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74|回復: 0

[稗官野史] 明朝歷史上鮮為人知的對外開放悲劇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6-2 01:03: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五百年前,明王朝實行最嚴厲的海禁政策,王直的海盜武裝走私集團經營的寧波雙嶼島(今舟山六橫島)卻是全球性的貿易中心,來自歐洲和日本的白銀源源不斷運到這裡,換取中國的絲綢、瓷器和茶葉。當時的雙嶼島,僅葡萄牙人就有1200人,歷史學家稱之為「十六世紀的上海」,全球的商品在這裡交換、中轉和集散。台州蛇蟠島曾是雙嶼島的分埠。
  當時歐洲處在蒸汽機發明前200年,日本有66國爭雄,嘉靖年的明王朝是全世界最強盛的帝國。1548年浙江巡撫朱紈率大軍搗毀了雙嶼島。對海上貿易執著的葡萄牙人,經蛇蟠島向南轉移到福建的浯嶼港、月港,繼續與王直集團合作。漳州附近,成了新的貿易中心。此後,明朝閉關鎖國的海禁政策,又將葡萄牙人趕到了廣東珠江口。這時,都指揮使黃慶收受賄賂,允許葡萄牙商人在澳門安頓下來,經商貿易。
  500年前的中國,曾經是當之無愧的世界貿易中心,假如當時的明朝政府,不去攻剿雙嶼島,而是打開國門,放開海禁,利用中國的壓倒性貿易優勢,富民強國,中國的世界貿易中心地位,可能保持500年至今,鴉片戰爭以後的所有民族災難或可避免。康熙皇帝收復台灣後,曾經開放海禁,晚年再次禁海。而同時代的俄羅斯彼得大帝,則勵精圖治,瘋狂地推動海外貿易和工商業。此時,距英國用槍炮打開中國的大門,只有一百多年了。
  中國在全球化中掌握自己的命運、擁有強勢地位的機遇,始於寧波雙嶼島,終於康熙晚年的禁海。面對五百年來的滄桑,我們不得不承認:曾經,中國人有機會把全球化的主動權和船舵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我們曾離成為世界財富中心如此之近。明初以後,朝廷厲行海禁,同時實行古怪和有限的朝貢勘合貿易。即外國商人隨「貢使」來到中國,由市舶司將其貨物以「貢品」名義「朝貢」給朝廷,中國方面則把商品回賜給這些「仰慕天朝威儀」的外國人,貿易的規模、利潤、效率統統不計。嘉靖初為三年一貢,允許每次三條船200人。後因日本商貿使團間「爭貢之役」,朝廷停止中日勘合貿易。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8 06:10 , Processed in 0.13090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