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21|回復: 0

[稗官野史] 揭秘1898年大清國一場失敗的高層運作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4-1 04:43: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為了實現理想,張之洞謀劃了很久,不知這究竟是張之洞有毅力,還是因為大清官場只有一根獨木橋呢?他一直在悄悄運作,試圖早日敲開中央的大門。當然,這一切毫無蹤跡可查。如果連這類事情都給後世落下證據,那張之洞這幾十年的宦海浮沈和17年的封疆大吏,算是白混了。
  大清國最耀眼的政治明星最終沒能鑲嵌到權力的天幕上,最後一步功虧一簣,湖廣總督張之洞沒能在那個多事之秋走進帝國的權力中樞。1898年4月23日,農曆戊戌年閏三月初三。隨著滴滴答答的電流,一道「電旨」(電報發送的聖旨)傳到了武昌:「奉旨:張之洞著來京陛見,有面詢事件。湖廣總督著譚繼洵兼署。欽此。」
  奉詔入京,並且被安排了繼任人,但凡對大清國官場規矩略有了解的人,都清楚地知道這一信號的含義,不是將被「雙規」,就是將被提拔。而政績卓異、如日中天的張之洞,顯然是正出於上升通道的「績優股」。對於61歲的張之洞來說,這當然是他夢寐以求許久的機會。從1881年出任山西巡撫至今,張之洞已經在封疆大吏的位置上幹了17年了。但凡封疆大吏,有誰不期望著能入軍機、進中央呢?督撫雖然起居八座、尊貴無比,但畢竟仍是地方幹部。而帝輦之下,雖然可能伴君如伴虎,畢竟那是躋身國家領導人之列,位極人臣,是每個官員的終極理想。
  為了實現這個理想,張之洞謀劃了很久。如今,機會到來時,張之洞卻感覺到了那個誘人山芋的燙手。此時,北京城內風雲詭譎,一場日後被稱為「戊戌變法」的操切改革,及一場被成為「戊戌政變」的流血事件,都在醞釀之中。張之洞敏銳的政治嗅覺,讓他感覺到了這或許只是一次「危機」而已,「機」中有「危」,何去何從呢?
  劉學詢、王之春和連仲三的組合,效果不錯。不久,榮祿表態,從中央層面給予張之洞極高評價,但也透露了極為重要的信息:「翁同龢並不希望張之洞進入中央班子。」張之洞一直在悄悄運作,試圖早日敲開中央的大門。當然,這一切,在正史中尤其是張之洞本人的來往函電中,毫無蹤跡可查。如果連這類事情都給後世落下證據,那張之洞這幾十年的宦海浮沈和17年的封疆大吏,算是白混了。
  為後人留下旁證的,是翰林院的蔡金臺。蔡是江西德化人,1886年考中進士,入翰林院任編修,5年後曾出任甘肅學政。1898年11月8日,也即戊戌政變之後約兩個月,蔡金臺寫給江西德化老鄉、時任駐日本公使李盛鐸一封信。從這封信中可知,為張之洞謀求進入中央而操盤的,有三個人劉學詢、王之春和連仲三。
  最主要的操盤手劉學詢,時年43歲,是廣東賭王。劉學詢不是一般的企業家,他原就是機關幹部出身,半途下海經營博彩行業,很快就成為大清國先富起來的一群人中佼佼者,人稱「劉三國」,即「文可華國,富可敵國,妾可傾國」,杭州西湖邊的著名劉莊,就是他的產業。
  記錄下劉學詢「慫恿」張之洞「圖軍機」的蔡金臺,與劉學詢的關係非同一般:他們是「同年」,同在1881年考中進士,在講究同學互助的大清官場,這種關係一般等於是戰略同盟。何況,他們確實走得相當近。蔡金臺說劉學詢「慫恿」張之洞謀取軍機之職。「慫恿」,自然不能口惠而實不至,在當官的道路上積極要求進步,張之洞哪裏還需要他人的鼓動,他實際更需要的是劉學詢的資助。
  張之洞號稱「錢屠」,以能花錢、敢花錢著稱,與「民屠」(殺民如屠)袁世凱、「官屠」(彈劾官員如屠)岑春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4 05:46 , Processed in 0.1012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