往往添油加醋:京城流行高髪髻,京城之外各地的髪髻則要比此再高一寸;京城流行廣眉,外地則把眉毛再多畫半額;城中流行寬袖,外地則幾乎將一匹布全披在身上。這種效仿有時還不加分辨地盲從。比如楚王好細腰,不僅“宮中多餓死”,連全國的婦女都爭相模仿而面如菜色。唐僖宗避難成都時,宮女們為了緊急應變隨時逃命,把髪髻簡化了打法:只在頭頂系根絲,而這與囚徒的髪髻相似,於是被稱為囚髻。豈料成都婦女們以為這是時髦,爭相都打上了囚髻。這種東施效顰的事情至今綿延不絕。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7 03:32 , Processed in 0.1064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