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64|回復: 0

[稗官野史] 資治通鑒記載隋末混戰的驚人真相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8-27 20:46: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隋帝國時代已經為他們準備了足足100年的糧食。史家通過這段記載﹐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秘密﹕「貞觀之治」與李世民沒太大關係﹐任何人﹐都會在如此稀少的人口基礎之上﹐坐享「之治」的社會福利。
  在這個時代裡﹐人民安居樂業﹐歌舞昇平﹐皇帝溫良慈善﹐百官恪盡職守﹐米缸裡裝的是吃不完的小米﹐田地裡生長著綠油油的蔬菜… …總之﹐這樣一個近乎於傳說中的美好時代﹐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一手創造出來的﹐所以他在中國皇帝排行榜上﹐理直氣壯地佔據了首位。但這一切﹐卻只不過是一個騙局。
  隋文帝初登基時全國人口400萬戶﹐隋煬帝登基時已達890萬戶﹐以一戶6口計﹐全國人口不下5000萬﹐這個數字大約直到唐玄宗時才達到。隋開皇九年已墾田地1944萬頃﹐大業中期已墾田地5585萬頃。但唐天寶十四年才墾田地1430萬頃。隋煬帝登基時就有890萬戶﹐而唐太宗直到駕崩才有380萬戶﹐國力差距可以想見。
  隋朝時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許多糧倉﹐其中著名的有興洛倉、回洛倉、常平倉、黎陽倉、廣通倉等。存儲糧食皆在百萬石以上。貞觀十一年﹐監察御史馬周對唐太宗李世民說﹕「隋家儲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隋朝已滅亡了20年﹐隋文帝已經死了33年﹐可那時的糧食布帛還未用完。1969年在洛陽發現了一座隋朝糧倉含嘉倉遺址。面積達45萬多平方米﹐內探出259個糧窖。其中有一個糧窖還留有已經炭化的谷子50萬斤。由此可見隋朝的富裕與強盛。
  縱觀歷史﹐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首先﹐隋唐更替﹐其間的戰爭使人口減少約2000萬以上﹐戰爭結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這是「貞觀之治」產生的最重要原因﹔其次﹐隋開創了大運河以及科舉﹐大運河的勞民導致隋滅亡﹐但這些卻促成了「貞觀之治」的產生。開創大運河﹐利在當時﹐功在千秋。所以從理論上來說﹐縱然是真的有什麼「貞觀之治」﹐那也是隋朝的功勞。
  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時候﹐忽然有一天﹐李治心血來潮﹐問戶部尚書高履行﹕「去年全國增加了多少人口?」
  高履行回答說﹕「去年的人口增長﹐同往年一樣﹐還是15萬戶。」
  李治又問﹕「那咱們國家﹐現在有多少人口呢?」
  高履行道﹕「380萬戶。」
  李治掐指一算﹐嗯﹐現在有380萬戶﹐貞觀之治一共是23年﹐每年人口增長15萬戶﹐23年的增長人口數目就是360萬戶… …不對啊。難道貞觀之治剛剛開始的時候﹐人口總數不過是20萬戶?
  高履行道﹕「反正也差不了多少。」
  李治有點醒過神來了﹕「大隋開皇年間﹐有多少人口啊?」
  高履行回答﹕「當時的戶口總數﹐是870萬戶。」
  李治大驚﹕「你是說隋唐改朝換代時﹐把全國人口幾乎殺光了嗎?」
  李治尋思了半天﹐又問道﹕「那隋開皇時﹐生產的糧食有多少?」
  高履行道﹕「當時的糧食﹐足夠870萬戶吃50年。」
  李治大驚﹕當時有這麼高的生產力嗎… …我明白了﹐貞觀之治﹐就是帶著不足十分之一的人口﹐狂吃人家足夠50年吃的糧食… …
  關於這段對話﹐在《資治通鑒》中寫得明明白白﹐即使我們把這段話打上八成的折扣﹐也能得出這樣的結論﹐隋唐之戰﹐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是恐怖到了極點﹐天底下的老百姓﹐幾乎要被趕盡殺絕了﹐餘下來的人口﹐尚不足大隋開皇年間的十分之一。而大隋時代抓革命﹐促生產﹐生產出來的足夠全天下人食用50年之久的糧食﹐就構成了李世民貞觀之治的經濟基礎。
  退一萬步說﹐就算是大唐貞觀年間的人口並沒有少到如此恐怖的程度﹐那也不可能達到隋開皇年間的50%﹐而這就意味著﹐隋帝國時代已經為他們準備了足足100年的糧食。總而言之﹐史家通過這段記載﹐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秘密﹕「貞觀之治」與李世民沒太大關係﹐任何人﹐哪怕是讓隋煬帝再回來﹐也同樣會在如此稀少的人口基礎之上﹐坐享「之治」的社會福利。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30 22:49 , Processed in 0.1308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