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74|回復: 0

[外夷傳奇] 日本人眼中的東條英機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11-17 01:05: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從「滿洲事變」到日中戰爭,又發展到日美開戰,直至停戰的昭和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東條英機又做了些什麼?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呢?如果把日中戰爭發展到與英美對戰的進程中產生的責任作為「開戰責任」、把明知不能取勝卻強行衝入日美戰爭,並且在必須及時控制局面時未能採取有效手段的責任稱為「續戰責任」的話,那麼在這兩方面,都必須嚴厲追究東條英機的責任。
  東條英機在昭和戰爭中首次登場是昭和3年(1928)3月。當時作為陸軍省軍務局軍事課高級課員(現在的課長代理)的東條英機在由革新派軍部官僚組成的木曜會上宣佈「要在滿蒙確立完整的政治勢力」。
  木曜會的成員是畢業於陸軍大學、在陸軍省和參謀本部從事擬定國策的軍部精英官僚。東條英機與永田鐵山、岡村甯次等人一道試圖打倒自明治維新以來一直掌握軍隊中樞的長州(現在的山口縣)派,力爭建立國家總體戰體制和統帥權。特別是為了在日本樹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首次提出的總體戰體制,認為必須確保滿洲。作為木曜會成員之一的關東軍參謀河本大作主謀的炸死張作霖事件(1928年)對於他們來說意味著吹響了國家大改革的號角。
  昭和6年(1931)9月,發生「滿洲事變」時,東條英機是參謀本部編製動員課課長。其後,自1935年至1938年先後擔任了關東憲兵隊司令官、關東軍參謀長。這也正是從「滿洲事變」擴大到日中戰爭的時期。在擔任關東軍參謀長時,東條英機參與了「滿洲國」總務長官星野直樹、「滿洲國」產業部次長岸信介、滿鐵總裁松岡洋右等人推行的殖民地政策。
  昭和12年(1937)7月,日中戰爭爆發後,東條英機發表強硬論,親率兵團進攻到內蒙古的察哈爾省。這是東條英機首次指揮實戰,依靠衝鋒一邊倒的戰術佔領了內蒙古。據說當時有眾多的中國人被處刑。從「滿洲事變」發展到日中戰爭這一過程中,日本所採取的行動脫離了規定要尊重中國的主權、門戶開放等內容的九國條約。但是,據說當時的陸軍,包括東條英機在內,都沒有充分理解這一國際條約。
  東條英機作為第二屆近衛內閣的陸相入閣後,首次著手進行了日美軍事力量的比較調查。調查的數字顯示日軍難以維持長期戰爭。但是東條英機卻說:「美國缺乏國家的內核,而我們的帝國卻擁有三千年的國體。」雖然日本政府作為國策決定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南部,東條英機卻絲毫沒有認真考慮過美國採取石油禁運制裁的風險。而且作為與美國談判關鍵,即從中國撤軍的選擇也不在東條英機的思路之內。這是因為他考慮到一旦撤軍,不僅是「滿洲國」、乃至朝鮮統治都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瞬時瓦解。
  東條英機主張對美開戰,近衛因此退出了政權。其後任的座位就意外地落入到東條英機手中。東條英機從內大臣木戶孝一那裏得知天皇希望迴避戰爭的意願,開始重新研究國策。
  歷任大隈重信內閣海軍次官(1914),天皇侍從長兼樞密顧問官(1929),樞密院副議長(1940),後為議長,首相(1945)等。歷任內大臣府書記官長(1930),近衛內閣文部大臣(1937),近衛內閣厚生大臣(1938),平沼內閣內務大臣(1939),內大臣(1940)等。還擔任過天皇之首席機要顧問、「重臣會議」的主持人。歷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兼第一艦隊司令(1936),海軍大臣(1937.2),首相(1940.1)等。因反對與德意結成軍事同盟,被陸軍視為親英美派,1940年7月被迫辭職。此後以重臣資格反對軍人組閣。1944年7月複任海軍大臣,反對本土決戰,主張接受《波茨坦宣言》。日本投降後參與解散日本海軍的工作。歷任海軍次官(1923),聯合艦隊司令(1924), 田中義一內閣海軍大臣(1927),軍事參議官(1929), 齋籐實內閣海軍大臣1931),首相兼拓務大臣(1934)等。1952年死亡。
  軍務局局長武籐章向東條英機進言:「如果朝著撤回(開戰方針)的方向努力,就必須更換參謀本部的強硬派,作戰部部長田中新一。我也不惜為此辭職。」 但是東條英機對人事未作任何調整。依靠原班人馬即使再討論也難以轉換方針,東條英機迴避戰爭的努力終以失敗告終。
  東條英機代表著缺乏基於國際主義(國際社會的現實主義)戰略觀的陸軍的利益,作為其最後一招,在他當上了最高指揮後就作出了衝入日美戰爭的決斷。東條英機政治的顯著特徵就是利用憲兵的鎮壓和由國家壟斷信息。這些始於東條英機擔任關東憲兵隊司令官的時代。東條英機下令調查了對關東軍持批評態度的民間人士,列出了與社會主義、國家改造運動、皇道派有關的4000人名單。關東軍參謀(負責情報、謀略)田中隆吉等人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把反日的中國人當做眼中釘,進行了徹底的清除。
  這些行動同樣也把矛頭指向了「反東條英機」的政敵們。在昭和17年(1942)4月的大選中,東條英機力圖以翼贊政治體制協議會推舉的候選人獲得全部議席。他命令憲兵隊「監視」非推薦候選人的尾崎行雄、鳩山一郎、蘆田均等人,還在選舉期間強行逮捕了尾崎。選舉過後,成立了幾乎所有議員都加入的翼贊政治會。由陸軍出身的原首相阿部信行擔任總裁。由此只剩下執政黨一黨,其他政治團體都被迫解散。議會就成為了批准協助戰爭的會場。
  政治家中野正剛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自殺的。中野是被曾擔任關東憲兵隊司令官時期的東條英機的部下、東京憲兵隊隊長四方諒二脅迫自決的。據說憲兵隊在中野家的隔壁房間一直看著中野嚥氣。伴隨著戰局的惡化,東條英機還派憲兵隊到開始探索和平談判的岡田啟介和近衛文縻等重臣的身邊,日夜監視他們的行動。
  東條英機對傳媒界也毫不留情。剛剛對美開戰的1941年12月,就制定了有關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的臨時管製法。只憑東條英機一個人的意向,就能隨時讓報紙停刊。東條英機對《每日新聞》「竹矛不夠有力」的報道十分惱火,把執筆的記者新名丈夫徵兵入伍,想送往戰局激烈的第一線。
  東條英機漸漸地被稱為獨裁者。但是,東條英機自己卻否認了這一點。他說過「希特勒是兵卒出身,而我是大將,怎麼能相提並論」。在1943年(昭和18年)1月的議會上,東條英機說「我只是一個草莽之臣」,還在答辯中表示「如果失去天皇陛下的信任,陛下命令我辭職的話,那我就沒有任何前途。我就好像是月亮,只是仰仗陛下的光芒才會發光」。雖然東條英機高喊要「承詔必謹」,即遵守天皇詔書行事,但是他認為對自己的叛逆就等於是對天皇的大逆不道。
  東條英機抱有一種革新性的思想,那就是不論是平民還是政府官員,在天皇面前都是平等的。在日美開戰後取得初期勝利時,有的輿論把東條英機描繪成「救世主」。但實際上,他使眾多平民百姓出身的士兵失去了生命,無所顧忌地壓制了國民追求幸福的權利和內心的自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1 21:53 , Processed in 0.1159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