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28|回復: 0

[稗官野史] 武則天入宮後的那些事兒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10-22 00:03: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關於武則天入宮後,如何削髮為尼?為何又二度入宮?和唐高宗究竟是在什麼時候「相愛」的?… …這些也是武則天研究領域的「不解之謎」,至今仍然發人深思。
  武則天入宮為才人後的遭遇如何?據《新唐書·武後傳》,武則天十四歲時被召為才人,其母楊氏「慟泣」,與之惜別,武則天卻說:「見天子庸之禍福,何兒女悲乎?!」見到天子怎麼知道不是福氣,母親又何必哭泣呢?反映出她對入宮一事有所期待的心理。才人就是安排宮中宴會和休息,處理宮中蠶絲紡織政令的皇帝嬪妃。關於武則天為才人的事跡,只見《資治通鑒》記載的一條資料,而這條資料又出自時年已七十六歲的武則天之口:唐太宗有一匹叫做獅子驄的千里馬,很難為人馴服。而她卻說,若有鐵鞭、鐵錘、匕首三樣東西,她就能制服它:先用鐵鞭抽打它的身子;若它不服,再用鐵錘鑿它的腦袋;它還不服,那就用匕首刺穿它的脖子。
  武則天為才人事跡稀少?大概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貞觀期間後宮,初有長孫皇后為楷模,後有徐賢妃的才幹,各守名分,並沒有發生嬪妃傾軋之事。而武則天一直處於才人的地位,故沒有特殊的表現。另外一個原因是,自從武則天入宮以後,唐太宗除了與楊氏生下一子之外,就再也沒有與其他嬪妃生下一兒半女。總之武則天在唐太宗宮中的確受到了冷落。有人認為武則天失寵於唐太宗,這是一個略顯偏頗的說法,因為始終沒有被寵過,也就談不上所謂的「失寵」了。
  到底有沒有武則天為尼「感業寺」的這個地方?貞觀二十三年(649)五月,唐太宗病死翠微宮。武則天這年二十五歲。按照北朝以來慣例,先帝嬪妃內有子女的,可以出宮與子女同居;沒有子女的,則被安排進入寺觀為尼或女道士,或者安排入先帝別廟以安度晚年。援引此例,武則天等嬪妃被安排入寺為尼。關於武則天入寺為尼,均為宋人之說,一般以為她為尼在感業寺,也有崇德坊靈寶寺、安業坊靈寶寺和安業坊濟度尼寺等說法。
  王溥撰《唐會要》記載:「時,上(指唐高宗)在東宮,因入侍,悅之。太宗崩,隨嬪禦之例出家,為尼感業寺。」大唐制度,只有官方認可的佛道教場可以稱為「寺」,而其他的則稱為「蘭若」等名。貞觀年間共有尼寺3716所,其中在京城長安內可考尼寺有27所。然而在其中並沒有找到「感應寺」的名字。近有學者考證,認為該寺的位置就在今西安北城外西漢長安城北牆遺址南側的感業寺小學。這裏包括在唐朝禁苑之中。禁苑雖然屬於禁中,但卻在大內宮城之外,所以說武則天等嬪妃出家到了這裏,也可以稱作出宮。
  宋敏求在《長安誌》中指出,隋時的崇德坊,東有道德尼寺,西有濟度尼寺。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死後,遷道德尼寺於修祥坊,原址改為「崇聖宮」,當做太宗別廟;又遷濟度尼寺於安業坊,原址改為「靈寶寺」,盡度太宗妃嬪為尼以處之。因此以為後來所改「靈寶寺」即是武則天為尼的地方。程大昌在《雍錄》中卻認為,貞觀二十三年濟度尼寺遷於安業坊,「其年即以安業坊濟度尼寺為靈寶寺,盡度太宗妃嬪為尼以處之」。因此又有武則天為尼於安業坊靈寶寺之說。至於清朝徐松所撰《唐兩京城坊考》亦說安業坊濟度尼寺就是靈寶寺,因此又有武則天為尼於安業坊的濟度尼寺的說法。
  近人又考證,位於皇家道場內的德業寺也有可能是武則天當年為尼之寺。首先,它有數百尼眾的規模。依照唐朝慣例,官方認可每寺僧尼一般僅有幾個人,最多的也就在五十人左右。德業寺只有安排了唐太宗的嬪妃後,才有可能形成如此龐大的規模;其次,這裏曾是武則天安葬「暴卒」長女安定公主的地方;此外,感業寺與德業寺,僅有一字之差,很有可能是後來名字稍作改動的結果。
  武則天是唐高宗的庶母,年長唐高宗僅三歲,後來二人結為夫妻。需要注意的是二人是在什麼時候相識的?什麼時候「相愛」的?《唐會要》說唐太宗患病,唐高宗陪在身邊,服侍藥膳等,而武則天又職掌宮中宴會和休息,如此而言,二人不僅早已相識,而且見面相處的機會也會很多。所以唐高宗對武則天「悅之」是可以理解的。「悅」的本義,是愉快、喜悅。如果用在二人之間的關係上,還不能把這個「悅」簡單的理解為「戀愛」或「愛情」。史稱高宗「幼而岐嶷,寬仁孝友」而「仁懦」,似乎不大可能做出亂來之事。況且宮廷森嚴,耳目眾多,即便把這個「悅」發展到「愛」的程度,那他也只能是在心中想想罷了。
  駱賓王《討武氏檄》說武則天洎乎晚節,穢亂春宮,人們一般就此推測武則天為才人後期,與唐高宗發生了亂倫。如果從武則天生育情況來推斷,在唐太宗生前,唐高宗與武則天二人即便都有意,但也不可能發生亂倫之事。因為武則天生長子李弘時,距離唐太宗死去已有4年的時間。通過後來許敬宗在上疏中提到「永徽爰始,國本為生」,表明在永徽三年七月之前,武則天的長子李弘還沒有出生。據此推算,武則天是在永徽二年十月期間懷孕,於次年下半年生下了李弘。如果此說成立,唐高宗與武則天發生關係的時間,應在唐高宗感業寺「忌日行香」見到武則天之後的某個時間之內。
  儘管不能把「悅」作為唐高宗與武則天之間有過「戀愛」的註腳,也不能把「穢亂春宮」作為武則天與唐高宗早就發生「亂倫」的證據,但也不能就此說武則天恪守婦道、感情純真。恰恰相反,從她六十歲成為皇太后,乃至七八十歲成為大周皇帝後的行為來看,她的所謂婦道和感情,只不過是封建皇權制度壓制下的產物。一旦執政特別是成為萬人之上的皇帝後,她的男女情慾就噴發而出,公開地與一批情夫縱情淫樂,即便是讓唐太宗、唐高宗父子聲名狼藉、顏面盡失,也都在所不惜了。
  那麼武則天是在什麼背景下二度入宮的?據成書最早的《唐會要》記載,唐高宗「因忌日行香」,在感業寺見到了武則天,「武氏泣,上亦潸然」。當時王皇后正嫉妒蕭良娣得寵,便召武則天「入宮,潛令長髮,以間良娣之寵」。這段記載表明唐太宗死後,武則天曾入寺為尼;唐高宗也曾在感業寺見到了武則天;唐高宗與武則天不僅早就相識,而且還有過一段感情,否則就不會出現二人相視而泣的場面。王皇后知道二人相會之事後,於是先以女尼的身份將其納入宮中,密令長出頭髮,然後利用她來離間蕭良娣的專寵。
  通過比照《唐會要》這段記載,其他諸書差異之處可見:《新唐書》沒有武則天「隨例」為尼之說;新舊《唐書》都沒有唐高宗「忌日行香」之說;《舊唐書》沒有武則天與唐高宗早就相識的記載;新舊《唐書》以及《太平禦覽》都沒有「潛令長髮」之說,《資治通鑒》與「潛令長髮」之說相同,但認為王皇后先令武則天長出頭髮後,然後才勸唐高宗召她入宮;《資治通鑒》說是王皇后勸唐高宗復召入宮的,而新舊《唐書》中的《則天本紀》則均說是唐高宗在感業寺見到武則天後而復召入宮的。
  關於是誰將武則天復召入宮的,筆者以為新舊《唐書》中《則天本紀》所說為是:即唐高宗見到武則天後,不僅「感動」,且舊情復燃,於是復召入宮。而王皇后只是從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至於她「前門拒狼,後門進虎」,終為武則天所害,那則是後話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1 13:46 , Processed in 0.5597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