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62|回復: 0

[稗官野史] 明朝大將吳三桂為何甘願做三姓家奴這等恥辱之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9-5 09:50: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三姓家奴」原本是張飛辱罵呂布之言﹐指責其本姓為呂﹐卻投奔乾爹丁原﹐後又認董卓為乾爹﹐將丁原殺害。在這裡以「三姓家奴」形容吳三桂實在是冤枉他了﹐吳三桂反覆無常﹐在明清交接之際左右搖擺實為形勢所迫﹐他並不是為了忠義虛名而罔顧一切的人﹐他要對忠誠於他的十幾萬將士的性命負責﹐並不能因為他的一時起意而另十萬將士成為沙場冤魂﹐自然有多番權衡的必要。
  吳三桂手握明王朝僅剩的精銳部隊﹐原本是一名位高權重的大將﹐又怎心甘情願為亂臣賊子效力呢?當時明王朝又是風雨飄搖﹐內憂外患﹐而李自成又以吳三桂之父吳襄為人質威脅他﹐為保家人性命安全﹐吳三桂權衡利益之下才暫且親附李自成勢力﹐與李自成議和。
  李自成出身草莽之輩﹐不懂禮賢下士指導﹐成立政權後﹐眼光短淺﹐致使高層勢力分崩離析﹐面對塞外滿清勢力自亂陣腳﹐吳三桂無奈再次改變方針呢﹐投靠滿清﹐放清軍入關。之後中原局勢在清王朝的統治下逐漸明朗﹐吳三桂擁兵自重﹐成為清王朝的一塊心腹﹐平定三藩迫在眉睫﹐形勢所迫﹐吳三桂不得不自立為王﹐重拾明朝旗號﹐最後卻落得命喪黃泉的下場。亂世之中﹐那些審時度勢之人成為不了英雄﹐反倒成為了見風使舵的小人﹐歷史上的人物評價誰又道得明說得清呢?
  崇禎年間﹐吳三桂旗下的遼東兵團成為了明王朝的最後一口氣﹐面對滿清的強大攻勢﹐與李自成的農民起義﹐可謂腹背受敵﹐再加上與滿洲鐵騎的最後一戰松山之戰﹐吳三桂的兵力遭受大創。若是繼續為氣數將盡的明王朝效忠﹐除了吳三桂本人留下千古忠名﹐對於出生入死的十幾萬將士來說是一個災難﹐打著明朝的旗號駐守山海關無疑是飛蛾撲火﹐自尋死路。吳三桂出身武行﹐他並非死守禮制重典的文臣﹐更不甘心做崇禎的殉葬品。那麼剩下的路該怎麼走﹐一邊是亂臣賊子﹐一邊是異族韃子﹐無論是哪一個選擇都將留下千古罵名。
  不得不說吳三桂降清的選擇是明智的﹐他並未陷入狹隘的民族情懷中﹐而是選擇當時更具活力與野性的滿清﹐這對於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是進步的﹐清王朝是中國封建王朝的頂峰﹐比起同期的歐洲國家更甚一籌。從歷史的大角度上看﹐吳三桂的選擇對得起中華民族﹐然而讓他背負亡國叛軍的罵名實在是太局限他了。再者說吳三桂降清後﹐並未給他帶來安逸享樂的生活﹐康熙年間﹐清王朝頒布一道詔書﹐同撤三藩﹐將吳三桂世鎮雲南的美夢徹底粉碎﹐氣急敗壞的吳三桂打著「復明」的旗號﹐起兵反清﹐然而一個正在上升期的新王朝是容不得前朝叛將動搖的。
  康熙十七年﹐吳三桂登基為大周皇帝﹐建都衡陽﹐改年號為昭武。同年在衡陽病逝。吳三桂所帶領的勢力不久被清王朝剿滅﹐三藩之亂也隨即結束。
  吳三桂﹐字長伯﹐明朝時期遼東人﹐祖籍位於江南高郵﹐其父吳襄任職錦州總兵。明朝崇禎年間吳三桂手握重兵﹐任職遼東總兵﹐鎮守山海關。吳三桂其人在武術上極有天賦﹐崇禎皇帝初登基時﹐開科取士﹐吳三桂為當屆武狀元﹐後來秉承父業﹐任職都督指揮。
  吳三桂一生馳騁沙場﹐於清軍鬥﹐與大順軍鬥﹐最後又與清廷鬥﹐從山海關一路廝殺到了雲南昆明﹐直到生命終結這場戰爭仍未結束﹐不管吳三桂在政治決策上如何落敗﹐但其在馬背上功績的確對得起平西王的稱號﹐而隨其征戰多年的佩刀同樣戰功赫赫。
  吳三桂在雲南割據為王時期﹐重建鳳鳴山金殿﹐為標榜其戰績﹐特意鑄造一把「七星寶劍」懸掛於殿堂上﹐此劍於康熙十年鑄造而成﹐劍身雙面各鑲有七顆銅星﹐其原型是真武帝君所執鎮山寶劍﹐另立石碑刻字紀念﹐「慧劍高懸﹐常伏魔而治怪」。與此同時﹐吳三桂將隨身攜帶的木柄大刀留在大殿內﹐以示威震四方﹐此刀跟隨吳三桂征戰多年﹐殺人無數﹐打得過滿清韃子﹐鬥得了大順叛軍﹐自刀柄到刀身總長兩米﹐重達12斤﹐刀刃鋒利﹐刀背上鑲有雙龍﹐極其威風。
  吳三桂在其晚年將佩刀供奉於殿堂之中﹐足可見其已沉浸於安逸之中﹐早已丟了武將時刻警醒的戒備心與血腥氣﹐在三藩之亂中與清廷的抗戰屢屢受挫也不難理解了。
  吳三桂祖籍在江南高郵﹐因其父任職遼東總兵﹐故自幼在遼東一帶生長﹐因邊關常年戰亂﹐軍隊在何處紮營﹐其家就在何處﹐故吳三桂的童年並未有過安生立命之所﹐常年漂泊在外。吳三桂真正有安定的住所﹐只能從受清廷封爵﹐鎮守雲南算起。當時吳三桂接受清廷的封爵﹐並在他的藩地內大興土木﹐填湖建房、擴建花園﹐重新修建鳴鳳山金殿﹐將北京城那座金光閃閃的「金殿」原模原樣的照搬過來﹐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這座供吳三桂、陳圓圓遊玩欣賞的行宮﹐經歷百年風雨﹐修葺一新後﹐又以令世人驚嘆的樣貌成為了現今炙手可熱的旅遊景點。
  金殿名勝區坐落於昆明市東郊的一座鳴鳳山上﹐供佔地1773畝﹐因此大多建築都由銅製品構成而聞名。這座經歷百年的私人豪宅﹐成為了明清時期建築業的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的相互融合的傑作。庭院內古木蒼松、溝壑深幽﹐整個庭院的佈局構圖都大有深意﹐其中「金殿朝暉」、「鳴鳳山茶」更是昆明十景中最具代表的景色。另外天門古道、鳴鳳晨鐘、太和遺蹟、栗花風荷等更是巧奪天工、趣意盎然。
  徜徉其中﹐由山腳捨車步行﹐經過迎仙橋﹐遇見鳴鳳勝景坊﹐接下來迎接你的就是「第一天門」、「第二天門」、「第三天門」﹐這有序排列的三道天門象徵著道家文化的最高境界。穿過天門﹐眼前的景象煥然一新﹐古樸雄壯的太和宮大門矗立眼前﹐拾級而上﹐巍然聳立的磚城別有皇家宮城的風貌﹐太和宮身為中心建築就是金殿﹐也是整個吳三桂行宮最耗心血的點睛之筆﹐金殿顧名思義﹐大都由金屬銅建造而成﹐小到門窗、供桌、佛龕、神像﹐大到房梁、屋頂、帷幔都是由銅築成﹐整體建築富麗堂皇﹐給人一種威嚴莊重之感。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7 20:46 , Processed in 0.27699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