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149|回復: 0

[資訊分享] 鯽魚咬鉤的種種漂象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4-7 08:00: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很多垂釣鲫魚的人均看重鲫魚的湯很滋補,然而鲫魚切不是那麽好釣哦,,今天先給大家講講鲫魚咬鈎的漂象,大家熟悉後,好好應用定有好的收獲!

鲫魚性格文靜,吞鈎動作緩慢而有節奏。開始咬餌是吸—吐—吸—吐,覺得食餌合乎口味又無異物時,才會吞入口中,然後擡頭準備遊走。魚漂的反應則是一下一上、一下一上點動兩三次後才徐徐上升,即常說的“送”漂。上述就是鲫魚咬鈎吞餌的全部過程和基本動作。

雖如此,但因環境、季節、水溫和魚的大小不同等,漂象也有很大差異。

一、常見漂象

    (一)小送漂。魚漂在水中上升1∼2厘米左右不再上升,表明是小鲫魚在吞鈎,應在魚漂上升由快漸慢欲停時及時揚竿。

    (二)大送漂。魚漂由水中慢而沈穩地上送5厘米左右或呈傾斜狀態,有時甚至橫臥水面,這表明上鈎的鲫魚個體較大。

    (三)顫漂。漂尖慢而輕微地不斷上下抖動,這是大鲫魚將餌已含口中在呼吸時的迹象。垂釣者應及時提竿,晚了魚即吐鈎而去(鯉魚也有此種現象)。

    (四)“黑”漂(亦稱悶漂)。垂釣時將鈎下在斜坡或溝坎上,魚吞鈎後往坡下或深處遊去,就會出現黑漂現象。使用高低雙鈎時,魚咬的是懸起的上鈎,也會出現黑漂現象。此外,在群魚瘋搶釣餌時,同樣也會出現黑漂現象。

二、少見漂象

    (一)移漂。魚漂既不上浮也不沒入水中,而是呈傾斜狀態,同時向有水草或某個方向移動,除大青蝦鬧漂之外,通常是大鲫魚吞鈎現象,也應及時提竿。一旦忽略,采取輕拉慢拽手法,魚則容易紮進草叢或脫鈎。

    (二)直接送漂。少數魚塘,無論鲫魚大小,一律對餌不加品嘗,即一口吞入。所以事先魚漂均無點動兩三下的動作,而是突然直接送漂。一旦釣手精神不夠集中,就很容易跑魚。

    (三)點漂。某些魚池經常有人垂釣,有時會出現漂尖點動一下就停,隔一會再點動一下的情況。這是鲫魚被釣猾了不敢輕易吞鈎的迹象,它叼一口就放下,轉兩圈回來再叼一口。發現這種現象後,垂釣時要有耐心,不要輕易提竿。否則,在魚叼餌試探時急著提竿,它就會驚走不再回來。

    (四)冬夏顛倒的罕見漂象。個別水庫春夏季300∼500克的大鲫魚,咬鈎動作極似小雜魚鬧漂,魚漂輕微哆嗦兩三下,最多是將漂尖稍稍往上一頂,如不及時擡竿,魚即吐鈎而去。而在冬季冰釣時,鲫魚攝食反而特別凶猛,多數可將10厘米長的魚漂送上6∼7厘米,甚至全部送出水面傾倒,再提竿絕不會遲,如提竿過早反而會空鈎。

上述鲫魚吞餌後的漂象,前4種是經常出現的,具有普遍性;後4種是少見的和罕見的,較爲特殊。另外,由於季節和水域環境的影響,鲫魚咬鈎動作的大小、強弱、魚漂上送的高低亦有區別。冬季和早春天冰水冷,鲫魚咬鈎動作小起漂低;夏秋水溫合適送漂高,不言自明。水深和有水草的魚塘,隱蔽性好,鲫魚有安全感,送漂穩而高;水淺和無水草的淨魚塘,鲫魚總覺得不安全,往往攝食急速,咬鈎擡頭匆忙,送漂快而低,甚至剛剛上送不足1厘米即將漂拉走拉“黑”。再如人多釣猾了的池塘,鲫魚咬鈎很不規律,有時送漂,有時又是黑漂等等。

總之,垂釣者能否識別鲫魚咬鈎後的各種漂象,除了要了解鲫魚的習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據季節和具體環境進行準確的判斷。只有如此,提竿時機才會掌握得恰到好處,最大限度地減少失誤跑魚。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7 06:16 , Processed in 0.09166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