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34|回復: 0

[稗官野史] 為民伸冤的況鍾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3-5 02:50: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況鍾(1383~1442),字伯律,號龍崗,又號如愚,明朝江西靖安縣人(今高湖鎮)。況鍾小時候家庭貧困, 7歲喪母,從小聰穎好學,秉心方直,律己清嚴,習知禮儀,處事明敏。宣德五年出任蘇州知府,他是明代一位受百姓尊敬的清官,蘇州人民稱他「況青天」。昆劇《十五貫》,以歌頌況鍾而使其婦孺皆知。其功績《明史。況鍾傳》有較詳細記述,著述有《況太守集》、《況靖安集》等。
  二十四歲被縣令俞益選用為禮曹吏員。宣德五年(1430)又特選他擔任當時「天下第一劇繁難治」的蘇州知府之職。況鍾治蘇9年任滿,例應上調朝廷,而蘇州府士民張翰等一萬三千人聯名向直隸巡撫按察使張文昌上書,懇請轉奏朝廷,乞求況鍾連任。有儒生為歌謠曰:「況青天,朝命宣。早歸來,在明年。」明英宗朱祁鎮准奏。
  況鍾為官清廉,三餐佐飯,僅一葷一素;身居簡室,未鋪設華糜之物。他在餞別蘇州父老詩中寫道:「檢點行囊一擔輕,長安望去幾多程?停鞭靜憶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正統七年(1443)十二月,況鍾卒於蘇州任所,享年60歲。他死後,蘇民痛哭罷市。他的靈柩從運河運回故里時,十里蘇堤之上站滿了祭送哭奠的人,運載況鍾靈柩的船中,惟書籍,服用器物而已,別無所有。以後,1府7縣都建況公祠,百姓家中均立況鍾牌位祭祀。
  蘇州是一個繁華富庶的地方,是江南巡撫的治所。這裡主辦織造的太監,往來於沿江沿海的衛所軍官,地方的鄉宦豪富,都是權勢顯赫、違法害民的豪強。況鍾剛正不阿,不向宦官、豪強低頭,對欺壓人民、橫行不法的宦官、豪強,均予以堅決的打擊。他到任勤儉州後,忠實地執行了明宣的旨意,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查,當眾處死了六個貪污不法的胥吏。又對蘇州府管轄下的官吏進行考核,出貪墨者五人,庸懦者十餘人。郡中不寒而慄。他這種不畏權勢,伸張正義的行為為世人所稱頌。《明史》記載:「興利除害,不遺餘力。鋤豪強,植良善,民奉之若神。」周述說他「擊鋤豪強,賑恆窮困。」
  況鍾在任蘇州知府前,前任知府對訟案「累年莫決,囚多死於淹禁」。況鍾上任後,著手處理這些案件。整肅吏治、端正風氣,注意清理冤獄,為民伸冤。蘇州府管轄七個縣,他排了一個日程表,每天勘問一個縣的案,週而復始,從不間斷。況鍾一個縣一個縣地輪流審問案件,不到一年,在剛到任的八個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勘部過輕重囚一千一百二十餘名,吏不敢為奸,民無冤抑,咸頌包龍圖復生。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有一篇《況太守斷死孩兒》,讚揚「況青天折獄似神」,也是一個佐證。現在,只要一提起況鐘,人們立即就會想到《十五貫》故事裡那位甘冒風險、敢於伸張正義、為民伸冤的清官。
  況鍾在蘇州任內,勤於政事,忠於職守,除奸革弊,為民辦事,深得蘇州人民的愛戴。宣德六年,況鐘的母親死了,按照禮制,他必須回靖安原籍守喪,這叫「丁憂」,這一去,要三年孝滿才能出來做官。於是蘇州二千多人向巡按御史請願,「請求奪情起復」。明政府接受了人民要求,下旨況鍾縮短「守孝」期,重回蘇州做官。宣德十年(1435),況鍾進京述職,蘇州人民怕他因政績優異,陞官離去。況鍾起程時,士耆民庶咸候上道,且控輿臥轍,捨不得他走。正統元年(1436),況鍾在蘇州人民的一致要求下,終於再次回到蘇州。
  正統四年(1439),況鍾任蘇州知府已九年,要赴北京考績,朝見皇帝。況鍾赴京後,因任期滿要陞官。蘇州人民八萬人又上書挽留,要求況鍾再次回蘇州,明英宗接受人民的請求,升了況鐘的官,賜正三品,但仍回蘇州做知府。
  大明宣德年間,況鍾奉來吳江縣調查案件。到吳江縣便發現這裡縣衙和當地的鴻泰客棧發生許多離奇的事件。況鍾在居住鴻泰客棧的時候,屢次被刺客行刺。根據刺客所遺留的線索順籐摸瓜,懸疑貫穿,最終發現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有一位臭名昭著的縣令,成天只顧著魚肉百姓,冷落了自己的夫人莫遇春,這位夫人忍受不了寂寞,終於紅杏出牆,與一位商人相好。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終於一日被縣令發現了夫人與商人的姦情。於是,心生歹念想除掉商人。就在危急的時刻,夫人出手相救,幫助商人逃到吳江縣,拿著貪官的一筆贓款開了一個客棧。從此生意紅紅火火。誰想到沒過幾年,縣令因貪得無厭,東窗事發,被降職調任。沒想到世上真有那麼巧合的事情,縣令被調到吳江縣,此時,這夫人再次與情人相遇,舊情復燃。二人怕再次被發現姦情,於是密謀除掉縣令。夫人為了保全自己的身份能繼續搜刮民脂,於是就想出了一招「偷梁換柱」。可是到哪裡去找和縣令如此相似的人呢?
  正在二人一籌莫展之時。天降奇福,發現一窮書生常住自己客棧。經一打聽,這窮書生是外地人士,多年參加科舉考試從未考中,雖然書生家境貧寒,但自幼志向遠大,立志為官,為百姓謀福,此人實在是長相與知縣極其相似。二人大喜,於是密謀決定找此書生頂替縣令… …於是夫人找到他,說自己雖為知縣夫人,但經歷淒慘,騙得了書生的同情。夫人說知縣突然患了瘋病,提出讓書生假冒知縣。因為朝廷要是知道知縣已瘋,肯定會派人來接替縣令,沒準是一個更貪的官,百姓的生活仍然會處於水深火熱。其實真正打動書生的原因是,吳江縣連年水災,書生可以利用知縣的身份修堤築壩,解一方百姓的疾苦,實現自己的報國之心。於是這個「假冒知縣」的陰謀就在真正的知縣上任一個月之後開始了,其實那位知縣沒瘋,他一直被關在縣府後院的一個小屋裡。
  最後,一切真相大白,這時莫遇春後悔已經晚了,而假的知縣本意善良得到了聖上開恩,既往不咎,考取功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3 02:55 , Processed in 0.1548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