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78|回復: 0

[稗官野史] 亂倫皇帝北魏孝武帝將三個妹妹公主強娶為妃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2-26 00:04: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五月﹐魏朝鴆殺節閔帝(時年三十五)﹐又殺曾經為帝的安定王元朗、東海王元曄業。可憐這些龍子龍孫﹐完全成為武將權臣們手中的「物」﹐想用就用﹐用完後就扔掉殺了省心。不久﹐又殺孝武帝的叔父汝南王元悅﹐因為他「位屬逼迫」﹐大有當皇帝的可能。
  魏朝孝武帝納高歡女兒為皇后﹐高歡成為國丈。轉年﹐爾朱家族最後一個漏網之魚爾朱兆在秀容兵敗﹐被逼自縊。爾朱氏最後一個釘子被拔掉。爾朱兆大將慕容紹宗攜爾朱兆妻子及餘眾歸降﹐高歡以其忠義﹐待其甚厚。他深知「各為其主」的道理﹐並未因從前慕容紹宗向爾朱兆進言要殺自己而計前嫌。
  原屬節閔帝臣下、又搶奔回洛陽殺光爾朱氏黨羽的斛斯椿見到高歡勢力強大﹐心中很不舒服﹐他與南陽王元寶炬﹐武衛將軍元毗和王思政一同勸說孝武帝除掉高歡。斛斯椿重新安排宮內都督人選﹐增加侍衛人數﹐選出數百驍勇武士擔任孝武帝的近衛軍。皇帝又多次以出獵為名﹐與斛斯椿排兵步陣﹐互相密謀。又派人與在外擁兵的賀拔岳、賀拔勝兄弟暗中聯絡﹐準備內外響應。
  魏朝司空高乾本是高歡的死黨﹐孝武帝想收買高乾以為己用﹐借一次在華林園宴飲的機會忽然要與高乾拜盟結為兄弟。由於事出忽然﹐高乾來不及多想﹐表示自己「以身許國﹐不敢有二心」。而後見到孝武帝增加武衛﹐又屢屢交結外臣賀拔岳等人﹐知道事變即將發生﹐暗中勸高歡準備。高歡把高乾召至并州面議﹐高乾就勸高歡自立為帝。
  高歡當時覺得時機還不成熟﹐裝出非常害怕的樣子拒絕了高乾的提議。高乾進退兩難﹐猜不透高歡的心思﹐在朝廷裡夾在兩派之間很難受﹐於是密啟高歡要求外派﹐被任命為徐州刺史。孝武帝獲悉高乾要外任為官﹐害怕他洩漏自己密圖高歡的事﹐就先發制人﹐詔告高歡說高乾與自己立過盟誓﹐反覆兩端。
  高歡得知高乾與孝武帝盟約一事也很生氣﹐就把高乾勸自己稱帝的事通知給魏帝。這下倒好﹐高歡和孝武帝兩個人聚在一起﹐把高乾召至殿上質問。高乾被雙方所賣﹐這位自少就「性明悟、俊偉有智略」的河北豪傑也無計可施﹐說﹕「陛下您自立異圖﹐現在反過來說為臣我反覆。人主加罪﹐無話可說!」
  高乾被賜死。孝武帝又派人去殺高乾的弟弟高敖曹。高敖曹劫奪誅殺自己的敕令﹐帶領十幾個人奔晉陽投奔高歡。高歡與他抱頭痛哭﹐大叫「天子枉殺高司空」。高乾另一個弟弟高行密也投奔高歡。借皇帝之刀殺人之兄﹐而又能獲得被殺者二弟的尊信﹐高歡手腕之高﹐由此可見一端。
  534年﹐魏孝武帝準備率軍攻伐駐紮在晉陽的高歡﹐下詔戒嚴﹐聲稱要南伐梁國。又和斛斯椿征發河南諸州兵馬﹐在洛陽近郊進行大閱兵。為了麻痺高歡﹐他密詔給高歡說要帶兵攻打關西的宇文泰和賀拔勝。高歡何等人﹐他馬上回復﹐說自己屬下五路兵馬共二十二萬已出發﹐助援皇帝征討﹐並清除朝中奸佞﹐實際上是講明了我已帶兵趕赴洛陽要和你爭個高下。
  此時﹐孝武帝不得不和高歡攤牌﹐他令中書舍人溫子升以自己名義給高歡寫了一封歷史上有名的書信(此位正是為孝莊帝草詔誅殺爾朱榮的那位爺﹐他的才華﹐公認是北朝第一。高歡日後確實沒有怪罪他﹐還給他官當﹐很像當年曹操欣賞陳琳罵絕自己祖宗八代檄文那樣的胸懷。高歡死後﹐兒子高澄上台後懷疑溫子升與叛亂有染﹐在讓他撰完《神武碑》後﹐關進晉陽大獄﹐不給飯吃﹐餓得這位大才子直吃自己棉襖裡面的棉花﹐活活餓死)。書信內容如下﹕
  朕不勞尺刃﹐坐為天子﹐所謂生我者父母﹐貴我者高王。今若無事背王﹐規相攻討﹐則使身及子孫﹐還如王誓。… …近慮宇文為亂﹐賀拔應之﹐故戒嚴﹐欲與王俱為聲援。今觀其所為﹐更無異跡。東南不賓﹐為日已久﹐今天下戶口減半﹐未宜窮兵極武。朕既暗昧﹐不知佞人為誰?頃高乾之死﹐豈獨朕意。王忽對昂(高敖曹名昂)言其兄枉死﹐人之耳目何易可輕!如聞庫狄干語王云﹕「本欲取懦弱者為主﹐無事立此長君﹐使其不可駕御﹐今但作十五日行﹐自可廢之﹐更立餘者。」如此議論﹐自是王間勳人﹐豈出佞臣之口!去歲封隆之叛﹐今年孫滕逃去﹐不罪不送﹐誰不怪王。王若事君盡誠﹐何不斬送二首。王雖啟云「西去」﹐而四道俱進﹐或欲南度洛陽﹐或欲東臨江左﹐言之者就應自怪﹐聞之者寧能不疑!王若晏然居北﹐在此雖有百萬之眾﹐終無圖彼之心﹔王若舉旗南指﹐縱無匹馬只輪﹐猶欲奮空拳而爭死。朕本寡德﹐王已立之﹐百姓無知﹐或謂實可。若為他人所圖﹐則彰朕之惡﹔假令還為王殺﹐幽辱齏粉﹐了無遺恨!本望君臣一體﹐若合符契﹐不圖今日﹐分疏至此!古語云﹕「越人射我﹐笑而道之﹔吾兄射我﹐泣而道之。」朕即親王﹐情如兄弟﹐所以投筆撫膺﹐不覺唏噓。
  文人刀筆犀利﹐把皇帝一番憂懼無奈、不甘示弱、曉以大義、表面貶損自己實際威脅對方的心跡披露無疑。書面文字雖美輪美奐﹐高歡絲毫不為所動﹐只是上表極言斛斯椿等人的罪惡﹐兵進不止。孝武帝的親信中軍將軍王思政勸皇帝避高歡兵鋒﹐前往關中依附宇文泰軍隊。東郡太守裴俠是個明白人﹐對王思政說﹕「宇文泰為三軍信服﹐位處關中形勝之地﹐已握權柄﹐怎會輕易讓權於人(指孝武帝一幫人)?如果去投靠他﹐無異於避湯而入火啊!」
  王思政覺得很有道理﹐但南去荊州又離南朝敵國太近﹐就問該怎麼辦。裴俠說﹕「與高歡相戰有立至之憂﹐西奔到宇文泰處有將來之慮﹐先往關右一帶駐軍觀察一下再做決定。」
  於是孝武帝以宇文泰為關西大行台、尚書左僕射﹐賜以公主為妻。又下詔宣示高歡的罪惡﹐兩人從此公開決裂。高歡宣示自己的軍隊說﹕「孤以爾朱擅命﹐建大義於海內﹐奉戴主上﹐誠貫幽明﹐橫為斛斯椿構讒﹐以忠為逆。今表南邁﹐誅椿而已。」以高敖曹為先鋒﹐浩浩蕩蕩而來。
  宇文泰也發檄各地聲言高歡罪惡﹐從高平出發到弘農屯軍。賀拔勝屯軍汝水。兩人都觀望待變。534年7月﹐魏孝武帝親率十萬軍隊屯於河橋﹐以斛斯椿為前驅列陣於邙山之北。斛斯椿請兩千兵馬趁夜渡黃河趁高歡立腳未穩進行偷襲。孝武帝開始時覺得此計很好﹐黃門侍郎楊寬勸道﹕「現在這緊急關頭把兵權給別人﹐恐生他變。萬一斛斯椿渡河偷襲成功﹐那可是滅掉一個高歡又生出另外一個高歡啊。」
  孝武帝聞言馬上下令斛斯椿停止發兵。斛斯椿歎息道﹕「皇上不用我計﹐真是天意不興魏室。」在關中附近的宇文泰也聽到風聲﹐對左右講﹕「高歡數日內急行軍八九百里﹐疲軍迎敵﹐是兵家大忌﹐正好乘其疲憊奇襲。當今皇上以萬乘之尊御駕親征﹐不主動出擊渡河決戰﹐反而沿河據守﹐很是失策。而且長河萬里﹐只要一個地方被突破﹐必敗無疑。」
  兩軍未交鋒﹐孝武帝一方已有賈顯智、田怙等人暗中約降﹐高歡很快就率軍渡河。魏孝武帝慌忙召集眾臣商議對策﹐有的講要奔依梁國﹐有的講南依賀拔勝﹐有的講西就宇文泰﹐有的講守洛口死戰﹐眾口紛紛﹐不能定奪。正爭執間﹐朝臣元斌之與斛斯椿爭權﹐從軍中跑至孝武帝處﹐欺騙皇帝說高歡軍隊已經逼近。孝武帝又驚又急﹐一面派人召斛斯椿還軍﹐一面帶著幾個本家王爺率五千兵馬準備出逃。
  大家暗中知道皇帝要西逃﹐夜裡就跑了大半。唯獨武衛將軍獨狐信單騎追隨皇帝。試想﹐成千上萬的人馬往洛陽方向跑﹐唯獨獨狐信一人隻身匹馬逆向而追﹐情景感人至深。孝武帝歎道﹕「將軍您辭父母、拋妻棄子跟隨我﹐『世亂識忠臣』﹐此言不虛啊。」天日昭昭﹐這位風度翩翩、忠心耿耿的奇男子最後雖為宇文泰所害﹐但後代榮寵無比﹕長女為周明敬皇后﹐四女為唐朝元貞皇后﹐七女為隋文帝皇后。北周、隋、唐三朝天子均是他的後人﹐諸子也加官進爵﹐門庭赫赫。此為後話。
  高敖曹為兄高乾報仇心切﹐率勁騎追孝武帝一直到陝西﹐終於沒有趕上一路狂逃的皇帝。孝武帝一路飢渴困頓﹐缺糧少食﹐最後在長安東陽驛遇見率兵迎駕的宇文泰。高歡自晉陽發兵以來﹐給皇帝上了四十多封奏表﹐都沒有答覆。他還親自率兵追趕孝武帝﹐目的是把皇帝追回以掩飾自己逐君出逃的過錯﹐但最終也沒有實現此願。無奈﹐高歡回洛陽後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時年十一。當時清河王元檀(元善見之父)自己已經準備好當皇帝﹐高歡怕他日後不好控制﹐就選擇了這麼個少年推上帝位﹐以免重蹈覆轍。從此﹐魏朝分裂為東魏和西魏。
  魏孝武帝果然是才出虎穴﹐又入狼口。史載孝武帝閨門無禮﹐有堂妹三人皆不令出嫁﹐名義上封為公主﹐實際上在宮中充當嬪妃。其中一個平原公主元明月最受他寵愛。宇文泰慫勇西魏元姓諸王把平原公主從孝武帝身邊搶出來殺掉﹐以消亂倫之醜。
  孝武帝恨恨不平﹐美人被奪﹐悲憤可知﹐他不時在宮內彎弓搭箭﹐或以刀砍擊桌案﹐宣洩不平﹐言語之間也掩飾不住對宇文泰的恨意。宇文泰在皇帝身邊耳目甚多﹐聞此也做事乾脆﹐派人把毒藥放進孝武帝的酒裡﹐毒死了這位很有主見的皇帝﹐時年二十五歲。隨之﹐他立平原公主的親哥哥元寶炬為帝。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3 02:46 , Processed in 0.2081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