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82|回復: 0

[稗官野史] 奪權沒殺人的王莽為何會背負了千載罵名?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9-21 10:02: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皇帝可以昏庸﹐臣子不可篡權」﹐在這樣的封建倫理道德前提下﹐篡權的臣子必然會被永生永世地釘在「恥辱柱」上。作為篡權者的代表人物王莽﹐也必然成為大家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壞人形象。然而﹐王莽的一生是否真的不可原諒呢?客觀地說﹐王莽除了偶爾手段有些過火外﹐他的所作所為堪稱典範。他的思想﹐更是為社會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評價王莽﹐我們最多也只能說他是個政治失敗者… …
  翻閱有關記載王莽事跡的歷史書籍﹐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極為奇怪的問題﹐那就是所有人都把王莽當做一個城府極深、詭計多端﹐並且極度假仁假義的傢伙。更讓人難以理解的﹐他甚至從很小的時候就在為篡位做準備了﹐而所有用來證明的材料卻是王莽從小就很孝順母親﹐並且無微不至地照顧寡嫂和侄子。同樣﹐在王莽當官以後﹐他的節儉與廉正、關心貧苦百姓的事跡更是被當成為篡位所做的「假聖賢」準備﹐是在籠絡人心… …
  對王莽所做的一切﹐如果我們能夠用今天的眼光稍加思考﹐很容易就會發現﹐歷史的記載只是當時政治的需要﹐就算王莽有錯﹐可他的功績同樣是不可否定的。
  王莽出生於公元前45年﹐父兄皆英年早逝。家中雖然有貴為皇后的姑母﹐但也未能夠得到皇家的封賞﹐甚至可以說﹐王莽的童年生活比窮苦人家的孩子更為可憐。首先﹐家中的母親需要照顧﹐而且寡嫂和侄子也需要照顧。其次﹐自己的堂兄弟都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無疑在心理上有著巨大的落差。他還拜當時的名士陳參為師﹐虛心學習﹐手不釋卷地苦讀經書﹐廣交朋友。因此﹐從小王莽就養成了尊卑有序、謙遜有禮而且勤奮節儉的好習慣。
  漢成帝陽朔三年﹐即公元前23年﹐王莽的伯父王鳳病休在家﹐王莽前後幾個月衣不解帶地侍奉左右﹐為避免藥液燙傷伯父﹐他甚至親口為伯父嘗藥﹐孝順程度超過了王鳳的親生兒女﹐也深深感動了這位獨掌朝政的伯父。王鳳臨死前請求皇太后和成帝委任王莽官職﹐不久﹐王莽做上了黃門郎﹐隨後又被提升為射聲校尉(相當於地方的郡守)。此時﹐王莽年僅24歲。永始元年﹐即公元前16年﹐王莽的叔父成都侯王商請求成帝將自己的戶邑分封給王莽﹐同時﹐很多名士也聯名上書﹐盛讚王莽的人品和才德。漢成帝順水推舟﹐封王莽為新都侯﹐晉陞為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
  當時﹐王莽因為孝順母親﹐為人謙恭有禮﹐結交社會賢達俊傑﹐折節力行﹐宗族稱孝﹐師友歸仁而為一時人望之所寄。
  王莽的官職雖然越來越大﹐俸祿越來越多﹐但在生活方面卻依舊簡樸。他家裡從不留餘財﹐將自己的俸祿全部拿來贍養、救濟名士﹐甚至連自己的馬匹衣服都拿來分給賓客。一次﹐王莽的母親生病﹐朝廷中的公卿王侯多派夫人前往探視﹐這些人都穿著拖地的綾羅綢緞﹐渾身戴滿了珠寶首飾。王莽的妻子聽見有客人來﹐慌忙出門迎接﹐身上穿的卻是僅僅蓋過膝蓋的粗布衣服﹐大家還以為是王家的僕人。王家招待客人雖然禮數周到﹐但僅僅只有一杯清茶而已。
  除了孝順和節儉﹐在為官方面﹐王莽也非常廉正。曾有一段時間﹐王莽的表兄淳于長(王太后的外甥)膽大包天﹐竟敢調戲許皇后﹐還經常寫調情的信件。面對此事﹐王莽大義滅親﹐舉報淳于長的行為並導致淳于長在獄中被成帝殺死。還有一次﹐他的親生兒子在家殺了一位奴婢﹐王莽痛斥後逼令其自殺。可以說﹐在為官方面﹐王莽真正做到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王莽出生於貧困的家庭﹐當官以後﹐他一刻也沒忘記貧苦百姓。公元2年﹐出現了波及全國的大旱情﹐而且蝗蟲為禍﹐許多地方顆粒無收。王莽十分著急﹐一邊派遣官吏了解民情﹐一邊籌措救災錢糧。同時﹐他還積極奏請太皇太后﹐裁減用度﹐為萬民做榜樣。在此期間﹐王莽自己不吃葷﹐以示與百姓同甘共苦。還有﹐他捐錢百萬﹐獻田三十頃﹐交給大司農救濟貧民。王莽的這一做法讓百官紛紛效仿﹐很快解決了百姓的危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設使當日身便死﹐一生真偽複誰知?」白居易曾以這樣一首詩歌進行感歎﹐把王莽推上了大奸大惡的行列。然而﹐白居易的評價公正嗎?從王莽篡位後的所作所為來說﹐我們就更難以理解。王莽既然是為了篡位﹐可他篡位已經成功﹐為什麼還要進行托古改制﹐最終把自己推向絕境呢?解釋只有一個﹐那就是王莽是為了天下百姓﹐他想在自己做皇帝的時間內有所建樹﹐實現天下大同。
  甚至﹐歷史把篡位當做王莽的錯誤也是不公正的。西漢末年﹐連著出現四個昏君﹐就算王莽不篡位﹐其他人也必然會造反。或者說﹐如果王莽不進行「托古改制」﹐那他也絕對不會像今天一樣被釘在「恥辱柱」上﹐而是像每一位開國皇帝那樣﹐擁有說不完的豐功偉績… …
  公元1年﹐由於太皇太后重新成為皇太后﹐臨朝稱制﹐王莽成為大司馬執政﹐進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革。改革採取了幾項重要的措施﹐其中幾條可稱為前無古人的創舉﹕一、凡上一年多收的賦稅一律予以賠償;二、天下吏民不必再自行置備服兵役所需物資;三、對孤寡老人遍濟周恤。這幾項措施的推出﹐得到了天下百姓的一致擁護。從其功績方面來看﹐更是不可小覷。從維護統治方面來說﹐這一措施的出現﹐扭轉了當時人心散亂的局面﹐平定了天下;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功績更大﹐為人類文明創造出一個更好的人性化生活環境。
  從古到今﹐對於王莽改制的做法﹐大家都採取嘲笑的方式去面對。的確﹐王莽進行「托古改制」是以失敗而告終﹐但其思想的前衛性以及對後世的啟示﹐將以一個裏程碑的方式出現。王莽進行「托古改制」並非完全按照古書來做﹐「托古」不過是王莽為了使自己的改革能夠更容易地推行。在那個尊「聖賢」的時代﹐如果王莽沒有「托古」的依據﹐改革將更加難以進行。實際上﹐王莽的「托古改制」想要建立的是一個接近天下大同的社會﹐是以天下蒼生為念。
  「托古改制」的核心內容如下﹕
  一、王田制﹕土地歸國家所有﹐禁止自由買賣。
  二、奴婢制﹕改奴婢為「私屬」﹐亦不得買賣。
  三、實行「五均六莞」﹐即在國都長安及五大城市設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賒貸及物價﹐徵收商稅﹐經營鹽、鐵、酒、鑄錢和徵收山澤稅。
  四、改革幣制。
  五、改革中央機構﹐調整郡、縣劃分﹐改易官名、地名。
  六、改變少數民族族名和首領的封號。
  從以上改制的內容我們可以發現﹐除了第五、第六條沒有多大意義或者說有不可取之處﹐其他四條的出發點是為了天下蒼生著想﹐而絕不是像有些史書上的記載﹐說王莽是為了搜刮錢財。王田制是為了貧苦大眾有田耕﹐不許買賣是為了防止有人佔據大量田地﹐這樣的政策對縮小貧富差距是極為有利的﹐是全民走上「共同富裕」的前提。此舉由於受到當時社會制度的限制﹐沒有成功。奴婢制與王田制的積極意義幾乎相同﹐更重要的﹐那還是「人權」的表現。當然﹐這一制度從現在的角度說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可在當時卻是前無古人的大膽改革行為。還有﹐在貸款、物價等方面﹐已經形成了現在的銀行和物價局的雛形。
  王莽最終失敗了﹐這一失敗﹐讓王莽失去了所有。同時也讓一位敢於挑戰的勇士永遠釘在了恥辱柱上。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王莽篡位後不進行改革﹐又或者﹐他改革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推行﹐穩步前進﹐史書上又將如何記載呢?可以說﹐他的功績將超過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位皇帝。
  自然﹐王莽的的確確已經死了。王莽的失敗是因為他對封建勢力的估計不足﹐是一次次的成功讓他產生了激進的念頭。又或者﹐有人會說﹐王莽在當官的時候為排除異己有過激的行為﹐可我們試想一下﹐當時的社會﹐當權者誰又沒有這樣的做法呢?與王莽進行比較﹐越王勾踐、朱元璋等等人物可謂卑鄙千萬倍。甚至有人說﹐王莽在失敗後讓民眾對天哭泣﹐希望感動上蒼﹐簡直太無稽。可是﹐如果大家了解當時是個迷信的時代﹐了解王莽登上帝位是官員們通過迷信的手段實現的﹐我們難道還不能理解嗎?
  如果我們真正了解了王莽的時代﹐了解了王莽的為人﹐試問﹐把王莽所做的一切都歸結為為篡位做準備﹐這樣的說法能夠成立嗎?我想﹐王莽的遭遇﹐留給我們的只有無奈的感慨。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7 05:00 , Processed in 0.23488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