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72|回復: 0

[稗官野史] 26年太子換來8個月皇帝,即位前又中風,他才是真正的悲催帝!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2-24 04:37: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唐朝有一位皇子,在自己19歲那年(779)的十二月,被立為皇太子。這當然是大好事,意味著他將來有當上皇帝的可能。而且19歲的年齡,對於當上皇太子而言,也不算晚,算是年輕的儲君了。對於這個結果,他個人肯定覺得相當滿意。從這個角度看,他算是個幸運兒。
  可是,命運之中的禍福,難說得很。無論你是皇子,還是平民,命運都是無情的:該讓你幸福,就讓你幸福;該讓你悲催,就讓你悲催。而這位皇太子此後的命運,還真就應了那句老話:「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當上皇太子是他的福,可在這個位子上,一幹就是26年的話,即使不算是禍,也不能算是幸運吧?
  26年小心翼翼地當皇太子,裝孫子,如果也不算是禍,至少也不能算是福吧?好不容易,在皇位即將到手之時,他自己的身體卻又出了大問題,他得了中風,導致偏癱、失語。普通人所具備的行動和語言能力,都一併失去了,這算不算是禍?而命運對他的打擊,還不僅僅於此。他在盼了26年的皇位上,只幹了8個月,就壯志未酬,只好退位為太上皇,傳位給兒子了。這算不算是禍?
  禍福的轉換,就是如此的無常,命運的輪迴,就是如此的悲催。這位悲催帝,就是唐朝皇帝唐順宗李誦。悲催帝此前一直在裝孫子唐順宗李誦,是一位史書稱為「賢哉」的人。賢在哪兒?主要賢在他那26年的皇太子生涯裡。因為他當皇帝才8個月,想賢也賢不到哪兒去。
  當皇太子時,他又賢在哪兒?主要就賢在會裝孫子。太子不好當,這是公論。太子是儲君,將來是要當皇帝治理天下的,所以要學習並具備治理天下的能力。但是,你如果還在當皇太子時就表現得過於有主見,鋒芒畢露,那你爹肯定會收拾你,小子,老子還在咧,啥時輪到你乍翅了?這麼急著說了算,是不是盼著我死咧?
  在這種狀態下被搞掉的皇太子比較多,唐朝就有唐高宗李治的皇太子李弘、李賢,清朝還有康熙皇帝的皇太子胤礽。那好,那我就老實點,啥事兒不學習,啥事不表態,這總行了吧?這也不行!你老爹又來收拾你了,小子,啥本事不學,啥本事沒有,將來我死了,看你可咋辦?
  在這種狀態下被搞掉的皇太子也不少,唐朝就有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太子李承乾。所以,自從公元779年被立為皇太子之後,李誦就一直在以上的糾結心態中,努力地裝孫子。史書記載,在他當皇太子的26年時間裏,只就唯一一件政事,發表過自己的不同意見。這就是反對裴延齡、韋渠牟二人當宰相。
  裴延齡,是一個以苛刻猜忌、欺上瞞下而聞名朝野的人。有一件事可以證明他的為人,他死之後,人們竟然互相祝賀,以從此可以擺脫他的迫害為幸。韋渠牟,史書對其的評價是「形神佻躁,無士君子器,志向不根道德」,可見也不是個好人。換句話說,李誦僅有的一次發表政見,是對的。
  這一次的政見之外,李誦其餘的時間,都在讀書,讀佛教經典。他也寫字,寫得一手好字,尤其擅長隸書。他的書法甚至好到了每逢他父親唐德宗做詩賜予大臣和方鎮節度使時,一定是命他來書寫。建中四年(783),遭遇「涇原兵變」時,他在隨唐德宗出逃奉天時,親自執劍登城,抵抗叛軍的圍攻,最終取得了奉天保衛戰的勝利。
  他就是這樣裝孫子,這樣小心謹慎,這樣忠心為國,仍然險些被廢。事情源於他的一個妃子的娘,也就是他的丈母娘之一,給他惹了麻煩。這位丈母娘來頭也不小,是他曾祖父唐肅宗李亨的女兒郜國公主。這位郜國公主和駙馬蕭升所生的女兒,嫁給了李誦作妃子。
  建議大家別算這其中的近親關係,誰是誰姑舅姨啥啥的。要知道,近親結婚甚至亂倫,在李唐皇室,就不算個事兒。影響李誦皇太子之位的問題,出在郜國公主身上。她在駙馬蕭升死後,有些寂寞,於是就找了些情夫,比如彭州司馬李萬、太子詹事李忭、蜀州別駕蕭鼎等等。其實,這在李唐皇室,也不算個事兒。算個事兒的是,郜國公主被人舉報,她不僅淫亂,還經常行厭勝巫蠱之術。要知道,在封建迷信思想十分盛行的當時,行用厭勝巫蠱之術,不啻是犯上作亂。
  唐德宗聞之大怒,不僅重處了郜國公主及其情夫們,還把郜國公主的女兒、李誦的妃子蕭氏,也抓去殺了。這還不夠,他又把李誦叫去,狠狠訓了一通,並起了換太子的心。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說起來也是比竇娥還冤,郜國公主自己瞎搞,關我李誦什麼事?
  可唐德宗不和李誦說理,皇太子的繼任人選,他都想好了,他自己早死的弟弟李邈之子,舒王李誼。就是這麼奇怪,皇太子不讓親兒子當,他居然打算讓侄兒子來當。好在,廢立太子是件大事,唐德宗決定找人來商量商量。更好在,他找來商量的這個人,是個腦子清楚的明白人。甚至可以說,這是一個唐朝腦子最清楚的明白人之一。
  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元老,幼有神童之譽,長有經國之才,官至宰相,爵封鄴侯,人稱神仙中人,德宗多次邀請方才出山幫忙的李泌。這樣一位重量級人物,堅決反對廢太子。他詳細分析了唐太宗對廢立太子的謹慎和唐肅宗因性急冤殺建寧王的悔恨,勸唐德宗以前事為戒,萬萬不可操之過急。
  唐德宗最終被打動了,決定不再廢立太子了。而經此一役,李誦的孫子裝得更厲害了。此後李誦的親身實踐證明,不是孫子強裝孫子,非常地影響身體健康。壓抑的太子生活,心理上的極度抑鬱,使他在貞元二十年(804)九月突然中風,失去了語言功能和部分肢體行動功能。而此時唐德宗也病了。
  皇帝和皇太子同時病重,一下子把唐帝國的國運,放在了風雨飄搖之中。李誦的病非常嚴重,他沒有能參加貞元二十一年(805)的隆重而且宏大的元日朝會。而在唐德宗病重之際,諸王、大臣都到其病榻前奉侍湯藥,惟獨李誦也因為自己臥病在床,難以前來侍疾。直到唐德宗去世,這對父子倆也沒有能再見上一面。
  不過,唐德宗的去世,意味著李誦作為皇太子的日子結束了,不用再裝孫子了。不用再裝孫子的李誦,雖然身殘,但是志不殘。在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二十六日,剛剛上任當皇帝的他,搞了一個史上聞名的「永貞革新」。前面一直在說李誦在裝孫子,其實沒有冤枉他。他一直在暗中準備自己的政治班底,而且,他還有著自己系統的治國理論。
  他的這個政治班底,再加上他的治國理論,就是「永貞革新」。直白一點說,「永貞革新」就是唐代皇帝向自己的家奴即掌權的大小宦官們,奪回財權、兵權的一次努力而已。但是,這個「永貞革新」在164天之後,就失敗了。前面已經說過,唐順宗李誦自己的皇帝都只當了8個月,所以他主持的「永貞革新」,自然也只搞了幾個月。
  唐順宗李誦是皇帝,革新失敗了沒事,但可害苦了跟著他革新的那幫兄弟們。具體說來,就是「二王八司馬」。「二王」指王叔文、王伾,「八司馬」則指韋執誼、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韓曄、凌准、程異。我們的老熟人,文章詩詞都上過課本的柳宗元、劉禹錫就在其中。
  這二位文豪級人物,從此就被李誦害得一生都處於流放之中。劉禹錫被流放23年,柳宗元也被流放15年。還好,詩人不幸文章幸。沒有柳宗元的流放,何來《永州八記》《捕蛇者說》?沒有劉禹錫的流放,何來《陋室銘》《竹枝詞》《烏衣巷》?我們還有一位老熟人,也和悲催帝李誦相關,誰呢?韓愈。說來也怪,唐朝所有皇帝的實錄,迄今為止只有一位皇帝的實錄留傳了下來。居然就是這位只當了8個月皇帝、政治上並無建樹的唐順宗的《順宗實錄》。
  而這個《順宗實錄》,就是韓愈在當史官時寫的。所謂實錄,是指按年月日記錄某一個皇帝統治時期的大事,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災祥等等。而《順宗實錄》能夠保存下來,主要還是得益於韓愈「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名。因為,歷朝歷代在為他編輯文集時,都力求完整保留他的所有文字。這才在今天讓我們看到了唯一的彌足珍貴的原始史料《順宗實錄》。
  「永貞革新」失敗後,唐順宗李誦於貞元二十一年(805)八月,在專權大宦官俱文珍的逼迫下退位,傳位給皇太子李純,自稱太上皇。唐憲宗元和元年(806)正月十九日,唐順宗李誦去世,年僅46歲。自李誦死後,關於他是被殺死的傳說就不絕於書。其實,他政治改革失敗,被逼失去皇權,身不能動,口不能言,其內心的絕望可想而知。自己的命運悲催到了這個地步,別人再來殺不殺的,已不重要了。
  其實,比起唐朝的其他皇太子來,李誦的命運還不是最悲催的。他好歹等來了當上皇帝的這一天。
  比李誦命運更悲催的唐朝皇太子還有:
  李建成:唐高祖李淵嫡長子,唐朝第一個皇太子。在當了8年皇太子之後,被弟弟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殺死,享年38歲。
  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嫡長子。在當了17年皇太子之後,因謀反被廢,兩年後於鬱悶中去世,享年26歲。
  李弘: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在當了19年皇太子之後,因不明原因暴斃,懷疑為其親生母親武則天所毒殺,享年24歲。
  李賢: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次子。在當了5年皇太子之後,被貶為庶人,後被其親生母親武則天逼迫自殺,享年32歲。
  李瑛: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子。在當了23年皇太子之後,被貶為庶人,後賜死,享年32歲。在這幾個皇太子中,李瑛的悲催程度最高。李瑛屬於李誦的曾祖父輩兒。他熬了23年,卻沒能當上皇帝,比起李誦好歹登上皇位過了8個月的癮,其命運之悲催程度,又略勝一籌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3 02:59 , Processed in 0.6144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