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回復: 0

[兵燹錄] 被忽視的趙國名將趙奢﹐為什麼除了閼與之戰就再也沒有成功戰績﹖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4-8-13 06:36: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提起趙國名將趙奢﹐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我知道他戰勝過秦軍。」﹔第二反應或許是﹕「能戰勝秦軍﹐說明這人很厲害﹐他還打過哪些出名的仗嗎﹖」。實際上﹐史書中關於趙奢的記載並不詳細﹐我們只知道他曾經率軍攻打過齊國﹐戰果未知。真正讓他在史書留名的原因除了擊敗秦軍的閼與之戰外﹐就只剩他那個被稱為「紙上談兵」的兒子趙括了。
  說起閼與之戰其實有些無厘頭。公元前270年秦國攻打韓國﹐打完之後準備順路從趙國也弄點地盤走﹐於是在公元前269年佔領了趙國的閼與。秦國率先挑釁﹐趙國應該如何回應呢﹖朝堂上的大多數名臣武將﹐如藺相如、廉頗和樂乘等都建議談判解決﹐出兵與秦軍交戰則必敗。趙惠文王其實也不想跟秦國交戰﹐已經做好了最壞打算﹐大不了放棄閼與﹐然後從其他鄰國那裡搶地盤。
  但趙奢在這個時候站出來﹐說了一句流傳千古的話﹕「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們趙國忍辱負重這麼多年該給秦國一點教訓了!」最後的結果是趙奢的建議被採納﹐趙惠文王任命他為主將前往閼與地區迎戰秦軍。大多數人反對﹐甚至連趙惠文王都不太願意與秦國交戰﹐唯有趙奢認為應該開戰﹐這裡面問題可太大了。
  趙奢以前具體立過哪些軍功呢﹖史書語焉不詳。如果趙奢是一個過往戰功極其差勁的將領﹐趙惠文王又為什麼會同意讓他當主將呢﹖而且是頂著大多數朝臣的反對。閼與之戰結束後趙奢至少又活了五六年﹐卻再也沒有他帶兵打仗的相關記錄﹐反而留下了他教訓兒子趙括的內容。這給人的感覺就是﹕「趙奢的存在只有兩個目的﹐第一是打贏閼與之戰﹔第二是預言趙括言過其實。」。
  我個人對此有一個大膽的判斷﹐那就是趙奢在趙國原本擁有相對崇高的名望﹐至少不比廉頗差多少。有了這個前提﹐我們才能理解趙惠文王為什麼願意在趙奢身上賭一把﹐可見他是一位值得信賴的名將。身為趙國名將﹐相關的正面記錄肯定不會少﹐但趙奢的兒子趙括過於差勁﹐讓趙國在長平之戰中損失慘重。於是﹐恨屋及烏的情節出現﹐趙奢受到兒子的連累﹐相關功績被抹殺﹐只留下了閼與之戰和臨終訓子這兩件事。
  留下臨終訓子可以理解﹐畢竟能夠襯托出趙括的無能﹐甚至還要襯托出趙孝成王的識人不明。但為什麼要留下閼與之戰呢﹖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閼與之戰打得非常精彩﹐趙奢身為名將所應該擁有的那種無情、理智、狡詐和果斷被體現得淋漓盡致。把趙奢和趙括對比立刻就能感受到極大的落差﹕「這真是虎父犬子﹐虎父犬子啊!」趙奢在趙惠文王面前說得豪情萬丈﹐但當他率軍出征後卻始終擺出一副窩窩囊囊的樣子。抵達前線之後﹐所有人都以為馬上要打仗了﹐但趙奢卻命令大軍停止前進﹐然後擺出一個烏龜陣。
  當時就有親信勸趙奢﹕「兵貴神速﹐我們應該盡快迎敵啊!」﹐結果趙奢二話不說﹐直接把這個親信給砍了。從此之後﹐再也沒人敢對趙奢提建議了。趙奢表現得如此窩囊﹐立刻就讓秦軍產生了誤解﹐以為趙奢只是帶軍隊過來裝裝樣子﹐就像藺相如那樣﹐不想再秦軍面前露怯而已。
  於是﹐秦軍那邊產生了鬆懈情緒﹐而趙奢準確地抓住了這個時機直接下令全軍出擊﹐打得秦軍死傷過半。如此精彩的閼與之戰﹐還是大勝秦國這樣的巨無霸﹐當然應該保留了。而且在經歷過長平慘敗之後﹐趙國上下更應該大肆宣傳閼與之戰﹕「我們趙國不是士兵不行﹐而是統帥不行。想當初﹐我們在趙奢將軍的帶領下﹐就曾痛擊過秦軍!」。
  第二個原因是閼與之戰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提起趙惠文王﹐很多人就會有兩個固有印象﹕一、在面對周邊國家的時候趙惠文王向來都是一副凶神惡煞的面孔﹔二、在面對秦國的時候趙惠文王一貫是窩窩囊囊的表情。而閼與之戰改變了這兩個固有印象﹐憑借趙國的國力﹐只要趙惠文王下定決心﹐還是能夠戰勝秦國。
  由此可見﹐當時的天下並不是所謂的「一超多強」﹐而是秦趙兩個強國爭霸天下。只不過這段爭霸期有些短﹐閼與之戰結束的十年之後﹐秦趙兩國就爆發了著名的長平之戰﹐雙方的國運也通過這一戰發生了改變。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9 08:26 , Processed in 0.1511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