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65|回復: 0

[稗官野史] 為什麼司馬懿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9-5 09:38: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歷史上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讀史如《三國演義》者,嘗津津樂道於諸葛亮之「空城計」,殊不知,司馬懿與諸葛亮的空城之上的博弈,卻是精彩紛呈的,那是一場關乎唇亡齒寒、因對手而存在的較量,可謂精妙絕倫。
  《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題曰「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這一回的「戲眼」,就是諸葛亮的編導的「空城計」。說的是,司馬懿率領15萬大軍,擊潰馬謖奪取街亭,又乘勝連下三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逼蜀軍的後方機關西城。諸葛亮來不及撤退,手下只有兩千五百名老弱殘兵,在萬分緊急的情況下,諸葛亮導演了一幕精彩的「空城計」,以玄虛威懾,哄走了膽小多疑的司馬懿。
  後人也據此編排了一出百看不厭、久演不衰的京劇傳統劇目《空城計》,現已成了當今的國粹。請看諸葛亮將小小的西城四門大開,還派老兵灑掃道路,自己在兩個琴童的陪同下,登上城樓焚香彈琴… …當司馬懿兵臨城下時,諸葛亮若無其事,鎮定自如。口中還唱道:「我正在城樓觀山景,忽聽得城外亂紛紛,旌旗招展空翻影,原來是司馬發來的兵… …你來此就該把城進,為什麼猶疑不定、進退兩難,為的是何情?… …你不要胡思亂想心不定,來,來,來,請上城來聽我撫琴」。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似乎看出諸葛亮故弄玄虛的破綻,要發兵攻城,活捉諸葛亮,當即受到司馬懿呵斥。接下來,真的發生了戲劇性變化,司馬懿恐猶疑了一番,怕中「埋伏」,在城下自我解嘲說道:「諸葛亮啊,諸葛亮,你是空城也罷,實城也罷,老夫今日是不上你的當了」。於是下令前隊變為後隊,退兵四十里。於是也成就了諸葛亮的神話。
  歷史中,諸葛亮羽扇綸巾輕易地就以空城計騙過了司馬懿,真是如此嗎?真正的高手過招,看不到刀光劍影,勝負已定。但在刀光劍影之外,仍有招式,而你看見了諸葛亮的招式嗎?司馬懿親到城下觀看,然後下令撤軍,他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會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而他的二子司馬昭卻懷疑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連司馬昭都已心生疑竇,兵動若神的司馬懿豈無思量?況且諸葛亮的謀略千古傳頌,聰明如司馬懿者豈能不加提防諸葛亮的智謀之舉?但是對著一座空城,城下的司馬懿卻沒有看到謀略,非常奇怪的他卻看到謹慎。智謀有形,謹慎無形,有形易見,無形難知,所謂的知己知彼者,在高手相爭之中,你能理解對手有多深?一生謹慎,平淡無奇的四字,卻正是諸葛與司馬兩大高手間的毫釐之爭。
  司馬懿遇到的對手是諸葛亮。諸葛亮對司馬懿的了解也是極深的。他知道司馬懿是個高手,一般的高手,即便親近如蜀中大將關羽、張飛等,也只是大歎諸葛亮的謀略之能而已,而司馬懿,他能更深地看透自己,他是高手中的高手。諸葛亮卻正是深入地利用了這一點,成功地實施了他的心理奇謀戰。這不是一場眼見的煙硝之戰,他爭勝於無形。然而如果就只因對司馬懿的了解,而諸葛亮就因此取勝,那司馬懿也就不是高手中的高手了。為了取勝,諸葛亮顯露出更令人歎服的本事,所以司馬懿是輸得心服口服;不,司馬懿應該是震撼於諸葛亮,才有後來“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的事情發生。葛亮在城樓上焚香彈琴,怎麼就讓高手中的高手司馬懿震驚了呢?這難道不是諸葛亮的故作悠閒態的心理戰而已嗎?當然不,它是這場高手相爭中最重要的攻堅戰役,成不成在此一舉!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服膺儒教,博學洽聞。有一次崔琰對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說:「你弟弟聰明英斷,有膽有識,你可比不上啊。」什麼原因讓聰明英斷,同時又手握十五萬大軍可以多所作為的司馬懿要親到城下觀看?有膽有識的他想在城下看出什麼端倪,好更進一步進行決斷?其實,司馬懿親自到城下不只是看,更重要的是去聽。他能見人所未見,能聽人所不能聽,所以才是“聰”“明”,才能“英斷”。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7 20:52 , Processed in 0.09671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