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55|回復: 0

[稗官野史] 中國歷史上最能「裝」的十大天才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8-23 01:29: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No.10 王文韶﹐裝聾。王文韶(1830~1908)﹐清末大臣﹐字夔石﹐號耕娛、庚虞﹐又號退圃﹐祖籍上虞梁湖﹐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歷經咸豐、同治、光緒三朝。咸豐二年進士﹐權戶部主事﹐同治間任湖南巡撫﹐光緒間權兵部侍郎﹐直軍機﹐後任雲貴總督﹐擢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奏設北洋大學堂、鐵路學堂等﹐旋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官至政務大臣、武英殿大學士。王文韶裝聾也裝得「奇妙」。王文韶﹐官運亨通﹐顯赫一時。據李伯元《南亭筆記》記載﹐王文韶一進入清廷權力中樞軍機處後﹐就「耳聾愈甚」﹐一日﹐二大臣爭執一事﹐相持不下。西太后問王文韶意見如何﹐他莞爾而笑﹐不做答覆。西太后再三追問﹐他仍笑而不答。西太后說﹕「你怕得罪人?真是個琉璃蛋!」他仍笑如前。很顯然﹐王文韶裝聾意在躲事避風頭﹐首鼠兩端﹐誰也不得罪﹐以此來避免被同僚傾軋。但與楊信裝啞不同的是﹐王文韶的裝聾被人識破了﹐並因其圓滑模稜至極﹐被譏為「琉璃球」、「琉璃蛋」。但識破歸識破﹐譏諷歸譏諷﹐王文韶做官卻做得八面玲瓏、左右逢源、只升不降。
  No.9 楊信﹐裝啞。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玩了一回「杯酒釋兵權」的把戲﹐便解除了將他黃袍加身的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張令鐸等人的兵權。緊接著﹐趙匡胤起用張瓊擔任殿前都虞侯這一重要軍職﹐但僅過了兩年﹐這位救過趙匡胤性命、性情耿直的都虞侯便遭人誣告﹐最後被迫在獄中自殺身亡。之後﹐這一要職由既沒有戰功也沒救過皇帝性命的楊信頂替。楊信上任不久﹐就突發啞病﹐口不能言。好在楊信有個貼身家童能夠準確「破譯」楊信的啞語﹐每當楊信入朝上奏﹐或傳令軍中﹐只需楊信手掌比劃幾下﹐家童就能把楊信的意思準確表達出來﹐絲毫不影響楊信運轉自如地掌控軍隊。於是趙匡胤更加信任楊信﹐不僅保留了楊信的官職﹐而且於翌年授予楊信節度使一職﹐後又將殿前司的高級職位也交給了他。但讓人想不到的是﹐啞了11年的楊信竟然在臨死的前一天奇跡般地「康復」了﹐向前來探望他的宋太宗趙光義聲情並茂地表達了他深切感念兩朝的知遇之恩。至此﹐時人才知道﹐原來楊信在裝啞﹐為了避免其前任的覆轍而裝啞。事實上﹐楊信「裝」成功了﹐而且「裝」來了榮華富貴﹐「裝」來了大權在握﹐並得以善終。可見﹐在專制政體下﹐官員要保命保官保富貴﹐就得裝﹐像楊信那樣裝啞。由此﹐封建官場才形成蔚為壯觀的「裝」文化、「裝」技巧、「裝」藝術﹐譬如被視為官場「寶典」的「多磕頭﹐少說話」即是一個生動的明證。
  No.8 管寧﹐裝義。管寧(158~241)﹐字幼安﹐與華歆、邴原並稱為「一龍」。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時﹐與邴原及王烈等人一起到遼東避亂。他在當地只談經典而不問世事﹐並引來大量同是逃避戰亂的人﹐於是管寧就開始做講解《詩經》、《書經》、談祭禮、整治威儀等教化工作﹐人們都很樂於接受管寧的教導﹐管寧於是頗受人們愛戴。後來中原漸漸安定﹐到遼東的人們紛紛回鄉﹐惟獨管寧仍不打算離開﹐曹魏幾代帝王數次徵召管寧﹐他都沒有應命。正始二年(241)﹐管寧病故﹐時年八十四歲。著有《氏性論》。在華歆鋤地時刨出金子時﹐管寧虛偽地表示不屑一顧。東漢末年的生活水平之低﹐金塊的價值幾何﹐即便不願意自己使用﹐也大可以拿出救濟貧民。而此人為了表現自己的所謂「高義」﹐做出對此物不屑的舉動﹐虛偽而反常態。後來兩人讀書時﹐傳來喧鬧聲﹐華歆去看個究竟﹐此人又一次虛偽地給華歆強加貪圖富貴的帽子﹐更以彼非吾友的高姿態﹐做出割席斷交的舉動﹐如果這是真實的事情﹐那麼估計全國也沒有幾個可以做此人之友﹐因為看了一眼喧鬧聲就給別人掛上臭名而斷交。那麼我們再來看看華歆到底是不是這樣的人呢?三國誌說華歆「清純德素」﹐他位極人臣﹐卻終生廉潔自奉。將曹操贈送的禮品全數送還﹐魏文帝時﹐華歆官拜相國﹐但華歆素清貧﹐祿賜以振施親戚故人﹐家無擔石之儲。那麼管寧呢﹐終生碌碌無為﹐可笑他還曾經說出錢財要靠自己努力所得﹐不知道他究竟是如何努力的﹐用一次次拒做官來給自己維護虛偽的道德準則﹐而無視當時東漢末年百姓荼毒的現狀。說此人高義﹐不如說此人自私而虛偽﹐以詆毀朋友﹐無視蒼生為自己樹立牌坊。
  No.7 禰衡﹐裝牛。禰衡(173~198) ﹐字正平﹐平原郡(今山東臨邑)人﹐東漢末年名士﹐文學家。與孔融等人親善。後因出言不遜觸怒曹操﹐被遣送至荊州劉表處﹐後又因出言不遜﹐被送至江夏太守黃祖處﹐終為黃祖所殺﹐終年26歲。禰衡是孔融推薦給曹操的﹐可見裝之人互相是共通的。禰衡屬於什麼樣的人呢﹐用今天的眼光看﹐此人患有極端的偏執病症﹐首先自己沒有做出任何可以證明自己才能的舉動﹐就對別人進行肆無忌憚地詆毀。就好比一個來論壇的新人﹐不由分說就把論壇從管理員到版主到知名人士全部罵一遍﹐而別人質疑他時﹐他就擺出老子天下第一的姿態。罵張遼、許褚﹐罵荀彧、郭嘉﹐罵到一錢不值﹐可惜禰衡自己既非孔明也不是周郎﹐只能和黃祖這樣的渣滓混在一起﹐最後還被人家宰了。此人和孔融、管寧不一樣在於﹐上兩位是拚命給自己戴道義的高帽子﹐而此人是給自己潑糞擺出我是流氓我怕誰的姿態﹐而總體而言﹐水準還不如上兩位。
  No.6 孔融﹐裝謙。孔融(153~208)﹐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之首﹐孔子的二十世孫。世人都知道他的孔融讓梨的故事﹐似乎是很懂得尊老愛幼。而實際上真實的情況卻被刪除掉了一半﹐只保留了被世人歌頌的一半。實際情況是這樣的﹐當時有很多梨子﹐孔融讓哥哥們拿大的﹐說自己小﹐應該讓給哥哥們。這時候就是經典的那幕﹐大人覺得這孩子很懂事。但是接下來呢﹐孔融還有弟弟﹐他又讓弟弟們也拿大的﹐這時候大人就奇怪了﹐又問他﹐他回答是﹐弟弟們比自己年幼﹐應該讓給弟弟們。這時候還有些人蒙在鼓裡﹐但是也有人看出孔融虛偽的雙重標準﹐赤裸裸地給自己戴上道德面具﹐於是指出他幼時就如此城府﹐長大後不知會如何。所以孔融後來做出拋下全家老小與妻子不顧﹐自己逃命的無恥舉動﹐也就不難理解了。
  No.5 姜太公﹐裝樣。姜尚(前1156年~前1017年)﹐名望﹐呂氏﹐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壽至139歲先後輔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齊國始祖而稱「太公望」﹐俗稱姜太公。東海海濱人。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意不在魚﹐而在於王侯。人才的使用﹐大有講究。用你﹐可以有一萬個理由﹔不用你﹐一條就夠了﹕「我不了解你」。那怎麼樣才能讓人了解呢?姜太公的時代﹐簡捷方法似乎有二﹕一是靠熟人引薦﹐二是靠錢財趟路﹐否則﹐你是龍﹐也得臥著﹐是金子﹐也得埋著。七十歲的姜太公好像沒攢下什麼家底兒﹐更沒有顯貴的朋友﹐不得志但有心不甘﹐他只能選擇別的出路﹐這個出路就是釣魚!釣魚﹐很普通的舉止﹐而且釣魚的人滿河邊有的是﹐誰注意你呀?姜太公的「獨特」之處在於﹐找一個容易引起人注意的地方﹐拿著一副沒有魚鉤、魚餌的釣具﹐你說能釣著魚嗎?這不是裝樣﹐是什麼?。不過﹐這一「招兒」﹐果然產生了轟動效應﹐周文王還真的被吸引了﹐他要看看這個怪老頭究竟何許人也﹐於是﹐君臣的 「緣分」就這麼來了。都說姜太公的釣魚﹐願者上鉤﹐但姜太公的釣魚﹐是文王咬了姜太公的鉤呢﹐還是姜太公咬了文王的鉤呢?真不好說。不管怎麼招﹐機會還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No.4 司馬懿﹐裝病。司馬懿(179~251)﹐三國魏托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西晉王朝的實際奠基人﹐其孫子司馬炎稱帝后﹐被追尊為宣皇帝。司馬懿年輕時即追隨曹操﹐成為其得力助手。但後來﹐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因此對太子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干預你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庇護他﹐而得以無事。而司馬懿也是勤於職守﹐廢寢忘食﹐遂使曹操安心。延康元年(220)﹐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不久代漢稱帝。由於司馬懿為曹丕的「漢魏禪讓」出了大力﹐司馬懿開始受到重用﹐成為文帝曹丕、明帝曹睿、齊王曹芳三代的輔政重臣。景初三年(239)正月﹐明帝去世﹐司馬懿乃與大將軍曹爽一起接受遺詔輔佐年僅八歲的少主曹芳。但曹爽專擅朝政﹐兄弟並掌禁兵﹐多樹親黨﹐屢改制度﹐排擠司馬氏的勢力﹐給了司馬懿一個太傅的虛職。正始八年(247)五月﹐司馬懿偽裝生病﹐開始不問政事。次年冬﹐河南尹李勝要到荊州任刺史﹐曹爽讓他行前去拜望司馬懿﹐藉機察看司馬懿是真病還是假病。李勝到來後﹐司馬懿讓兩個侍婢扶持自己﹐要拿衣服﹐拿不穩﹐掉在地上﹐還指著嘴說渴﹔侍婢獻上粥來﹐他用口去接﹐湯流滿襟﹔李勝本是荊州人﹐說要擔任本州刺史﹐而司馬懿故意錯聽成并州﹐而且說話時是上氣不接下氣﹐讓人初看完全是個老年癡呆症患者。李勝告辭後隨即向曹爽做了「如實」稟報﹕「太傅只差一口氣了﹐您就用不著擔心了!曹爽等從此便不再防備司馬懿。而司馬懿表面裝病﹐實際上也在暗中佈置﹐麻痺敵人﹐伺機消滅曹爽勢力。公元249年新年﹐趁魏帝曹芳到城外去祭掃明帝陵之際﹐太傅司馬懿一身盔甲﹐抖擻精神﹐帶著他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及兵馬等﹐佔領了城門和兵庫﹐並假傳皇太后的詔令﹐把曹爽的大將軍職務撤了。沒過幾天﹐就有人告發曹爽一夥謀反﹐司馬懿派人把曹爽一夥人全下了監獄處死。這樣一來﹐魏國的政權名義上還是曹氏的﹐實際上已經歸於司馬氏手裡。
  No.3 高洋﹐裝傻。高洋(529~559年)﹐東魏權臣高歡次子﹐南北朝北齊政權的開國皇帝。公元550年﹐逼迫東魏孝靜帝禪位﹐自立為帝﹐時年僅21歲﹐是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開國皇帝。高洋幼時偶爾流露出某種天才的跡象﹐可是長大後﹐他給人最熟悉的形象卻越發往弱智兒方向發展﹐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整日衣冠不整﹐臉上拖著兩條大鼻涕到處亂跑﹐讓諸兄弟也瞧不起﹐三弟高浚更是在高洋隨從面前常常羞辱他。高洋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名叫高澄﹐卻是一貫帶著飛揚跋扈的作風﹐好色成性﹐甚至連弟弟的老婆都不放過。高洋老婆李祖娥﹐出身門閥貴族﹐不僅知書達禮﹐更是超凡脫俗。高澄便找各種機會痛嘗李祖娥的芳澤﹐可即便這樣﹐高洋還是一聲不吭﹐任由哥哥對自己貌若天仙、絕世美女的老婆恣意佔有。據日後史料分析﹐這很有可能只是高洋為了消除大哥猜忌而不得已表演的裝瘋賣傻行為﹐高澄對於這個一副每日鼻涕掛臉白癡形象的弟弟慢慢地也就失去了戒心。但高洋給父親高歡的感覺不同。在高洋很小的時候﹐有一回父親高歡為了考考幾個兒子﹐特地拿出一些絲團讓兒子們解開﹐就在其他兄弟滿頭大汗動手拆解的時候﹐高洋卻抽出一把腰刀﹐一刀將絲團砍成數段﹐說道﹕「亂者須斬!」在讓父親刮目相看之餘﹐也為中國成語寶庫添加了一個「快刀斬亂麻」的新詞彙。高洋人生的轉折點發生在公元549年的那個秋天!那一年﹐已接任大將軍一職的高澄被不堪受辱的家奴奮起刺死!危機發生後﹐二十歲的高洋立刻率領一支人馬火速殺向事發現場﹐以其少年時代就具備的「快刀斬亂麻」做事方式﹐處死了殺害哥哥的相關人員﹐並封鎖消息﹐使得局勢迅速被控制住。接下來﹐高洋立刻趕回高家老巢晉陽接管兵馬大權﹐一掃往日形象﹐大會父親的勳貴舊臣﹐東魏傀儡皇帝孝靜帝不得不給他封了一堆職銜﹕使持節、丞相﹐旋即晉陞齊王。高洋隨後又四處讓人造勢﹐散佈天命要歸於他一人的傳聞。次年﹐「弱智兒」旋即變成了一個新王朝的開國皇帝。「吾兄昔奸我婦﹐我今須報!」帶著這個堂而皇之的理由﹐高洋將當年大哥高澄恣意凌辱自己妻子的憤怒全發洩在大嫂身上﹐繼而又擴展到所有高氏家族的婦女身上。
  No.2 劉備﹐裝哭。劉備(161~223)﹐三國蜀漢開國皇帝。明明是個賣草蓆草鞋的﹐偏偏到處說自己是漢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後﹐哄來皇叔稱號﹔明明大耳垂肩﹐雙手過膝﹐怪人一個﹐偏偏要說自己相貌堂堂﹐儀表不凡﹐鴻福齊天。但就是這樣的一介草民、最弱的主﹐卻在三分天下中分得一杯羹﹐這離不開他的大智若愚﹐還有他那副裝哭樣。有學者戲言﹐劉備是「一哭得天下」。有歇後語佐證﹕「劉備的江山哭來的」。有人統計過﹐通篇《三國演義》描寫劉備這主兒的哭多達三十多次﹐恰似一娘們兒。「桃園結義」﹕哭得關張兩兄弟﹐左膀右臂﹐生死效命﹔「征討董卓」﹕哭得皇帝授封皇叔﹐正宗血統﹐身份顯赫﹔「煮酒論英雄」﹐哭得曹操放鬆了對他的警惕﹐成功的逃離﹐從此虎放南山﹐龍歸大海﹔「十里送別」﹐哭得徐元直回馬薦諸葛﹐注入劉氏靈魂﹐尋訪孔明﹔「三顧茅廬」﹕淚沾袍袖﹐衣襟盡濕」。哭得諸葛亮拋妻別子﹐遠離家園﹐跟著劉備顛沛流離﹐傾其一生智慧﹐成就大業﹔「攜民渡江」﹐哭得荊州﹐當陽兩地百姓掩護仁義之師﹐舉家相隨﹔「長阪坡」﹕哭得單槍救幼主的趙雲﹐赤膽忠心﹐勤王一世﹔「甘露寺」﹕「泣而告曰」哭得吳國太﹐硬是將如花似玉的姑娘嫁給了半百的劉備﹐賺得荊州革命根據地﹐「賠了夫人又折兵」﹐間接氣死了周瑜﹔「打四川」﹕哭得劉璋手下別駕張松﹐拱手獻上西川城防地圖﹐拿下天府之國﹔「昔日兄弟張飛關羽俱亡時」﹕ 「一日哭絕三五次﹐三日水漿不進﹐只是痛哭﹐淚濕衣襟﹐斑斑成血」﹐終致一怒之下舉傾國之力伐吳兵敗於陸遜之手﹐為蜀漢沒落埋下無可挽回的禍根﹔「白帝托孤」﹕哭得諸葛亮死心塌地﹐鞠躬盡瘁輔佐幼主劉禪﹐而沒有取而代之。面對比自己強大的敵人構成威脅時﹐主動示弱﹐機敏一哭﹐掩藏鋒芒﹐籠絡人心﹐化解危機﹐劉備以哭厚黑天下。劉備哭的本領天下第一﹐裝的程度可謂三國第一﹐就連司馬懿、曹操、諸葛亮、孫權、孔融、管寧、禰衡等裝樣一流高手都自歎不如。
  No.1 王莽﹐裝神。王莽(前45~23)﹐西漢元帝皇后王政君侄子﹐中國歷史上短命王朝新朝(9~23)的建立者﹐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篡位成功的外戚。成帝(王政君之子劉驁﹐前33年~前7年在位)時期﹐年輕的王莽即大受重用﹐官至大司馬﹐但他雖身居高位﹐卻不以己為尊﹐總能禮賢下士、清廉簡樸﹐深受民間百姓的愛戴。哀帝(前7年~前1年在位)去世後﹐年僅9歲的平帝(前1年~6年在位)繼位﹐王莽官復原職﹐後嫁女兒給平帝為皇后﹐趁機翦除丁、傅兩家外戚勢力﹐獨掌朝政。先拜為太傅﹐號安漢公﹔再拜宰衡﹐位上公﹐刻「宰衡太傅大司馬印」﹐高踞於公卿之上﹔後加封九錫。公元5年﹐只有14歲的平帝病死﹐年僅二歲的子嬰繼位﹐號曰﹕「孺子」﹐王莽正式攝政﹐改元「居攝」﹐朝臣稱之為「攝皇帝」﹐自稱「假皇帝」﹐按現在的說法﹐就是代理皇帝。公元8年11月廢孺子嬰﹐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新」。早在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南越人進貢白雉。儒生們一查《尚書》的記載﹐周朝時候﹐越裳氏曾向周成王進貢白雉。此時白雉重現﹐顯然是「周成白雉之瑞」。平帝元始五年(5)﹐官民因王莽不受新野田之賜﹐而上書者前後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及諸侯、王公、列侯、宗室見者皆叩頭言﹐要求加賞王莽。當年12月﹐十四歲的平帝去世﹐同月在長安城附近一個井裡發現一塊白石﹐上面刻有紅色文字﹕「告安漢公莽為皇帝」。王莽當了攝皇帝後﹐臨淄縣昌興亭亭長向朝廷報告說﹐他夢見了「天公」﹔「天公」在夢中告訴他「攝皇帝當為真」﹔為了表示靈驗﹐「天公」還說﹐早晨醒來﹐將會看見亭中有一口新井﹔亭長早晨起來跑到亭中一看﹐原來的平地上果然出現了一口新的深井。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絡繹不絕給京師送來載有「天命」信息的奇石銅符﹐暗示說王莽稱帝乃民望所歸。各種「祥瑞」和「神跡」每天都大量出現﹐而王莽卻是一個勁推辭。他越推辭﹐臣民就越急﹔他越展示出無私﹐臣民就越狂熱。史籍還有這樣的記載王莽前往未央宮觀看各地送來的奇石時﹐突然天風大作﹐煙霧瀰漫。霧散之後﹐石頭前面出現了帛圖﹕「天告帝符﹐獻者封侯。承天命﹐用神令。」王莽居攝三年(8)11月﹐一個叫哀章的人向朝廷進獻了分別放在兩個銅盒裡的「天帝」和「赤帝」降下的「符命」﹐「符命」的內容是王莽該當皇帝。到了這時﹐王莽終於按捺不住了﹐顧不得姑母皇太后的勸阻﹐利用天時(各種符命從天而降)、地利(攝皇帝﹐離皇帝寶座最近的地方)、人和(全國百姓求著喊著哭著讓他當皇帝)﹐正式稱帝代漢建新。諸多學者認為﹐這些「民意」、「祥瑞」、「神跡」不過是王莽狠下功夫、自導自演的「勸進」醜劇﹐把自己製造成為「順應民意」的民選皇帝﹐來掩飾「篡位」之實罷了!!可見他「裝」的水平﹐著實為人能比!!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30 22:38 , Processed in 0.15219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