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438|回復: 0

[資訊分享] 海釣技術集大成精華帖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3-22 13:50: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海釣場所

1、渤海、黃海水域
  渤海水域由陸地環抱,為近封閉的淺海,面積7.7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最大水深70米。
  黃海水域西面和北面與我國大陸相接,為半封閉淺海,面積38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4米,最大水深140米。
  黃、渤海共有魚250余種。
  渤海著名釣場有遼寧的長山群島釣場、大連的老虎灘釣場、山東蓬萊和長島釣場等。
  黃海著名的釣場有威海釣場、青島太平角和石老人釣場、嶗山釣場、江蘇的連雲港釣場、潮連島等。

2、東海水域
  東海水域西接我國大陸、北與黃海相連,東北以濟州島經五島列島至長崎半島南端連線為界,經對馬海峽與日本相通,為較開闊的淺海。面積77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70米,最大水深2719米,有魚600余種。
  東海沿岸多島嶼,底質為砂質軟泥和泥質,魚類資源豐富,是海上船釣理想場所。
  東海著名釣場有:嵊泗列島釣場、舟山群島釣場及廈門鼓浪嶼釣場。

3、南海水域
  南海水哉北接我國大陸,為較然而深海盆,面積350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水深5559米。
  南海在我國海洋中面積最為廣闊,海中島嶼星羅棋布,有560余個。由於大陸江海的吐泄,帶來大量的有機和無機物質,所以沿岸諸島附近天然形成的漁場和產卵場,具有豐富的魚類資源。據《南海魚類誌》記載,南海有魚類860余種,另據較新資料顯示,這一數字已達一千種之多。
  南海的著名釣場有:西沙釣場、珠海百島釣場等。



浮波與夾鉛之間的關系 香港磯釣人網站
對於很多最初從事磯釣運動的朋友,都會被浮波負重與夾鉛之間的關系弄得一頭霧水,究竟3B浮波負重是多少?3B夾鉛的重量又是多少?2B是否就是兩個1B?而3B又是否等於三個1B或者系2B加1B?

在日本發展磯釣期間,他們為浮波的負重量與夾鉛定下了一套標準單位,詳見下列圖表:

浮波負重量與夾鉛重量表(由輕至重):

浮波 / 夾鉛 G7-J7 G6-J6 G5-J5 G4-J4 G3-J3 G2-J2 G1-J1

負重量 / 重量 0.09g 0.12g 0.16g 0.20g 0.25g 0.31g 0.40g

浮波 / 夾鉛 B 2B 3B 4B 5B 6B

負重量 / 重量 0.55g 0.75g 0.95g 1.20g 1.85g 2.65g

浮波 / 夾鉛 0.3號 0.5號 0.8號 1.0號 1.5號 2.0號 3.0號

負重量 / 重量 1.13g 1.87g 3.00g 3.75g 5.62g 7.50g 11.25g

*註意,0.3號與3B及0.5號與5B並不相同,0.3號與0.5號較小出現在浮波與夾鉛規格上,反而較多出現在一種磯釣用也會使用的中通鉛產品上.

從以上圖表, 網友可以看出此種浮力/重量規格並不是以倍數增加的, 即是2B(0.75g) 並不等如B(0.55g)+B(0.55g), 所以假如你準備使用一顆2B浮波, 如果想將浮波的殘存浮力盡量除低及需要采用兩粒夾鉛時, 2B浮波(0.75g浮力)應該由B(0.55g)+G4(0.2g)=0.75g 或者 G1(0.40g)+G2(0.31g) = 0.71g又或者 G1(0.40g)+G1(0.40g), 便能產生相等於浮波浮力, 略輕於浮波浮力或略重於浮波浮力的幾組由兩顆夾鉛組成的釣組, 當處於海水鹹度或密度有變的場合(海水越鹹浮力越大, 反之亦然), 例如香港西面近珠江三角洲附近水域海水較淡的釣場或香港東面海水較鹹的釣場, 便能透過夾鉛控制去影響釣組表現, 達至最近效果.

所以各位初學磯釣網友, 可以將上述夾鉛表抄寫於迷你記事簿中, 或者好像某些釣手買一個有6格/12格的小物盒, 然後將G7至5B的編號與重量貼在每一格上, 每次上礁要使用夾鉛時便一目了然, 十分方便.





怎樣通過看海竿梢而識魚訊

板隨著我國群眾性垂釣運動的蓬勃發展,海竿遠點釣法(岸釣)從北到南已很普及。每位釣手的用竿也由開始時1-2根擴展到同時釣5-6根,有的甚至一人釣十多根竿。竿一多,再像初學時在每根竿梢上裝一只小鈴鐺就太不方便了,這樣做不但起竿、投竿時噪聲不停,還會在收線、拋竿時引起亂線等麻煩。故老釣手釣海竿均不裝鈴鐺,主要以看竿梢抖動來識魚訊。

  海竿梢"點頭":海竿拋鉤後,應按要求將線收至竿梢受輕力而微彎,此時可固定釣竿先進魚咬鉤。如發現梢頭有5-10厘米幅度的不規則"點頭"動作,這是有魚咬鉤信號。對"點頭"還要分清以下幾種情況:若只是單獨一次,不要揚竿收線,特別是串鉤釣,魚咬釣餌不一定一動就掛上鉤,因水中遊魚碰到魚線也會產生"點頭"動作。如竿梢有連續二次以上"點頭"信號,或輕點了二下過一會兒又連點幾下,則說明有鯽魚、小白魚等已咬住鉤,應揚竿收線。三級風以上的天氣,如在湖泊等大水面垂釣時,有時水草、雜物等掛線也會出現竿梢"點頭"現象,但這種"點頭"呈現規律性擺動,與魚咬鉤不一樣。

  海竿梢"磕頭":海竿拋出鉤餌收線穩定後,如發現竿梢上下不規則擺超過30厘米(如用化學發光棒綁在竿梢上,在夜釣時更是一清二楚),釣手們俗稱"磕頭"。這是大魚掛鉤的信號反應,"磕頭"動作越慢、幅度越大,則魚越大,應及時揚竿。

  海竿梢"回線":指海竿拋鉤固定後,原靠鉛砣、餌重力繃緊的魚線突然回松(回松前一般有擺動,但有時釣者不一定註意到),竿梢從原受拉力呈微變狀而恢複到自然伸直。這種魚兒咬鉤現象在海竿釣中經常發生。回線還有小回線和大回線之分。回線距離短的往往是鯽魚等小型魚掛鉤,因其上鉤後拖不動80克左右的鉛砣,而僅能使之小有移動。回線距離大則可能是大魚上鉤,釣者在揚竿時就應有思想準備,以防大魚逃竄時措手不及。出現回線現象是否都應馬上揚竿?這還應視團鉤釣還是串鉤釣而分別論處。團鉤釣原則上一回線就應揚竿,因此釣法是靠鉛砣將組鉤穩定在遠點化散的餌料中,魚兒在吸餌同時便會誤吸魚鉤,出現回線說明鉤和鉛砣已離開原餌點,魚不可能再來吸空鉤,無論是否掛上魚均應揚竿收鉤。而串鉤釣則不一樣,6-8只單鉤都裝有魚餌,如有回線,應輕輕收緊漁線,看是否有魚掛鉤。若無魚時,可將線收緊,直至竿梢微彎,再繼續守釣。因為即使被吃掉1-2只鉤上的釣餌,其余鉤上的餌還會引魚上鉤。



丹錐之選擇原則 臺灣 INAC 釣魚資訊網
「選擇」,指的是根據釣場的各種狀況決定使用那一種或那一顆丹錐。看過「丹錐的機能與性能」一文的讀者,腦中必然隱約有些概念。是的,根據機能與性能的需求原則來做決定就錯不了。

晨昏或陰天作釣:此時天色昏黑海水色亦較黑,視認性反差對比要夠,故選擇明度、彩度較高者,如黃色或相近之淺橙黃、淺綠色者。陰天亦類似。

晴天作釣:此時天色大亮,如標點為露場,因充滿白色泡沫其明度高但無彩度,故選擇高彩度低明度者,如深橙紅或深桃紅色,甚至深藍、深綠色者。如標點海水蔚藍,則選擇其對比色,橙色或相近之顏色。

逆風釣場:拋投性要佳,故選擇體積較小、自重較重、形狀較流線、風阻較小者。

標點遠近:標點近,選擇自重較輕、體積較小的;標點遠,選擇自重較重體積較大者。此為直接拋至標點者,如為放流者又不相同。放流者,乘流性要好,故選擇水下面積較大者,水上面積亦須較大,因放流距離遠,只能靠大丹錐才看得到;如魚咬餌大方無須視認性,則將丹錐之殘存浮力調至最小。

對象魚種:針對魚種就餌習性?N餌龜毛或阿莎力,選擇敏感度較高或較低者。

對象魚泳層:泳層深使用承載浮力較大者,可將餌快速送至下方而避開雜魚。如釣黑鯛時,多使用0.8以上較高承載浮力之丹錐。中上泳層之魚類如尾長黑毛,則多使用承載浮力較小者如5B以下。(註意如在流強情況下,佩掛水中則會使釣組更飄。)

對象魚體尺寸:釣大魚可用小丹錐,釣小魚則不可用大丹錐。例如釣小臭肚使用恐龍蛋如承載浮力1.5者,即使調至零浮力時,小臭肚仍要抵抗恐龍蛋丹錐之自重與水阻力,故敏感度必較低。

浪況大小:浪況大要考慮抗浪性與穩定性,選擇水下阻水面積較小、吃水較深者。

流況快慢:流況快要預留一些殘存浮力抵抗流力,以避免假魚訊,選擇承載浮力較大者、抗流性佳、乘流性不佳者。

釣座高低:釣座高選擇丹錐上方表面積大者,釣座低選擇丹錐露出水上較高者。

逆光作釣:選擇上半部透光之材質制造者。

註一:以上顏色皆可以熒光色,代替則會更增明度。

註二:以上所談皆只及於丹錐而未論至其它釣組,事實上其它配備如水中浮標之大小形狀、子線長短、咬鉛位置等皆會影響釣組在水中之性能。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7 01:06 , Processed in 0.10201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