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47|回復: 0

[稗官野史] 清朝時滿人為何不把母親叫媽媽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5-6 05:01: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制度國家,它是在少數民族女真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於赫圖阿拉正式稱汗,建立金國。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改國號為清,並改族名為「滿洲」。1644年清朝順治皇帝定都於北京,在此之後一直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滿族政權在入京以後統治了中國長達268年的時間。
   很多人說滿族統治中國的這段時間為滿漢融合做出極大的貢獻,其實滿族與我們漢族的文化風俗有很多的不同,在稱呼上當時的滿人並不稱呼自己的母親為「媽媽」的,而是稱母親為「額娘」,稱父親為「阿瑪」。關於滿族人把母親稱為「額娘」還有一段美麗的故事:
  相傳一位叫佛庫倫的仙女,有一天變成了天鵝在長白山天池東北布庫裡山中的水泊沐浴,在她沐浴的時候吞噬了神鵲銜來的朱果,在此之後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生而能言,見風則長。仙女佛庫倫告訴他:「兒子,不要忘了,你的母親本系天仙,你是你母吞食神鵲銜來的朱果而孕所生,生你的地方是長白山,你以愛新覺羅為姓,你的名字即叫做庫布里雍順。你奉上天之命生來人間,為的是平定亂國,你可到那裡去平而治之。」而後給了兒子一條小船,說罷便凌空飛去。小船裡的孩子不停的喊著:「鵝娘!鵝娘!...」在此以後,滿族人都稱自己的母親為「鵝娘」,就是從這個傳說演變而來的,日子久了,「鵝娘」又叫成了「額娘」。
  其實在當時叫「媽媽」那是對下人的稱呼。我們熟悉的嬤嬤,並不應當讀作「momo」而是應該讀作「媽媽」。據文獻中記載「嬤嬤」舊讀:māmā,為中老年女僕人,在宮廷中也是作為僕役的宮女,但地位要比一般宮女高一些。除了「媽媽」之外,在清朝後宮中,有的宮女被稱為「姑姑」,這是指當時是年紀較大,而沒有結婚的宮女。清朝的選秀制度在每年的春秋兩個季節都要挑選秀女,被選上的秀女大約從十三四歲便開始入宮當差,一直到二十歲以後,在此期間都不能出宮回家。在清朝後宮的這段時間裡,如果運氣好被皇上看中了,就有可能升級成為妃嬪,當上「主子」,或者在年歲大一點的時候可以出宮回家。如果一直在宮中做宮女,時間長了就會成為老宮女,獲得「姑姑」的俗稱。其實這些苦旗人家裡的女孩子被選入宮以後,大多都會過著含辛茹苦的生活,受著「主子」和太監們的欺負,甚至有可能丟掉性命,就算活著出宮以後,因為過了適婚的年齡,也很難找到合適的丈夫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30 04:31 , Processed in 0.1090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