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52|回復: 0

[稗官野史] 南北朝時期愛做和尚的皇帝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9-3 20:57: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南北朝時期南朝梁的開國皇帝是個馬上皇帝﹐也是個喜歡做和尚的皇帝﹐這就是有名的梁武帝蕭衍。蕭衍﹐字叔達﹐南蘭陵中都裡(今江蘇武進縣)人。他原來是南朝齊的官員﹐後來逼齊的皇帝「禪讓」﹐自己建立了梁。蕭衍做皇帝時間長達四十八年之久﹐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
  464年的一天﹐蕭順之家的第三個兒子出世了。父母為他起了個小名﹐叫練兒。孩子長到六七歲時﹐該上學了﹐父親又給他起了個學名蕭衍﹐字叔達。
  一個官員家中生了個兒子﹐這本來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但是﹐由於這個孩子後來當了皇帝﹐成了「天之驕子」﹐「貴人自有異相」﹐他的出身也便被塗上了好多神秘的色彩。據說蕭衍生下來時樣子就很奇特﹐兩胯駢骨頂端高高隆起﹐舌頭和右手上還有文字﹐身上不時發出神異的光彩… …這當然是騙人的鬼話﹐不足為信。
  是蕭衍的杜撰﹐還是無聊文人的幫閒?不得而知。其實﹐這也不是蕭衍的發明創造。在中國古代﹐封建帝王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每個朝代都在製造著神話﹐編織著謊言。中國古代的悲劇是﹐善良的人們只知對皇帝頂禮膜拜﹐把宮廷看得無比神聖。其實﹐宮廷絕不是聖潔的殿堂﹐皇帝也不是天之驕子﹐宮廷裡到處充滿著血腥、污穢和陰謀。
  古代創業之君﹐在血腥廝殺中登上帝位以後﹐為了抬高門第﹐總要找個名人當祖宗。蕭衍沒有那麼幸運﹐姓蕭的祖上沒出過皇帝﹐不得已只好退而求其次﹐把漢高祖的第一功臣、丞相蕭何當作自己的祖先。不過蕭衍和蕭齊皇族卻是同宗。從血緣上來看﹐蕭衍和齊關係很密切。他的父親蕭順之是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的族弟﹐他們都是東晉淮陰縣令蕭整的後代。他父親曾經做過侍中、衛尉等高官。蕭衍後來之所以能建立功勳﹐並最終建立梁朝﹐他的家族背景起了很大作用。
  蕭衍小時候就很聰明﹐而且喜歡讀書﹐是個博學多才的少年﹐尤其在文學方面很有天賦。當時他和另外七個好友被稱為「八友」﹐其中包括歷史上有名的沈約、謝眺、范雲等。沈約後來寫了《宋書》、《齊紀》等書﹐而謝眺則是這時期有名的詩人。不過﹐這八個人當中﹐蕭衍的膽識卻是其他七個人無法相比的。
  在隋朝隋煬帝正式創立科舉制度之前﹐中國官吏的選拔基本上是世襲加推薦兩種形式﹐所以家族的背景尤其重要。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更注重門第觀念﹐不是名門望族的人﹐想做官是非常困難的。蕭衍因為有先天的家族背景﹐所以剛做官時就是在衛將軍王儉手下﹐陞官的機會比其他人要多。
  果然﹐王儉見蕭衍很有才華﹐言談舉止也很出眾﹐於是就提拔他做了戶曹屬官。因為他辦事果斷機敏﹐和同事以及上司關係融洽﹐不久又被提升為參軍。後來因為父親去世﹐他回去守喪三年﹐然後復官﹐升任太子庶子和給事黃門侍郎。在封建時期﹐官吏遇到父親去世﹐必須回家奔喪守孝三年﹐否則要受到法律處罰。當時的法律制度和倫理道德是結合在一起的﹐叫做「禮律合一」﹐即禮教要求的也就是法律所要求的。其他的要求也有很多﹐例如自己所做的官職有和父親名字同字或者同音的不能做官﹐要報告有關部門﹐進行調整。做官的當地的地名也不能觸犯父親的名諱。
  到公元493年﹐齊武帝病重時﹐當時的大臣王融想在武帝去世後立自己喜歡的皇帝﹐以便控制掌握政權。後來事情敗露﹐王融被入獄賜死。對於王融的如意算盤和悲慘結局﹐蕭衍原來就已經推算出來了﹐他的好友范雲由此對他異常敬佩。
  齊武帝去世後﹐新皇帝只知道吃喝玩樂﹐根本不理政務﹐對大臣的勸諫也不接受。掌權的大臣蕭鸞很生氣﹐打算把他廢掉﹐另立皇帝。在和蕭衍他們商議時﹐蕭衍表示反對﹐他說﹕「廢立皇帝是大事﹐不能輕率從事﹐現在廢立難免會遭到眾王爺的反對。」
  蕭鸞則說﹕「現在的眾王爺沒什麼才能﹐只有隨王蕭子隆文武兼備﹐而且佔據荊州。如果把他召回來﹐就萬事大吉了。但怎麼才能讓他回來呢?」
  蕭衍說﹕「這個隨王其實徒有虛名﹐並無什麼真才幹。他的屬下也沒有出色的人﹐只是依賴武陵太守卞白龍和另外一個﹐這兩個也是無能之輩﹐貪圖金錢富貴﹐到時候只要一封書信許諾高官厚祿﹐就可以把他們輕易地召回來。沒有了左膀右臂﹐那個隨王到時候也會跟著回來的。」
  蕭鸞對蕭衍的分析很贊同﹐於是照他們商議的執行﹐先是廢立了皇帝﹐自己掌握朝政大權﹐三個月之後﹐蕭鸞乾脆自己做了皇帝﹐這就是齊明帝。在這場骨肉相殘的權利角逐中﹐蕭衍為齊明帝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立下了汗馬功勞。蕭鸞做皇帝之後﹐沒有忘記蕭衍的謀劃之功﹐把他提拔為中書侍郎﹐後來又升為黃門侍郎、建陽縣男﹐采邑三百戶。蕭衍的地位開始顯赫起來。在以後的幾年中﹐蕭衍的軍事、政治才幹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地位不斷上升﹐逐漸成為南齊政治舞台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齊明帝以篡得位﹐名分不正﹐總害怕齊高帝和齊武帝的子孫起來推翻他。為了根絕後患﹐他對高、武子孫大開殺戒。齊高帝十九子中除十一人早死外﹐其餘八人都是被他殺死的;齊武帝二十三子中除七人早死外﹐其餘十六人也全部死在他的手裡。在齊明帝統治的五年時間裡﹐高、武的孫輩們每天也都是戰戰兢兢﹐不知大禍何時降臨到自己頭上。他們中的大部分最終還是免不了被誅戮的命運﹐只有少數人由於一些大臣的保護﹐才僥倖活了下來。
  零陵內史范雲是竟陵王蕭子良的故吏﹐蕭子良在世時﹐二人相處甚密。所以﹐蕭子良死後﹐范雲非常注意保護他的子孫。一天﹐范雲乘齊明帝召見的機會﹐對他說﹕「太宰文宣王(蕭子良)活著的時候﹐曾對我說過﹐他曾經做過一個夢﹐夢見身處一座高山之上﹐山上面有一個深坑﹐文惠太子先掉下去了﹐接著武帝也掉下去了﹐最後文宣王自己也掉下去了。文宣王又說﹐他掉進深坑裡之後﹐看見您身穿御袍坐在御床之上﹐不知這意味著什麼?他囑咐我不要輕易向別人洩漏。」
  齊明帝聽罷﹐流著眼淚對范雲說﹕「文宣王有恩於我﹐我不能辜負他!」從此﹐他對蕭子良的後代的態度有別於其他宗室。就這樣﹐由於范雲的這一通胡編亂造﹐使得齊明帝放過了蕭子良的後代。不過﹐蕭子良的兒子們後來還是讓東昏侯蕭寶卷殺掉了。
  498年﹐高、武舊將王敬則起兵反抗齊明帝﹐奉豫章王蕭嶷(齊高帝子﹐死於齊武帝時)之子蕭子恪為主。蕭子恪不從逃走。齊明帝想借此機會殺盡高、武子孫﹐於是把各諸侯王悉數召進宮中。他命自己的子侄呆在中書省﹐高、武子孫呆在西省﹐每人只許攜帶侍從兩人﹐超過此數即以軍法論處。諸王年幼者也要由乳母陪伴入宮。當夜﹐他命人備辦棺材幾十具﹐準備三更時將高、武子孫全部殺掉。但到三更時﹐齊明帝卻沒有醒轉過來。中書舍人沈徽孚等決定將此事拖著不辦。黎明時﹐齊明帝方才醒來。他認為這些諸侯王命不該絕﹐於是﹐賞了他們一頓酒飯﹐又都放出宮去。
  齊明帝殺害諸侯王的時候﹐大都是在夜間派士兵包圍住宅﹐硬行砸開門窗﹐呼嘯而入﹐並將其家產全部沒收。而且﹐每次殺人的時候﹐他都要流淚。因此﹐每逢他焚香禱告、嗚咽流涕時﹐左右的人就知道明天一定有大規模的流血。最可注意的是永泰元年(498)正月的那一次﹐他一口氣殺掉蕭鉉等十個諸侯王。殺人之後﹐才命令有關部門告發那十個諸侯王謀反﹐要求處死他們。事情的奇妙之處恰恰就在這裡。齊明帝接到報告之後﹐不但沒有批准﹐反而義正詞嚴地大加申斥﹐加以批駁。有關部門於是站在神聖的法律的立場上﹐冒著皇帝震怒的危險﹐再度請求﹐堅持前議。齊明帝這才迫不得已﹐向法律屈服。這是齊明帝無數小動作中的一個﹐有關史書早已把他的真實面目揭露無疑。
  齊明帝不但屠戮高、武子孫﹐對一些功臣宿將也橫加猜忌﹐晚年尤甚。功臣宿將人人自危﹐紛紛尋找出路。498年4月﹐大司馬、會稽太守王敬則起兵反抗齊明帝﹐幾天之中聚眾十萬人﹐一直攻打到建康附近。這次叛亂雖然很快便被平定﹐但也給齊明帝以很大打擊。不久﹐他便在憂懼中死去。
  處在變亂之秋﹐蕭衍不但在軍事上屢立戰功﹐在政治上也有出色的表演。他深諳韜晦之略﹐處處藏其鋒芒﹐以避免刻薄寡恩的齊明帝的猜忌。他從不居功自傲﹐總是把功勞歸於齊明帝的英明決策和屬下將士的英勇善戰。每當得勝回潮﹐他總是主動上交兵權﹐遣散部曲。齊明帝性喜節儉﹐蕭衍也刻意倣傚。他衣著樸素﹐飲食簡單﹐有事出門時從不招搖﹐經常乘坐簡陋的牛車。幾年的韜光養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蕭衍的品德才幹﹐得到了朝野士大夫、文臣武將們的普遍讚譽﹐齊明帝也對他另眼看待。因此﹐儘管齊明帝猜忌群臣﹐專事誅戮﹐卻始終對他恩寵如一﹐視為心腹。
  495年﹐北魏孝文帝乘南齊內亂﹐率兵大舉南伐﹐派大將劉昶、王肅進攻司州(今河南信陽)。劉昶是宋文帝的第九個兒子﹐曾任徐州刺史。465年﹐宋前廢帝劉子業誣劉昶謀反﹐派兵討伐。劉昶武裝反抗失敗﹐被迫丟棄家小﹐只攜一名愛妾逃往北魏。因他學識廣博﹐頗有文采﹐北魏很重視他﹐妻以公主﹐拜為侍中、征南將軍。
  王肅的父親王奐﹐曾任南齊雍州刺史。493年﹐王奐因事觸怒齊武帝﹐滿門被誅殺﹐只有王肅得以逃脫﹐奔往北魏。王肅出身世家大族﹐熟悉典章制度。北魏孝文帝對他很重視﹐多次親自召見他﹐商討軍國大事。北魏的各種典章制度﹐大多出自王肅之手。他在孝文帝改革中﹐起了重大作用。此時任輔國將軍、大將軍長史。
  劉昶、王肅二人身為南朝叛將而見重於北魏﹐自然對孝文帝感恩戴德﹐矢志效忠。兩人率大軍二十萬﹐將義陽城(今河南信陽北)圍得水洩不通。魏軍晝夜攻打﹐義陽危在旦夕。得知義陽危機﹐齊明帝蕭鸞先派左衛將軍崔慧景、寧朔將軍裴叔業領兵迎戰。聽到北魏軍隊分兵攻打義陽後﹐又派遣蕭衍和平北將軍王廣之領兵救援。可是﹐當部隊行進到距義陽一百里的地方時﹐聽說北魏軍隊人強馬壯﹐齊軍將領們都畏懼魏軍的強大﹐再也不敢前進了。
  這時﹐蕭衍挺身而出﹐主動要求擔任先鋒。王廣之見狀大喜﹐將手下精兵悉數交付蕭衍。蕭衍率軍連夜進發。他避開大路﹐專取捷徑﹐很快抵達義陽城外的賢首山﹐然後命令士兵將旗幟插滿了山上山下。此地距魏軍陣地僅有幾里路程﹐但齊軍抵達時﹐魏軍根本沒有發覺。
  等到天一亮﹐魏軍突然發現賢首山上遍插齊軍旗幟﹐因為不明齊軍虛實﹐所以不敢輕舉妄動。而義陽城中的齊軍看到後﹐以為重兵已經趕到給他們解圍來了﹐於是士氣大增。司州刺史蕭誕下令打開城門﹐親率齊軍撲向魏軍大寨﹐同時順風放火。蕭衍見狀﹐也率山上齊軍衝下山來。蕭衍親自上陣﹐搖旗擂鼓助威﹐齊軍士氣高昂﹐個個奮勇殺敵。魏軍腹背受敵﹐頓時大亂﹐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山谷間到處都是魏軍的屍體﹐鮮血把河水都染紅了。王肅、劉昶彈壓不住﹐只好退走。齊軍最終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
  清點戰利品時﹐一個士兵發現了一箱文件﹐連忙獻給主將。這些文件中有一封北魏孝文帝剛剛發來的敕書﹐敕書上寫道﹕「聽說齊軍中有一個名叫蕭衍的將軍﹐非常善於用兵﹐你們如果和他相遇﹐一定要倍加小心﹐最好是堅壁不戰﹐等我率大軍趕來。如果上天保佑﹐擒得此人﹐則江南不難平定。」這個消息很快在齊軍中傳播開來。從此﹐蕭衍的聲威大振。蕭衍也因戰功而升任太子中庶子。
  497年10月﹐北魏孝武帝親自率領大軍進攻雍州(今湖北襄陽)。雍州在當時控扼南北﹐為漢水上游重鎮。雍州刺史曹武率眾抵抗﹐屢為魏軍所敗。齊明帝連忙命蕭衍和右軍司馬張稷赴援。接著﹐又命度支尚書崔慧景總督雍州諸軍。他們到達襄陽時﹐雍州的五個郡已被魏軍攻陷。
  次年三月﹐齊軍進駐鄧城(今湖北襄樊市北)。北魏孝文帝率十餘萬魏軍突然殺到。蕭衍和崔慧景領兵與北魏軍作戰﹐在雍州西北的鄧城被北魏的幾萬鐵騎兵包圍。蕭衍知道城中糧草和槍械缺乏﹐就對崔慧景說﹕「我們遠道征戰﹐本來就很疲憊﹐需要休整﹐現在又遇到強敵圍困。如果軍中知道糧草缺乏的實情﹐肯定會發生兵變。為防萬一﹐我們還是趁敵人立足未穩﹐鼓舞士氣殺出重圍為上策。」崔慧景雖然心中憂慮膽怯﹐但表面上卻假裝鎮靜﹕「北方軍隊都喜歡游動作戰﹐他們不會夜裡攻城的﹐不久自然會退兵的。況且﹐我軍新敗﹐士卒缺乏鬥志﹐此時主動出擊﹐無異於以卵擊石。」否定了蕭衍的意見。
  魏軍集結完畢後﹐便向齊軍展開衝擊。崔慧景見魏軍勢眾﹐驚懼失色﹐便想引軍退走。蕭衍扣馬極諫﹐崔慧景堅持不從﹐命士卒打開鄧城南門﹐狼狽向襄陽方向逃走。其他各部見統帥溜了﹐也紛紛逃散。在經過離鄧城不遠的鬧溝時﹐敗兵爭先搶渡﹐魏軍乘勢掩殺﹐齊軍死亡無數﹐鬧溝幾乎為之斷流。
  蕭衍見各路齊軍全部逃走﹐只得整齊隊伍﹐且戰且走﹐也向襄陽方向退去。由於平日約束得法﹐儘管值此敗軍之際﹐部隊傷亡甚大﹐蕭衍卻仍然全師而歸。這次戰役後﹐齊明帝以蕭衍為輔國將軍﹐代理雍州刺史。這是永泰三年(498)七月的事。過了幾天﹐齊明帝便死掉了。
  蕭衍到任後﹐延攬人才﹐積極經營﹐實力迅速膨脹﹐從此就有了一塊固定的根據地﹐為他幾年後東下滅齊、建立梁朝奠定了基礎。
  齊明帝蕭鸞在位只有五年就病死了﹐他的兒子蕭寶卷即位﹐這就是無能的東昏侯。蕭寶卷即位後﹐以揚州刺史始安王蕭遙光、尚書令徐孝嗣、右僕射江祏、右將軍蕭坦之、侍中江祀、衛尉劉暄為輔政大臣﹐時稱「六貴」。蕭寶卷又寵任左右嬖倖茹法珍、梅蟲二、豐勇之等八人﹐號曰「八要」。他治國無術﹐卻很殘忍﹐做皇帝後殺掉了很多大臣﹐對於一些功臣也不知道愛護﹐妄加殺戮。他猜疑雍州(治今湖北襄樊)刺史蕭衍對朝廷圖謀不軌﹐遂派人前往行刺。不料﹐行刺者未照旨行事﹐反把此事告訴了蕭衍。蕭衍逐漸和他對立起來。
  500年11月﹐蕭衍召集部將說﹕「主上(指蕭寶卷)昏瞶暴虐﹐罪惡超過商紂王﹐我決定和大家一起廢除他﹐另立新帝﹐以興旺國家。」隨即建立大本營﹐集結部眾﹐擁兵萬餘人﹐戰馬千餘匹﹐船艦3000多艘﹐積極準備推翻齊帝。蕭寶卷得知蕭衍舉兵起事的消息﹐即派輔國將軍、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劉山陽率軍3000人在上任途經江陵(今屬湖北)時﹐會合西郎中長史蕭穎胄襲擊雍州﹐消滅蕭衍。
  蕭衍得到這個消息﹐對諸將說﹕「襄陽地處邊陲﹐連年征戰﹐人傑地靈。荊州人素來畏懼襄陽人。他們如果不隨我起兵﹐我便率軍前去征戰﹐打敗他們簡直就像撿拾地芥那樣容易﹐估計這種可能性不大。荊、雍二州唇齒相依﹐他們響應我的可能性極大。到那時﹐我和荊、襄二州之兵﹐順江東下﹐勢如破竹﹐即使韓信、白起復生﹐也不能阻擋我﹐何況昏君當朝﹐將士離心!」他決定以計謀分化敵軍陣營﹐逼反蕭穎胄。
  首先﹐他派參軍王天虎到江陵(今屬湖北)﹐向荊州各處散發傳單﹐聲言﹕「劉山陽此次西上﹐要一併剿滅荊、雍二州。」各處得到傳單後﹐皆惶恐不安﹐人心大亂。不久劉山陽來到巴陵(今湖南嶽陽)。蕭衍又命王天虎前往荊州﹐隨身攜帶他寫給蕭穎胄及其弟蕭穎達的兩封書信。王天虎走後﹐蕭衍對自己的舅舅張弘策說﹕「《孫子兵法》上說﹕『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次之﹐心戰為上﹐兵戰次之。』我如今就是照此辦事。前些日子﹐我派王天虎到荊州﹐很多人都接到了我的書信﹐信中所言甚詳。現在我寫給蕭穎胄兄弟的兩封信﹐信中卻沒有什麼具體內容。信中只是說﹕『以王天虎口信為準。』其實我什麼也沒對王天虎說﹐王天虎到荊州後當然什麼也就說不出什麼來。而王天虎又和蕭穎胄的關係甚好。這樣﹐荊州的人們必然懷疑蕭穎胄和王天虎隱瞞了什麼﹐因而人人生疑。劉山陽得知這個消息﹐也必然對蕭穎胄有所懷疑。蕭穎胄進退兩難﹐必然中我的計謀。此計若成﹐便是以兩封空函平定一個州啊!」張弘策連連點頭稱是﹐對蕭衍的智謀深為佩服。
  果然不出蕭衍所料﹐劉山陽進到江安(今湖北公安)後﹐聽到了蕭衍與蕭穎胄合謀的傳言後﹐心生疑竇﹐就不再前進了。蕭穎胄聞訊大懼﹐不知如何是好﹐連忙召集眾僚佐商議對策。西中郎城局參軍席闡文說﹕「蕭雍州(指蕭衍)蓄養士馬﹐非只一日。江陵人素來畏懼襄陽人﹐又眾寡不低﹐與其相抗﹐必敗無疑。即使僥倖取勝﹐將來也勢必不為朝廷所容。不如殺掉劉山陽﹐與雍州共同起事﹐擁立新天子以號令諸侯。這樣則可建一代霸業﹐立不世之功。劉山陽在江岸逗留不進﹐是因為對我們有所懷疑。如果斬殺王天虎﹐函送其手﹐劉山陽便不會懷疑我們。等到他來到江陵﹐再設計殺掉他﹐事情沒有不成功的。」
  咨議參軍柳忱也勸蕭穎胄說﹕「主上昏庸殘暴﹐京城百官人人自危。我們有幸遠在外藩﹐所以才能苟延今日。如今朝廷命令我們討伐雍州﹐是想藉機削弱我們。當時蕭令君(指蕭懿)以精兵數千﹐破崔慧景十萬之眾﹐使朝廷轉危為安。功勞如此卓著﹐後來卻為昏君所害。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個教訓我們應該汲取。況且雍州兵精將廣﹐蕭使君(指蕭衍)英才蓋世﹐必非劉山陽所能敵。假若雍州兵馬打敗劉山陽﹐我們就要受到劉山陽的牽連而被朝廷怪罪﹐到那時進退失據﹐事情可就難辦了。何去何從﹐望將軍三思!」
  蕭穎達也勸蕭穎胄接受席闡文的意見。在大家的反覆勸說下﹐蕭穎胄打定主意﹐決心跟隨蕭衍起事。不久蕭穎胄等用計謀斬劉山陽﹐領眾與蕭衍會合。十二月﹐蕭穎胄等向建康(今江蘇南京)文武百官發佈文告﹐列數齊帝罪行﹐並派兵進攻湘州(治今湖南長沙)、夏口(今湖北武漢武昌)等地。至十二月底﹐上庸(今湖北竹山)太守韋叡﹐華山(今湖北宜城)太守康絢等亦率眾響應蕭衍。
  501年正月﹐蕭衍率軍自雍州出發。當初陳顯達、崔慧景舉事時﹐人心騷動﹐不知所從。有人問計於上雍太守韋睿。他說﹕「陳顯達雖是宿臣舊將﹐但並非濟世之財;崔慧景懦弱而無決斷﹐也難以成就大事。他們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都難以逃脫滅族的命運。如今天下方亂﹐英雄輩出﹐然而能夠平定天下的﹐只有我們州將(指蕭衍)一人。」於是﹐他和蕭衍深相結納﹐並將自己的兩個兒子送到蕭衍身邊。蕭衍起兵的消息傳來﹐韋睿馬上率領自己所部兩千人馬兼程趕赴襄陽。
  蕭衍見韋睿率眾前來﹐非常高興地對他說﹕「往日見君之面﹐今日見君之心。有君輔佐﹐吾大事必成!」
  蕭衍起兵時﹐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1 01:38 , Processed in 0.2687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