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55|回復: 0

[稗官野史] 王陽明的心學是如何影響日本明治維新的?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3-3 07:42: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日本維新派中有一個大名鼎鼎的人﹐他打敗過北洋艦隊、擊敗過俄國海軍﹐創造過近代史上東方黃種人打敗西方白種人的先例﹐在世界上享有「東方納爾遜」之譽﹐他就是被稱為日本「軍神」的東鄉平八郎。1905年東鄉平八郎大勝俄國波羅的艦隊回國﹐日本天皇為他舉行了慶功宴會。在這次宴會上﹐面對著與會眾人的一片誇讚之聲﹐東鄉平八郎默不作聲﹐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與眾人﹐上面只有七個大字﹕「一生俯首拜陽明」。
  東鄉平八郎的「偶像」就是王陽明﹐一名中國明朝的文官﹐除了東鄉平八郎﹐日本維新派的眾多人物﹐無不把王陽明頂禮膜拜。
  王陽明何許人也?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立德、立功、立言最為傑出的只有兩個半人!這兩個半人分別是﹕孔子和王陽明﹐加上曾國藩(半個)。」
  也有人說﹕」中國歷史之中﹐文人用兵當以三人為最!這三人分別是﹕一是諸葛亮﹐一是王陽明、一是當代的毛澤東!」
  明史曾說﹕「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也就是說明朝以前﹐既是文人、又善於用兵的﹐沒有超過王明陽的。
  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到維新派主要人物梁啟超﹐國學大師胡適、再到陳獨秀﹐以及毛澤東、蔣介石﹐對王陽明先生﹐都十分敬佩。
  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明陽(心學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集立功、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謚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陽明心學實為一門聖學﹐他站在人生命主體的立場上﹐主張通過致知格物、誠意正心的存養功夫﹐以力求去除私慾﹐逐漸明了天理﹐即「明明德」﹐也就是達到他所謂的至善。至於他的修養功夫﹐則需時時保持對自己內心的警戒﹐如一個密探時時監視自己的內心。時時記住要「為善去惡」﹐使自己的心靈歸於廓然大公的幹淨清明境界﹐逐漸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智慧。這樣活著似乎很累﹐卻是實實在在的修養功夫。
  陽明學傳入日本有史可考的時間應該在他去世80多年後﹐其代表作《傳習錄》在1602年傳入日本﹐但一直到1650年才在日本出版。日本能迅速竄升與歐美列強分庭抗禮﹐這一切都歸功於明治維新的成功。但是明治維新能夠成功﹐究其原因根本不是因為日帝明治的政治手腕有多少過人之處﹐也不是因為德川家族無能﹐而完全是因為日本人充分傚法了王陽明。日本明治維新的很多重要人物都研究過陽明學﹐他們十分看重陽明學中強調人的精神力量和意志、強調實踐的說法﹐要求以實際行動變革社會。
  王陽明的思想對當時的日本主「開國」、「求維新」和「獨立主權」者用以反對「鎖國」、維持封建的傳統觀念提供了一種有力的思想武器。最終﹐日本人就靠王陽明的一部《心學》﹐推翻了500多年的封建幕府統治﹐成功實現了明治維新﹐完成了向資本主義的過度!
  通常小孩只在母親肚子裡待10個月﹐他卻一直待了14個月﹔通常小孩一兩歲就會說話了﹐而他直到五歲還不會說話﹔他特別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11歲時作的那首「山近月遠覺月小」的詩﹐就是他善於觀察事物的體會﹔還有他非常善於獨立思考﹐十二歲便立志做聖賢。
  王陽明從小常做一個夢﹐夢到在一個寺廟裡。他做兵部尚書的時候﹐有一次出去巡察﹐在江蘇鎮江金山寺遊覽。結果一到這裡就感覺似曾相識﹐再一想就是自幼常常夢到的那個寺廟。來到一個關房前﹐關房門窗都緊閉著﹐上面還貼著封條。王陽明覺得好像這裡就是他以前住的房間﹐於是就請出家人幫忙打開這個門來看。那和尚說﹕「王大人﹐這個關房我們不能讓你進去﹐五十年前我們寺院裡的老和尚在這裡面圓寂﹐他的真身還保存在裡面﹐肉身沒有壞﹐還坐在裡面﹐為了保存它﹐我們不能夠讓外人進入。」王陽明非常好奇﹐就一再的求這個和尚幫幫忙﹐進去看一眼就走。因為王守仁大人位高權重﹐最後和尚不敢違拗就答應了。王陽明進去一看﹐一位老和尚正坐在一個蒲團上﹐盤腿而坐﹐雖然已經圓寂五十年﹐但是他的面色仍然非常好。王陽明看到老和尚的臉﹐忽然頓有所悟﹕這個臉怎麼這麼熟悉﹐似曾相似?回頭一看就看到牆上還寫了一首詩﹐這首詩是老和尚五十年前圓寂之前在牆上寫的詩﹕「五十年後王陽明﹐開門猶是閉門人﹔精靈去後還歸復﹐始信禪門不壞身。」
  這位老和尚預知未來﹐就知道其後身王陽明五十年後會到這裡。王守仁惆悵地看了半天﹐自言自語地說﹕「原來這是我的前世身。」他就叫人為這位入定的僧人建一座塔。
  今天﹐心為物役似乎已是常態﹐外界的物左右了內在的心﹐以至於人們普遍感覺是﹐物與幸福的增長不成比例。其實﹐我們的心並非如此的脆弱﹐只不過是我們在追逐外物的過程中﹐將其迷失了。王陽明的心學會對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有所啟發﹐使我們看到﹐心本來有其不可動搖的力量之所在。
  作為我們來說﹐莫不思在社會上、歷史上有一番作為﹐即使不能偉大、超越﹐至少也要最大化自己的生命價值和意義。但是如何達到這樣一個嚮往呢?陽明心學似乎為我們提供了一條途徑﹐一種可能性。人生的成功在於這樣的三度修煉﹕態度、氣度和厚度。態度決定命運﹐氣度決定格局﹐底蘊的厚度決定事業的高度。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3 03:04 , Processed in 0.1413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