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69|回復: 0

[稗官野史] 揭秘風流才子蘇軾與名妓的一段不了情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5-13 11:28: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公元1079年,42歲的蘇軾任徐州太守。剛剛上任就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他親臨抗洪第一線,冷靜指揮,動員一切力量將洪水擋在了城外,四十多天後,洪水退去。這時候的蘇軾,才記起徐州有座燕子樓,想起兩百多年前關盼盼在燕子樓香消玉殞的故事。他在燕子樓上住了一夜。寫了一首《永遇樂》,副標題是“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這個夜晚,蘇軾在“明月如霜”的園子裏,感受“好風如水”。“曲港跳魚”的聲響清晰可聞,連“圓荷瀉露”的嘀嗒聲也隱約能聽見,只覺無邊的寂寞深深襲來。蘇軾睡下後,在夢中夢見了關盼盼,並從夢中驚醒,他惆悵萬分,披衣起身,恍恍惚惚圍著園子轉悠,不知不覺,把園子走了一個遍。後來,他發出了“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的滄桑之嘆。可以想見,關盼盼的夢中倩影,是留在多情的詩人心中揮之不去了。
  十分湊巧的是,當時的徐州,也有一名官妓,與關盼盼同名,叫馬盼盼。當時的風氣是,官員喝酒,都有能歌善舞的官妓侍飲,這些官妓,她們的職責就是為官員表演節目以添酒興。宋朝有一項規定,官員叫官妓陪酒,是工作需要,而與官妓發生關系,就要受罰。
  這位馬盼盼,十分喜歡蘇軾的書法,一直很希望學習蘇軾寫字,而且她很有天賦,模仿得不錯。當時蘇軾為防徐州水災再次泛濫,在東門城上建了一座“黃樓”,黃為土色,寄寓“以土克水”之意。弟弟蘇轍寫來一篇《黃樓賦》,蘇軾打算親筆書寫《黃樓賦》,刻在碑上立於“黃樓”內。他寫到一半時,因有事離開了一會。馬盼盼一時興起,拿起蘇軾的筆,續寫“山川開合”,也許是剛寫完這四個字,蘇軾就回來了,也許是寫完這四個字,馬盼盼覺得和蘇軾的筆跡還有距離,就不敢寫了。反正蘇軾看到馬盼盼寫的四個字後,開心地笑了,並且沒有重新來寫,只是稍加潤飾,所以後來流傳下來的《黃樓賦》碑文中的“山川開合”,實是馬盼盼的筆跡。
  作為一名官妓,馬盼盼敢在太守兼大詩人面前班門弄斧,足見她天性活潑俏皮,也可以說明蘇軾與馬盼盼關系非同一般。而馬盼盼摹仿蘇軾的筆跡,幾可以假亂真,除了她的書法天賦以外,還可以看出,她學蘇軾的字不是一天兩天了。蘇軾對那些淪落風塵的女子,一向非常憐惜,何況馬盼盼這樣慧巧俏皮的女子?所以馬盼盼跟隨蘇軾左右,扮演著女秘書兼紅粉知己的曖昧角色。馬盼盼深得蘇軾寵愛,除了姿色與才氣,她的名字也很重要吧!因為蘇軾的心中有一個“盼盼”情結。看到馬盼盼,他可能會想起關盼盼。
  和尚道潛是蘇軾的莫逆之交,他長相標致,文采出眾,寫詩很快,往往下筆立成,讓滿座嘆服。有一次道潛到徐州來看東坡,東坡安排他在逍遙堂住下。那天蘇軾剛設宴招待完客人,身邊正好有一大群官妓,還未讓她們“下班”,就直接帶到和尚道潛這裏來了。蘇軾是個愛開玩笑的樂天派,有時喜歡捉弄朋友。本來帶著妓女去拜訪和尚,這是違背禮俗的。這次蘇軾來看道潛,帶來的不是一個妓女,而是一群妓女。這時候蘇軾就指使馬盼盼上前向道潛求詩。道潛鎮定自若,要來紙筆,一氣呵成,寫了一首絕句:
  寄語巫山窈窕娘,
  好將魂夢惱楚王,
  禪心已作沾泥絮,
  不逐春風上下狂。
  不管別人如何理解這首詩,我的看法是,這首詩是道僧用來回敬或者說來調侃蘇軾的。因為蘇軾派妓女來向他求詩,首先就是調侃在先,所以道僧回詩一首,正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道僧稱馬盼盼為“窈窕娘”,可見馬盼盼的確妖嬈美麗,然後又用了“巫山”和“楚王”兩個典故,將蘇軾調侃了一番。。
  道僧的意思就是馬盼盼啊!你去給蘇軾帶個信,面對你這樣勾人心魄的美女,他蘇軾不能一親肌膚,就讓他在夢中懊惱吧,就讓他心癢難熬吧!而我早已擺脫塵俗的欲念,我的心就像沾了泥巴的柳絮,不會跟隨春風輕薄地翻飛的。道僧就像一位心理學家,一眼看出蘇軾的心思與尷尬。對於官妓馬盼盼,蘇軾寵愛得不行,但是按照當時的朝廷的規定,又不能與馬盼盼來真格的。
  馬盼盼何曾不是對蘇軾情深意重?她即使將崇拜愛慕向蘇軾傾心表白,但礙於她官妓身份,蘇軾也不敢公然“跨越雷池”半步。蘇軾本來政敵頗多,那些想“整”他的人,正擔心他不犯錯誤呢!如果蘇軾與馬盼盼發生私情,一旦被人抓住把柄,他的結局可想而知。所以這首詩由馬盼盼遞給蘇軾後,蘇軾對道僧的調侃沒有正面回答,想必這也觸到了他的傷心處。他避重就輕,將道僧誇了一番,說:「我也曾看見柳絮落泥中,認為可以入詩,想不到被你搶先了!」
  有人認為,蘇東坡的兩首送別詞《江城子·恨別》、《減字木蘭花·彭門留別》都是寫給馬盼盼的。蘇軾在徐州呆了兩年,就改知湖州。離別徐州的時間,正是春暖花開的三月,煙花三月,從古到今都是最美麗的季節。這兩年時間裏,馬盼盼那麽近距離地見證了心中偶像的喜與悲,那麽幸運地感受到了一位大詩人對自己的疼惜和愛憐,現在,他要離去,這最美麗的季節,也憑添了無限的傷感。
  蘇軾覺得他與馬盼盼相聚的時間太短,所以說:「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蘇軾的感受也是馬盼盼的感受,所以馬盼盼流淚了,與蘇軾攜手“折殘紅”。馬盼盼的淚一開始流,就再也收不住,蘇軾說她:「寄我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是啊,馬盼盼再多的淚,也流不成一條河。蘇軾還說端著玉觴,喝不下酒,因為酒杯中有“佳人千點淚”。
  蘇軾走後,馬盼盼不久就去世了,她去世的時間大約在1084年或者稍前,也就是說,在蘇軾離開馬盼盼大約4年時間後,馬盼盼死了。“鬼頭詞人”賀鑄曾經寫過一首《和彭城王生悼歌人盼盼》的詩,來追憶懷念馬盼盼,並在詩題下註雲:「盼盼馬氏,善書染。死葬南臺,即鳳凰原也。生賦詩十篇,因和其一,甲子四月望。」
  馬盼盼的死因,賀鑄沒有道明。馬盼盼為蘇軾所迷,一腔癡情卻得不到任何結果,抑郁而終的可能性很大。和白居易逼死關盼盼不同,馬盼盼的早逝,責任不在蘇軾,如果真要蘇軾負責,他就只好一聲嘆息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30 04:28 , Processed in 0.09524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