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09|回復: 0

[外夷傳奇] 馬嵬坡事變楊貴妃逃往日本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11-1 19:32: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愛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尤其後來醉心於與楊貴妃的情愛不顧朝政更是令人不理解。不知道唐玄宗是因為朝政累人﹐hold不住當中的勾心鬥角而放棄政治﹐還是這個人在當下的環境裏完全放棄自己﹐怎麼開心怎麼來﹐都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
  安史之亂﹐造成朝政的動盪。唐玄宗不得不逃亡四川﹐在馬嵬坡這個地方﹐忠臣逼迫賜楊貴妃自殺。據說這件事的前前後後都是肅宗一手策劃。當然關於楊貴妃的生死﹐歷史的謎點依然存在。現在本文順著線索去看看﹐楊貴妃最後的生死之迷。
  中國文學史上傑出的、傳播最廣和久遠不衰的敘事長詩《長恨歌》﹐作者白居易以楊貴妃的故事串聯成此巨製﹐他寫楊貴妃在馬嵬坡事變時﹕「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這是文學作品上記楊貴妃的死﹐是記實﹐只小有考證上的錯誤﹕楊貴妃死於馬嵬驛時間為天寶十五載(即至德元載﹐756)六月丁酉(十五日)﹐其時﹐天子只四軍﹐據《舊唐書·玄宗皇帝記》﹕「六月壬寅(二十日)次散關﹐分部下為六軍。」
  「六軍」是在楊貴妃死後五日才建制的。馬嵬坡兵變﹐只可稱四軍不發。不過﹐文學作品上這樣的小誤﹐實無損記實﹐因為有不少專家編著的史書﹐如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等﹐也一樣記錯了時間。甚至﹐連《舊唐書》本身﹐也前後錯記﹐六軍建制﹐《玄宗紀》記時和《肅宗紀》記時亦各記一日。
  據《舊唐書·安祿山傳》記載﹐安祿山這個人不但會打仗﹐情商也高﹐每當有中央大員下來視察工作﹐必厚賄之﹐所以他們回去後都在玄宗面前猛替他說好話。安祿山長得特肥﹐腹垂過膝﹐重三百三十斤﹐走路都要左右人抬著兩胳膊才能挪步﹐可是在玄宗面前跳起胡旋舞來﹐卻疾如風焉。
  安祿山深知枕頭風的厲害﹐百般討貴妃的歡心﹐他入宮﹐都是先拜貴妃﹐然後才拜玄宗。玄宗覺得奇怪﹐就問他﹐他說﹕「臣是蕃人﹐蕃人先母而後父。」一句話﹐不僅博得了娘娘的歡心﹐順代還認了個皇帝爸爸﹐這個乾兒子﹐真夠乖巧的。
  楊國忠這個人﹐我們都知道他是楊貴妃的堂兄﹐其實他跟另一個人也有關係﹐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是楊國忠的舅舅。據《舊唐書·楊國忠傳》記載﹐楊國忠看到安祿山這麼得玄宗的寵﹐還手握兵權﹐擔心這小子遲早要超過自己﹐於是老在皇上面前說安祿山必反﹐皇上也沒把他的話當回事。後來說得多了﹐玄宗就派中官輔璆琳去安祿山處去看看﹐結果被安祿山一通賄賂﹐回來「盛言其忠」。楊國忠又對玄宗說﹕「召必不至」﹐結果一召﹐他就來了﹐給國忠弄了個老大沒趣。安祿山裝出一副可憐相﹐哭著對玄宗說﹕「臣蕃人﹐不識字﹐陛下待我不薄﹐楊國忠總想害我。」玄宗於是對他更好了﹐再有說安祿山要反的﹐玄宗必大怒﹐縛送與之。
  「丙辰﹐次馬嵬驛﹐諸衛頓軍不進。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奏曰﹕『逆胡指闕﹐以誅國忠為名。… …為社稷大計﹐國忠之徒﹐可置之於法。』會吐蕃使二十一人遮國忠告訴於驛門﹐眾呼曰﹕『楊國忠連蕃人謀逆!』兵士圍驛四合。及誅楊國忠、魏方進一族﹐兵猶未解。上令高力士詰之﹐回奏曰﹕『諸將既誅國忠﹐以貴妃在宮﹐人情恐懼。』上即命力士賜貴妃自盡。」
  然而卻有記載﹐說楊貴妃沒有自盡﹐死裏逃生的前往日本去了﹐還說山口百惠即是楊貴妃的後人。這是傳說還是歷史的真相?
  那麼歷史到底是怎麼樣的﹐先來看看史書的記載。《資治通鑑》中的這段話說得是很明白的。楊玉環是由高力士殺死的﹐她死後﹐為使亂軍心安﹐玄宗還命亂軍頭子陳玄禮等人驗屍。按理說﹐楊玉環之死到此就應該畫上一個句號了。但有些人卻偏偏不想讓這位美人就這樣死去。
  最能證明楊貴妃確實死在馬嵬驛的證據是《舊唐書》中的另一段記載。《舊唐書·后妃傳》﹕「上皇自蜀還﹐令中使祭奠﹐詔令改葬。禮部侍郎李揆曰﹕『龍武將士誅國忠﹐以其負國兆亂。今改葬故妃﹐恐將士疑懼﹐葬禮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於他所。初瘞時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
  這段話中透露出這樣幾點信息﹕
  (1)貴妃確實死於馬嵬驛﹐不然李隆基就不會令「中使」(宦官)前去祭奠並詔令改葬。
  (2)改葬工作因將士疑懼﹐實際上是現在的皇帝﹐當時的太子李亨疑懼而不得不秘密進行。
  (3)中使(宦官)掘開了貴妃的墳墓﹐掘墓後發現了紫褥、香囊。這與《新唐書》中的「裹屍以紫茵」記載相吻合。
  (4)最重要的是﹐掘墓後﹐楊貴妃並非「空死處」﹐而只是「玉顏不見」﹐肌膚已壞而已。這就足可以駁斥「不見屍體」的謠傳﹐由此推之白居易的「玉顏不見」應理解為「屍體已腐」﹐而不是「不見屍體」。
  屍體、紫茵、香囊俱在﹐楊玉環怎麼會逃往日本?
  我們退一步來說﹐姑且算楊玉環馬嵬驛死裏逃生﹐而且也確實逃到日本﹐但她也決不會有什麼後代。因為楊玉環是個失去了生育能力的女人。這樣說可絕非主觀臆斷﹐而是有事實作根據的。
  我們知道﹐楊玉環17歲出嫁﹐38歲身亡﹐21年間﹐她先後有過好幾個男人﹐但卻沒有為這些人生下過一男半女﹐倘若說嫁給李隆基時沒有生兒育女是因為李隆基年紀大了(61歲)﹐那麼﹐嫁給李隆基的兒子壽王李瑁時﹐李瑁可是正當年﹐而李瑁僅比楊玉環大一歲﹐兩個人做了近十年的夫妻﹐也無一男半女﹐而李瑁後來再婚後卻生了不少子女﹐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答案是什麼﹐讀者自己去揣摩。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6 21:48 , Processed in 0.1196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