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67|回復: 0

[稗官野史]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吝嗇鬼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9-3 11:19: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是曹洪。第一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歷史上,曾有過不少富而且貴的吝嗇鬼,好多還是身居要職的官場之人。三國時期的曹洪,是曹操的堂弟,曾數次捨命救過曹操,隨曹操南征北戰,屢屢征伐有功,被拜為都護將軍。曹丕稱帝后,任曹洪為衛將軍,再升驃騎將軍,封野王侯,後再轉封都陽侯。曹操任司空時,親自帶頭將每次月調儲在縣,曹洪所儲之款連曹操也自認不及。《魏略》中記載,曹洪斂財有術,是曹操手下諸人中的第一巨富。曹洪卻吝嗇刻薄,為此差點丟了小命。在回許都的路上,曹仁和曹洪可謂是歷盡艱辛,遇到多次伏擊,不過還是兄弟二人運氣好,最終活著回到許昌,曹仁又被陞官,又給加侯爵的食邑,曹洪問曹操,我沒什麼都沒有嗎?曹操說當然有了,醫藥費肯定給你報銷的,曹洪一聽給錢,紗布繃帶全拆了,他最喜歡錢。魏文帝曹丕還在做太子的時候,有一次找曹洪借一百匹絹。曹洪覺得肉痛,百般託詞不願意借,結果惹惱了曹丕。一直懷恨在心的曹丕即位後,找了個由頭把這位堂叔下到獄中,準備處死他。後來幸得卞太后求情,曹洪才免於一死,但被施以削官職、減爵位之處罰。.
  2、王戎。王戎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很有名的,倒不是因為他的高風亮節,文思才華,而恰是其人性中的儉吝。王戎的儉吝在當時是很有名的,簡直可以和現在小說中的歐也妮·葛朗台相媲美了,而王戎的充滿矛盾與爭議的一生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在著名的《世說新語》中,有專門的一個章節,是寫「儉嗇」的,一共有九個故事。其中的四個,是有關官至司徒的大名士王戎的。
  《世說新語》「儉嗇」中說,「王戎說生性吝嗇,他的一個侄子結婚,作為伯父的王戎當然要隨個份子:「送他一件單衣」。但是過後王戎心疼不已,又跑到人家家裡給要了回來」。就連對自己的女兒,王戎也沒有大方到哪裡去。女兒嫁給了裴家的公子,又從老爹這裡借了好幾萬的錢。女兒回娘家的時候,忘了歸還老爹的那幾萬錢,結果惹得自己的親爹很不悅。王戎的女兒趕緊將錢還上,這種情況下,王戎乃釋然。
  《晉書·王戎傳》載:「王戎坐遣吏修園宅,應免官,昭以贖論。」為了省幾個園宅修理費就違法亂紀,未免有點太要財不要命了吧。另外王戎還因南郡太守劉肇行賄事件為司隸校尉劉毅彈劾而聲名受損,然而王戎從此為清議所鄙。不收就對了,幹嘛「厚報其書」,與拒收賻贈時的王戎相比,此時的他未免太差勁了。
  王戎十分富有,《世說新語》上說他既貴且富,區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屬,洛下無比。但吝嗇成性的他對日常消費卻沒有任何興趣,一心想讓蛋生蛋,錢生錢,在個人理財方面雄霸天下。可就是一根小小的牙籤還要自己親手做,為的是省這幾個銅板錢。家裡種出了上好的李子,他便高價出售,但因為害怕別人用他的李子做種子栽培出好李子,就事先把李子裡面的核給拿掉了。
  王戎每夜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每與夫人燭,下散籌算計」。為了錢財棄顏面於不顧了,自己的女兒借點錢,沒有及時還就給人家臉色看,還了錢就釋然,簡直就是一個「變色龍」嘛?至於鑽核賣李,恐怕王戎是第一個吧。幼年曾因「道旁苦李」而名顯當時,最後又因「鑽核賣李」而獲譏於世,可謂「成也李樹,敗也李樹」,而對王戎這也許是一個絕妙的諷刺吧。不過,就是這樣一個世俗之心如此之盛的傢伙,卻給我們貢獻了很浪漫的成語「卿卿我我」。王戎之妻常以「卿」稱呼王戎。王戎說:「婦人卿婿,於禮為不敬,後勿復爾。」其妻曰:「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王戎只好聽之任之(據世說新語·惑溺第三十五)。成語「卿卿我我」即出於此典。
  三是周札。東晉年間,右將軍周札一家五人封侯,身居要職。周氏勢力的發展,遭到權傾天下的王敦的猜忌。於是,王敦悄悄聯合江南的沈氏士族共同討伐周札。等周札得到消息,已是兵臨城下,倉促間準備率領幾百名部下出城迎敵。據記載札性貪財好色,惟以業產為務。兵至之日,庫中有精杖,外白以配兵,札猶惜不與,以弊者給之,其鄙吝如此,故士卒莫為之用。這個因吝嗇而送命的周札,其父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曾斬蛟伏虎的周處,他是周處的第三個兒子。
  4、蕭紀。南北朝時的武陵王蕭紀,是梁武帝的第八子,少得父寵,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按說不應該把錢財當作一回事,可他偏偏極其吝嗇,每一個小錢他都要算計。蕭紀吝嗇成性,平時熔金為餅,每戰但懸示將士並未分賞。蕭紀頗有武略,南開寧州、越雋,西通資陵、吐谷渾,內勸農桑,外通商賈,財用豐饒,器甲殷積,本可以成其霸業,但就因為這個吝嗇的小毛病,卻最後使他出師未捷身先死。 蕭紀之敗,不是兵不精,將不勇,糧不足,而是輸在了一個常人易犯的小毛病上,那就是吝嗇。史載蕭紀曾率軍攻打江陵,他熔金成餅,100個金餅一籃,裝了100多籃,高高掛起,而銀子則是金子的五六倍之多,還有各種綾羅綢緞,不計其數,以此激勵將士英勇殺敵,但這位吝嗇鬼只不過是讓大家飽飽眼福而已,每戰結束從不論功行賞。軍心大亂,叛逃者十之八九,在很短的時間內兩岸十四城俱降,蕭紀兵敗如山倒,自己也在亂軍中死於非命。
  5、元宗逵。《大唐新語》記載唐元宗逵為果州司馬,有婢死,處分直典云:「逵家老婢死,驅使來久,為覓一棺木殯之。逵初到家貧,不能買得新者,但得一經用者,充事即得。亦不須道逵買,雲君家自有須。」直典出門說之,一州以為口實。《五雜俎》亦記載唐朝時有個元宗逵,官為果州司馬。他家有個婢女死了,就吩咐值班的管家說:「我家的老婢女死了,她在我家聽使喚有年頭了,應該為她找一口棺材入殮出殯。我初來乍到,家裡窮得很,買不起新棺材,只要買到能用的就行。你也不必說是我家要買,就說是你們家要買就行了。」管家出門把元宗逵的這番話說給大家聽,一州人都在笑話這位司馬太小氣,都把他的這番話作為茶餘飯後的笑料。
  6、鄭仁凱。《朝野僉載》記載鄭仁凱為密州刺史,這個身為密州刺史的鄭仁凱真是惜錢如命,且很搞笑。他家中有個小廝告訴他鞋子磨破了,央求他給置辦一雙。鄭仁凱卻說:「別急,我替你找一雙鞋」。一會兒,看門人穿著新鞋走過來。鄭仁凱廳前的樹上有一窩啄木鳥,鄭仁凱靈機一動,叫看門人上樹去掏小啄木鳥。看門人脫鞋光著腳爬上樹去,鄭仁凱使個臉色,讓小僕人穿上看門人的鞋趕緊溜掉。看門人下來以後只好光著腳走路,鄭仁凱卻露出了有恩於別人的得意神態。
  7、韋莊。五代時期的大詞人韋莊,名滿天下。與他的詞一樣著名,韋莊其吝嗇程度讓人嘆為觀止,雖然書讀得多,詩寫得好,但是卻吝嗇到了數米下鍋、稱柴燒火的地步,如果家裡烤熟的肉少了一片,他立即就能覺察出來。他八歲的兒子死了,妻子準備讓兒子穿著平時的衣服下葬,韋莊卻說:「死人何需盛裝,太可惜了」。於是將衣服剝了下來。然後用一領舊蓆子將兒子的屍體裹了出去,掩埋完兒子,他又將蓆子拿了回來,做父親的薄情寡恩到這種地步,實屬少見。如果說韋莊因為家境貧寒尚可以寬囿的話,那麼接下來的這位,貪婪吝嗇的就讓人捧腹了。
  8、張允。張允因家中被搶空吐血而死。五代的後漢時期,吏部侍郎張允也以吝嗇而出名。就算是自己的妻子,張允也不會多給她一文錢。他害怕妻子偷偷地拿他的錢用,就把各種鑰匙都別在腰間,走起路來叮叮噹噹亂響,乍一聽像是個身上掛了很多耳環首飾的女人。郭威兵變後,張允躲到一個破廟裡勉強逃了性命,可是卻讓兵丁把他的鑰匙一股腦全給搶了去,等他回到家裡一看,早已被搶劫一空,張允心如刀絞,哇地一聲,鮮血狂噴,不到半日,竟一命歸陰。
  9、李越。李越歸明人,作蔡州上蔡縣令。李越性情很是小氣,處事多讓人不好理解。他們家一年到頭很少吃肉,每到臘月初八祭祀祖先的時候,就派採購人員到肉行裡借熟肉一斤回來,切作數塊,放在盆中,再用個碟子盛錢數文,就這樣來祭祀祖先。並禱告說:「酒是我用作官的錢買來的,清醇可愛;肉是我從肉行裡借來的,新香可吃;因為事忙沒來得及買果子,就用錢權當果子吧。」等祭祀完畢,就拿著肉招呼採購人員說:「快還到肉行裡去吧。」人們都笑話他太吝嗇了。
  10、湯斌。清代康熙年間,江寧巡撫湯斌被尊為「理學名臣」,是當時程朱學派思想的代表人物。湯斌一生以清苦的生活砥礪名節,其為人之吝嗇十分出名。據有關文獻記載,這位老先生有一天心血來潮,查看家中賬本,發現上面開了一隻雞蛋,頓時大怒:「我來到蘇州還從來沒有吃過雞蛋,到底是誰買的?」下人答說是公子。他便把兒子招來,罰跪在庭下,數落道:「你以為蘇州的雞蛋與河南是一樣的價錢?你想吃雞蛋,就回河南老家去…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7 21:25 , Processed in 0.11161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