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36|回復: 0

[兵燹錄] 春秋時代另類閱兵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2-3 00:27: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閱兵是檢閱武裝力量的一項重要活動。一國的興衰,從它的閱兵儀式,就可「窺一斑而知全豹」。閱兵起於何時何地?在古今中外的閱兵史上都有哪些可圈可點的事情?當今世界,又有哪些國家重視閱兵活動?
  中國史書中,關於「閱兵」的最早記載,要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塗山會盟了。《淮南子·原道訓》中就說,從前,夏部落的首領鯀建造了很高的城牆來保衛自己,大家都想離開他,其他部落對夏虎視眈眈。後來禹當了首領,拆毀城牆,填平護城河,把財產分給大家,毀掉了兵器,用道德來教導人民。於是大家都各盡其職,別的部落也願意來歸附。禹在塗山邀請諸侯會盟。據說,在大會上,禹手下的人手持用羽毛裝飾的兵器,和著樂曲載歌載舞,表示對南方部落首領的隆重歡迎。而前來會盟的氏族部落首領都帶著玉器和絲綢一類的貴重物品,表示對禹的臣服。塗山會盟中,儘管禹沒有發一兵一卒,但他的武力展示足以威懾諸侯,從而「化幹戈為玉帛」。禹的行為,實際上也就是「閱兵」的雛形。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在孟津舉行大規模的「觀兵」,同時宣稱伐紂,要替天行道。此後,武王親率大軍,東渡孟津,與商朝軍隊決戰於牧野,重挫殷紂王主力部隊,奠定了周朝立國的基礎。從這可以看出,此時,「觀兵」作為一種檢閱部隊、震懾百姓或敵人的軍事手段,已經開始被有意識地,有計劃地使用。而所謂的「觀兵」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閱兵」。
  春秋以後,關於「閱兵」的記錄越來越多。比如,在魯國的史書《左傳》中,就提到桓公六年,「秋,大閱,簡車馬也。」這裏的「閱」是閱什麼呢?《榖梁傳》中給出了解釋:「大閱者何?閱兵車也。」大閱,可以理解為,對軍隊的士兵和戰車等主要作戰裝備的大規模檢閱。關於魯桓公這次閱兵的目的,《榖梁傳》中也給出了有趣的解釋,「蓋以觀婦人也」。意思是說,魯桓公閱兵的目的,可能是為了取悅他心愛的女人。
  魯桓公的妻子是文姜,她是齊國公主,在未出嫁前,和同父異母的哥哥,也就是後來成為齊襄公的姜諸兒有染。出嫁後,她舊情難忘,仍舊夜夜思念姜諸兒。魯桓公很愛自己的妻子,為了取悅她,他選擇一個莫名其妙的時間,來了一次「大閱」。魯桓公這種濫用權力取悅女人的行為,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因此千年來一直受到詬病。
  通過閱兵討好愛人,是閱兵史上的極端案例。古時候,統治者通過閱兵,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訓練軍隊、震懾諸侯或敵人,以利於維護統治。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3 01:44 , Processed in 0.12532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