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32|回復: 0

[稗官野史] 古代如何治理公費旅遊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12-4 00:14: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古時候的交通極不發達,各地人員往來極為不便,因此自秦漢時期,中央政府就建立了相應的沿途接待制度,由各地的地方官府設立「驛站」,負責過往官員的接待服務。驛站所需要的物資、經費由中央或地方政府負擔。於是驛站的建立就為公文傳遞和官員出差提供了方便:一是免費使用車船馬匹等交通工具,二是免費供應食宿,三是能獲得當地的一些土特產。
  到了唐代,公務往來日益頻繁,這項制度也日臻完善,不僅中央政府設置了招待所「驛」,而且地方政府也設置了「館」,形成了數量眾多的「驛館」。既為官員因公出差這種日常的行政管理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也是對官員的優待,進而演變為一種特權。出差的官員享受驛館的接待服務需經過上級批準,攜帶通行憑證方可獲得相應的待遇。當然官員的身份和品級不同,飲食、住宿、車馬的接待標準也不盡相同。
  宋元時期大致延續了唐代的政策。明朝初年,貧苦農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末「給驛氾濫」導致官吏腐敗、民怨沸騰的教訓,從洪武元年就頒布法令對某些特權者進行了限制。他命令「非軍國重事不許給驛」,明示大小官員不得擅乘驛傳船馬,違者罪之。朱元璋還注重理論實踐相結合,殺雞給猴看,拿自己的親屬「先正綱紀」,以儆傚尤。洪武三十年,駙馬歐陽倫擅自動用驛館的數十輛馬車走私茶葉出境,朱元璋得知後立即下令將歐陽倫賜死。由於朱元璋用嚴刑峻法治理驛政,明初出現了「驛遞清樂,而裏甲不擾」的久違局面。
  然而到了明中葉以後,由於朝政腐敗,驛館氾濫,管理混亂,各地政府不堪重負,虛報冒領盛行,部分地方官員乘機欺上瞞下,橫徵暴斂搜括驛銀,敲詐勒索支應驛差,貪贓枉法累害於庶民百姓。為了取悅、奉承來往官員,很多驛館還建有樓臺亭閣,或因山就水,或鑿池植樹,營建有四時美景的內部景觀,以致朝野「清郵傳以疏民困」的呼聲四起,迫使明朝政府三次對驛館管理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革。可惜再好的規定也有人鉆空子,一些高官子弟本來沒有權力享受服務,但照樣在自己的旅途中作威作福,一樣待遇也不能少。
  明朝被百姓譽為「海青天」的海瑞擔任淳安知縣期間,有一次,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公子恰巧路過淳安,卻被淳安驛丞(管理驛館的小官)的簡樸接待方式激怒,竟然將驛丞倒吊著打了起來。海瑞也不是吃素的,他下令將胡公子關押起來,並上報他的老爸胡宗憲:「您曾明確指示不許大操大辦地搞接待,現在卻有人膽敢冒充您的公子招搖撞騙,我特向您請示如何處理。」鬧得胡宗憲啞巴吃黃連。然而畢竟海瑞這樣敢於堅持原則的人太少,驛館接待制度產生了許多弊端,超範圍、超標準接待十分普遍,成為明朝吏治腐敗的一個重要方面。巨大的接待費用,造成了中央政府沈重的財政負擔。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1 17:54 , Processed in 0.50309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