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68|回復: 0

[稗官野史] 劉邦重用韓信並非愛才而是蕭何的面子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2-14 00:04: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說的是韓信因蕭何的推薦得以成事﹐又因蕭何的誘引被呂后所殺。其實﹐說韓信被殺也是因為蕭何未免有點兒牽強﹐呂后要殺韓信﹐蕭何又能奈何?再說﹐殺韓信﹐難說就不是劉邦的主意!劉邦將韓信由楚王降為淮陰侯﹐留在京城又不給官職﹐聽到韓信的死信第一反應是「且喜且憐之」﹐然後問他死前說了什麼?根本就不問殺他的原因是什麼﹐又怎能不讓人懷疑!蕭何的誘引﹐不過是使這個過程順利一點兒罷了。倒是韓信的被重用﹐則完全是劉邦照顧蕭何的面子!
  韓信在項梁部下時﹐並沒有名聲﹐項梁戰敗﹐隸屬項羽﹐官為郎中﹐因不得項羽重用入蜀投奔了漢王劉邦。歸漢後同樣不得志﹐只做了連敖一個管接待賓客的小官。後來犯了事﹐被推到刑場上處斬﹐僥倖看到滕公﹐大喊了一聲﹕「漢王不想得天下嗎?為什麼要殺壯士!」滕公覺得他的話不同凡響﹐不但當場釋放了他﹐還在交談以後把他推薦給了劉邦。這並沒有引起劉邦的多大反應﹐大概是抹不過滕公的面子﹐稍稍給他升了一下官職﹐為治粟都尉。當然﹐滕公不過是劉邦一個趕車的﹐面子大不到哪兒去﹐所以韓信的這個官也不可能升得很大。
  在這件事以後﹐蕭何跟韓信談了幾次話﹐也認為韓信是個人才。那時候﹐漢中還是個經濟文化都不是很發達的地方﹐劉邦手下的人不少是江淮地區的楚國人﹐許多人覺得沒有什麼前途﹐於是紛紛逃跑﹐離開了漢中﹐其中就有韓信。其他人跑了﹐蕭何無動於衷﹐韓信跑了﹐蕭何立刻追趕。可見﹐蕭何以為韓信的逃跑對漢來說是個大事件。蕭何追趕韓信的時候﹐來不及向劉邦報告﹐劉邦以為蕭何也背叛了自己﹐大罵不止。等到蕭何回來﹐劉邦是又惱又喜﹐蕭何這個左右手總算是又回來了﹐至於追回來的是誰﹐他似乎並不十分關心。這從他後來任命韓信做大將軍也可以看得出來。
  蕭何說﹕「要想取得天下﹐就必須重用韓信。」劉邦說﹕「為了你的緣由﹐我就給他一個將軍當當吧!」「緣由」就是面子﹐只不過這個面子要比滕公那個大﹐開口就是一個將軍。蕭何卻不領情﹐說﹕「這樣您還是留不住他。」劉邦說﹕「那就給他一個大將軍當吧!」如此草率地決定一個大將軍的人選﹐實在是令人費解﹐要知道﹐大將軍可是統領全軍的人物﹐我們不知道劉邦當時心裡是怎麼想的﹐但我們完全可以把這句話用另外一種方式來描述﹕「行﹐你說怎麼辦就怎麼辦﹐我給你面子﹐只要你留下來就成!」蕭何說﹕「太好了」。於是劉邦就要把韓信召來任命。可是蕭何不幹﹐說﹕「不能這樣輕慢無禮﹐你真想任命這個大將軍﹐必須選擇良辰吉日﹐設置高壇﹐舉行一整套完備的禮儀才行。」劉邦無可奈何地同意了﹐《史記》只給了三個字的描寫王許之。
  要築壇拜將了﹐眾將都很高興﹐以為大將軍就是自己﹐等到任命了韓信﹐則是「一軍皆驚」!劉邦是什麼表情不知道﹐反正全軍沒有人想得到﹐可能劉邦在心裡說﹕「我也沒想到!」至此﹐我們看到劉邦對韓信的任命﹐如同兒戲﹐以至於蕭何都說﹐任命大將軍不能像呼喚小兒一樣。就是劉邦說的那句﹕「以為大將﹐如何」﹐也有說氣話的嫌疑。
  直到築壇拜將﹐結束了對韓信大將軍的任命﹐劉邦才坐下來對韓信說﹕「丞相多次稱道你﹐你有什麼計策指教我嗎?」韓信這才有機會面對劉邦說了那番被後人稱之為「計定三秦」的話(多有阿諛奉承之嫌)﹐劉邦才顯得特別高興﹐以為得到韓信太晚了。在此之前﹐我們從劉邦的話中看不到韓信﹐只有蕭何。古代的成名將軍﹐大多是戰爭實踐鍛煉成長起來的﹐韓信在項羽手下沒有帶兵的機會﹐到了劉邦這兒連打仗的機會都沒有﹐誰會知道他的軍事才能?劉邦有可能都沒見過韓信!一個地位低微又沒有功勞的人一下子上升為大將軍﹐絕不是劉邦頭腦發熱或是吃錯了藥﹐說到底只能是照顧蕭何的面子。問題在於﹐蕭何有這麼大的面子嗎?劉邦敢於拿大將軍的官職輕易授人嗎?可以肯定地說﹐蕭何在漢家的重要性決定了他有這樣大的面子!劉邦自恃能掌控住韓信這樣的武將!
  劉邦還是平民的時候﹐蕭何常常接濟他﹔當了泗水亭長﹐蕭何經常照顧他﹔反秦起事﹐眾人推薦沛縣令﹐蕭何積極擁護他﹔劉邦當了沛公﹐蕭何從此跟定了他。劉邦從沛縣起事到進入咸陽﹐蕭何只做了一件事﹐給劉邦當助手「督辦公務」。但正是這個助手﹐卻真正成為劉邦的一條臂膀。劉邦在前面打仗﹐後面的軍需籌集、糧草供給、城池接受、兵員補充以及打敗仗的善後處置全部由蕭何來完成。劉邦一生﹐打勝仗少﹐打敗仗多。打了敗仗只管自己跑﹐什麼軍隊城池大本營﹐甚至連老婆、孩子、親娘、老子也不管。可是等他回來後﹐仍然還有營帳給他住﹐有軍隊給他用﹐究竟是誰在起作用?不用說一定是蕭何。劉邦當了漢王﹐任命蕭何擔任丞相﹐說明蕭何雖然在默默無聞地做事﹐作用卻是有目共睹﹐否則﹐不會沒有人提出異議。蕭何不但勤政而且廉潔﹐劉邦進入咸陽﹐將領們都搶金銀財物﹐而蕭何收取的是秦朝的文獻資料。這樣的人﹐劉邦手下還能找出第二個來嗎?以後要和項羽爭天下﹐能少了這個人嗎?既然少不了﹐就得給人這個面子!
  再說韓信。控制將領在於掌握軍隊﹐沒有了軍隊﹐武將不過是武夫或者俠士。劉邦在封賞時敢說武將只不過是一群「功狗」﹐就在於他已經完全掌握了軍隊。兵敗彭城﹐劉邦退至滎陽與楚軍對峙。由於韓信在趙、代打得順利﹐劉邦「輒使人收其精兵」才不至於被項羽打敗。劉邦能夠派人調走韓信的精銳部隊﹐說明這支部隊是劉邦的﹐韓信只是一個帶兵者﹐而不是軍隊的所有者。劉邦封韓信為齊王後﹐項羽曾經提出聯合韓信三分天下﹐部下也有人勸他自立為王﹐韓信也不是沒有動過心﹐但最終卻沒有這樣做。難道真是僅僅為了劉邦的恩德嗎?韓信不傻﹐他清楚地知道﹐他就是走到天邊﹐這支軍隊也是漢王的﹐假如他要自立﹐就得易幟!古代軍隊打著三種旗子﹕王旗、帥旗和將旗。自立就得易幟﹐易幟就是背叛﹐兵士都能夠跟著他走嗎?打敗項羽以後﹐劉邦用突然襲擊的方法奪走了韓信的軍隊﹐兵將毫無異常﹐說明這支軍隊姓漢。這種事劉邦明白﹐韓信明白﹐天下所有人都明白!
  劉邦雖然為了蕭何的面子而重用韓信﹐但韓信為漢家立下了卓越功勳﹐對得起蕭何的推薦﹐也無愧於大將軍這一稱號。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3 01:54 , Processed in 0.25380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