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69|回復: 0

[稗官野史] 三國政壇最牛不倒翁孫禮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11-25 10:41: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三國職場的最大變數當屬「分」與「合」﹐職場上的人隨著分與合的變化也要考慮自己的去與留。孫權之所以堅決要抗曹﹐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魯肅在洗手間給他描繪了將來與老曹合夥後﹐他孫權的職場慘狀。除了分與合﹐還有一個重要的職場變異形態﹐那就是「篡」。從漢到魏﹐從魏到晉﹐不只是換老闆﹐而且是換了老闆層的血統﹐這裡影響到一大批職場員工的去與留﹐甚至生與死。隨波逐流的是大部分﹐大奸大忠的是小部分﹐記歷史的人本著簡要的原則﹐隨波逐流的就不記載了﹐大奸大忠的就寫下來留作借鑒。然而從平民的歷史角度來看﹐大忠臣和大叛徒都是非常人﹐非比尋常﹐就是歷史的異類﹐他們不能反應歷史的常態﹐隨波逐流的那部分才是歷史的真象。這些象有沒有記載呢﹖
  有﹐三國職場上有這麼一個記載﹐一個在魏與晉之間自然轉移的小人物﹐他﹐要比那些大忠大奸真實﹐歷史﹐畢竟是由非大奸大忠這一類人構成的。
  這是一個三國舞台上的小人物﹐說他是小人物﹐不是說他做人濫﹐也不是說他職務低﹐而是說他在歷史上的地位不咋的。鑒定是不是歷史大人物﹐不是光看官職的﹐雖然是平民百姓﹐做得驚天動地﹐也是大人物﹐例如專諸﹐不過一介小市民﹐能刺殺一國之君﹐以後他就成刺客的代言人了。雖然官職高﹐可是在史上沒其什麼作用﹐那也只能是小人物﹐君不見幾千年來高官大僚一大堆﹐在當時混得人五人六﹐炙手可熱﹐可一過了那個時代﹐無非也是荒塚一堆草沒了。
  這裡說的一個人物﹐叫孫禮﹐涿郡人。首先﹐他官職不低﹐當過魏國大將軍曹爽的秘書﹐還做過好幾個地方的太守。他為人不濫﹐人品也不爛。有一年﹐當孫禮還是老百姓的時候﹐涿州大亂﹐孫禮在兵荒馬亂中把老娘丟了﹐幸虧同鄉馬台幫他將老娘找回來了﹐孫禮為了表示自己的感激﹐把家產全部變賣﹐送給馬台。估計他在張貼尋人啟事的時候﹐說要重金相謝﹐如今人尋回來了﹐孫禮老老實實地兌現。這說明孫禮是個孝子﹐而且講信用。
  漢晉時期講究以孝治天下﹐按照這個標準﹐孫禮是個好公民。在那個時代﹐只要一個人講孝順﹐人就不會濫到哪裡去。後來﹐馬台犯法﹐而且犯的是死罪﹐正好碰在孫禮手裡。孫禮二話不說﹐居然把人放了﹐然後自己去自首。那個時代﹐講哥們義氣似乎也是可以減罪的﹐二人居然都減免死罪。不錯﹐孫禮這哥們講義氣。
  孝、信和義都有了﹐忠呢﹖孫禮還是蠻有正義感的﹐尤其敢於為民請命。在他擔任尚書期間﹐魏明帝曹睿喜歡搞樓堂館所的建設﹐弄到了勞民傷財的地步。孫禮打了好些報告﹐要老闆收手﹐曹睿也下了個文件﹕「認真聽取老孫的意見﹐遣散民工回家搞農業生產。」紅頭文件下達了﹐工程卻還在繼續。原來是工程主管人李惠摸準了主子的意思﹐打了一個這樣的報告﹕「上級的意思堅決執行﹐但考慮到實際情況﹐請求延期一個月再遣散民工。」估計要趕著建獻禮工程吧。這才叫高明啦﹐既不違背表面上的原則﹐又應和上頭實際的意思。孫禮是個明白人﹐他摸熟了官場的這一套文化﹐於是乾脆單刀直入﹐親自跑到工程現場﹐宣講上面的意思﹕堅決貫徹中央的意思﹐工程就地停止﹐全體工程人員就地解散。
  除了以上的先進事跡﹐孫禮還立過戰功﹐一次是提過一個正確的建議﹐沒有被採納;一次是在吳國軍隊的強攻面前﹐頂了一天。好了﹐孫禮同志的先進事跡已經全部總結完畢﹐憑這些﹐他算一個大人物嗎﹖有大把先進事跡﹐並不等於你在歷史舞台上的份量很重﹐歷史不是給先進工作者立傳的。然而孫禮在《三國誌》上卻有著不薄的一頁﹐粗略地計算字數﹐和關羽的傳記差不多長﹐比張飛黃忠馬超的要長得多;如果說《三國誌》想要通過晉朝有關部門的審批﹐不得不貶低蜀漢政權的軍政人物﹐那麼看看關於魏國的記錄﹐也是如此﹐孫禮的篇幅絲毫不亞於上將張遼﹐徐晃等人。
  唱歌得冠軍不能說明你唱得好﹐在史書上佔了個大坑﹐不能說明你是個重量級人物﹐孫禮在歷史的舞台上﹐如果和關羽張飛比﹐如果和張遼徐晃比﹐哎﹐還是別比了﹐因為沒有資格跟他們比﹐但是為什麼他有資格讓史家為他碼那麼多字呢﹖
  有些東西﹐似乎要在歷史成績單之外尋求。在孫禮一大堆先進事跡的夾縫中﹐找到了兩條線索﹐一條比較簡略隱晦﹐一條則比較明顯。
  我們看第一條。不知道是哪年哪月哪日﹐魏明帝曹睿去大石山打獵。這次經歷比較刺激﹐居然hight到了猛虎衝擊皇帝專車的地步﹐「虎趨乘輿」。我想憑著國家元首級別的保安工作﹐曹魏帝國猛將如林﹐健兒成群﹐老虎是挨不著曹睿的身子的﹐這種技術活是不用中央級別的幹部去操心。然而孫禮並沒有放棄這次表演的好機會﹐他扔了馬鞭﹐下了馬﹐拿著劍朝著老虎直接衝上去﹐擺出你敢吃我領導﹐我跟你拚命的架勢。大家都知道孫禮作為一個文職幹部﹐一個有身份的朝廷官員﹐完全沒必要這樣做﹐也幫不上什麼忙﹐領導也看到了他很積極主動的表現﹐於是下詔書要孫幹部回到馬上去待著。
  孫禮這種看似畫蛇添足的行為﹐其實也是抓住一個機會進行了忠誠表態﹐進行了一次立場表白﹐而且拿捏了火候﹕是在最關鍵最猝不及防的時候﹐很自然地反射出自己的忠誠﹐而不是經過精心包裝的。這是孫禮的高明之處。
  如果這樣的表態只有一次﹐那我們可能有理由相信﹐在那次遇虎事件中﹐孫禮的反應是自然的﹐無預謀的。然而﹐這樣的記錄又有一次﹐這次很明顯。這是在曹家漸漸走向式微﹐司馬懿正在蠢蠢欲動的時候。中原政權的官僚們又面臨著站隊的考驗﹐什麼時候表態﹐怎麼表態﹐都很講究。從相關記錄來看﹐孫禮似乎和司馬懿走得很近。孫幹部去冀州上任﹐和司馬懿進行了話別﹐司馬懿重點跟他提到了冀州地區清河、平原兩個縣爭地界的問題﹐問孫禮的意見﹐孫禮的態度是參考中央圖書館的相關地圖﹐司馬懿也贊同這一點。而當時的實權派人物﹐曹家勢力的代表曹爽﹐則主張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劃界工作﹐原來的地圖不可用。
  圍繞著一個地方的劃界工作﹐司馬家和曹家進行了一場政治上的暗中較量。當時為了曹家敢和猛虎較勁的孫禮﹐此時卻站在了司馬家的立場。弔詭的是﹐司馬懿一直沒有出面﹐由孫禮在這個權力的角逐場上衝鋒陷陣。孫禮為了站隊﹐暫時付出了代價﹐被曹爽免職﹐並且獲五年有期徒刑。肯為了司馬家坐牢﹐真夠義氣的了﹐司馬懿也應該打撈這位好兄弟﹐可能是這位仁兄在後面打點和攛掇﹐孫禮也沒有坐牢﹐在家裡閒置了一年﹐又復出。史書的記載是﹐應廣大官員的強烈要求﹐孫禮再被啟用。我覺得﹐後面不排除司馬老大的努力。
  在這個基礎上﹐向司馬集團明確表態的時機到了。這一年﹐孫禮被外派并州當刺史﹐他特意向司馬懿來辭行。在此次見面中﹐孫禮表現出一副情緒很不穩定的神態﹐這似乎是表態的前奏。司馬懿似乎也把握好了火候﹐開始試探這位小兄弟的態度﹐問﹕「是嫌并州的官太小﹖還是為冀州分界的事氣惱呢﹖」孫禮終於爆發了﹐他的立場表白終於爆發了﹕「老大﹐都到這個時候了﹐你怎麼還不信任我呢﹖還問我這些瑣碎的無關立場的事呢﹖我計較的根本不是我個人的官職和待遇﹐我計較的是﹐在此國家危難的時候﹐您老人家怎麼還不站出來為國家負責﹐怎麼還不擔當重任。您不出來﹐這個國家﹐這個朝廷就完啦﹐我真心地難受﹐我是真心擁護您主持局面的。」
  說得簡練一點﹐就是動手吧﹐我支持你。為了證明自己的絕對忠誠﹐孫禮還加上了口味很重的表情動作﹕「因涕泣橫流。」一臉悲憤的樣子。真不知道九泉之下的曹睿看到這個當年為他敢和老虎拼的忠臣﹐此刻卻在司馬集團面前哭著鼻子效忠﹐會做何想。
  司馬懿終於接納了孫禮的表態和忠心﹐他向這位新收納的弟兄表明了自己的政治意圖﹕「別急﹐先忍一忍。」
  孫禮並沒有直接參加司馬懿後來的政變﹐但他及時的表態讓他取得了安全的地位﹐也能從政變中收割個人的利益。有時候不一定要參與﹐重要的是你站在哪一邊。
  到如今﹐無法弄清楚當時的魏國集團有多少官員私下裡這樣向司馬集團政治表態﹐感謝史家的春秋筆法﹐記錄了三國職場上這麼一副算不上光明正大﹐也算不上醜陋卑鄙﹐但很真實很實用的政治表態。孫禮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算不上大忠﹐他一直衡量和取捨自己該效忠的對象;他算不上大奸﹐他那點小算計不會傷及到其他人﹐損害面很少。他只是一個官僚﹐他做了他可以做的。他算不上智慧﹐也算不上陰險﹐但他聰明﹐他能在恰當時候﹐恰當地表態﹐保全了自己。說他投機取巧也不盡然﹐他盡職﹐他講究公道﹐既不委曲求全﹐也不落井下石﹐在手裡有拿得出成績的同時﹐也稍稍有一點油滑。
  這不是最精彩的歷史﹐卻是最真實的歷史﹐真實的職場。孫禮的身上﹐有很多普通職員的影子﹐畢竟作為一個普通人﹐不要苛求他偉大﹐不要苛求他高尚﹐大忠大奸不是我們所能選擇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7 06:04 , Processed in 0.1098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