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06|回復: 0

[稗官野史] 揭秘唯一與毛澤東單線聯繫的臥底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10-28 01:37: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範明原名郝克勇,1914年12月4日出生在陜西省臨潼縣櫟陽鎮郝邢村一個耕讀世家。父親郝鵬程是西北軍的創始人之一,曾在楊虎城麾下任特種兵營長。郝克勇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資聰穎,10歲便能通背《四書》、《五經》和唐詩宋詞數百首,還可以撰寫敘事明理的短文,並將傳統中醫書《千金方》背得滾瓜爛熟,能為鄉親們開方子治病,由此在家鄉成了有名的神童。
  郝克勇的大哥郝克俊在大革命時期,由當時任中山大學政治部主任的鄧小平介紹,同王炳南、張策一起加入共產黨,畢業後被黨派到楊虎城部任一連指導員。1928年楊虎城送郝克俊到上海政法大學上學,並成為該校共產黨的負責人。1929年郝克俊把郝克勇接到上海考入建國中學上學。1932年上海「一·二八」淞滬事變爆發,郝克勇與同學沿街募捐,把市民捐獻的慰勞品送到了十九路軍駐地,並隨大哥參加了十九路軍的抗日義勇軍。同年5月,他參加了共青團。1933年考入上海復旦大學,主修中文和哲學。1935年冬又考入國民黨財政部開辦的鹽務稅警官佐學校。這所學校的教官全是馮玉祥送到美國西點陸軍大學的畢業生和張學良東北講武堂的畢業生,其中還有一批共產黨員。畢業後,郝克勇被分配到貴州天柱縣當鹽務稅警分隊長,因扣留了湖南省主席何鍵的走私鹽船,得罪了何鍵,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後,何鍵乘機把郝克勇打成「小楊虎城」,迫使他於1937年3月返回西安,後考入東北大學政經系三年級繼續學習,並加入了民先隊,組織了抗日救亡團體「夏藝學會」,由他擔任會長。1937年秋,郝克勇率領「夏藝學會」大多數學員,轉到了安吳青訓班,見到了馮文彬、胡喬木,溝通了與共青團組織的關係。
  1938年初,郝克勇由共青團轉入共產黨。2月,趙壽山在陜西三原成立十七師教導大隊(趙5月任三十八軍軍長後,改為三十八軍教導大隊),黨組織因郝克勇與楊虎城和趙壽山的特殊關係,派他到教導大隊任政治教官。
  1939年春,中共陜西省委成立了三十八軍地下工作委員會,由蒙定軍、胡振家和郝克勇3人組成。郝克勇充分利用《新華日報》、《大公報》和《大眾哲學》,以及三十八軍出版的《新軍人》等進步刊物,對部隊進行政治教育,同時還利用電臺收抄新華社來的消息、社論,以及毛主席的《共產黨人發刊詞》、《新民主主義論》等,寫出了《黨的建設和三大法寶》、《中國走向何處去》、《蓮出於汙泥而不染》、《共產黨員須知》等文章和教材,對黨員和進步軍人進行經常性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培訓。郝克勇始終堅持毛主席給抗大提出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風,開設了抗日政治工作、遊擊戰術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課程。與此同時,他還在教導隊建立了黨的組織,秘密開展黨的兵運工作。
  1940年12月上旬,蔣介石侍從室通過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給孫蔚如發了一份絕密電報,指名三十八軍蒙定軍、郝克勇等37名軍官為共產黨的嫌疑分子,著令押送洛陽審訊處理。趙壽山得知後,當即讓郝克勇裝病即日請假離開教導大隊隱蔽起來。1941年5月形勢緩和後,趙壽山又委任郝克勇為第三期教導隊隊長。
  這年秋天,趙壽山與共產黨密往之事被蔣介石嗅出點氣味後,即派其嫡系湯恩伯的6個軍,將三十八軍控制起來。為了使三十八軍擺脫日益惡化的處境,1942年7月,毛澤東親自給趙壽山發電報,點名要郝克勇到延安向中央匯報工作。9月,工委派人將郝克勇護送到陜西,中共陜西省委交通衛平歷經千難萬險,於12月將他護送到延安。抵達延安後,郝克勇先向西北局的李維漢、賈拓夫等匯報了工作,緊接著毛澤東又多次召見他。在聽取郝克勇的匯報時,非常仔細地詢問了工委開展工作的情況,同時對工委提出的統戰工作、對敵鬥爭策略以及應變方案,作了反覆的研究和討論,對三十八軍工委作了全面的肯定和指示。當郝克勇向毛澤東反映趙壽山希望能加入共產黨時,毛澤東同意批準了趙壽山的請求。
  就在最後一次交談中,毛澤東突然問起郝克勇舅家的情況:「你舅舅家姓啥子?」「姓範」郝克勇答道。毛澤東接著問:「是範仲淹的『範』,還是樊梨花的『樊』?」「是範仲淹的範。」毛澤東說:「好,那就把你的名字改成範明吧!做秘密工作的同誌回到延安,都應該改名換姓。」從此,郝克勇以「範明」應世。解放後,他曾申請改用原名,毛澤東在一次接見他時認真地說:「範明這個名字現在名揚中外,還是不改為好。」
  在此之前,範明受周恩來、李維漢同誌的領導,打這以後,他只與毛澤東單線聯繫。我們在採訪範明時,還親睹了他開展白區布點統戰工作時毛澤東給他的100餘份電函。
  1943年,冰消雪融的時節,範明輾轉千裏從延安返回了三十八軍,向工委和趙壽山將軍傳達了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根據中央指示,趙將軍同意送蒙定軍到陸軍大學「鍍金」,工委書記由範明擔任。此時,這支部隊的官兵儘管穿的是國民黨的衣,吃的是國民黨的飯,但實際上卻是在黨領導下的一支進步和愛國的軍隊。
  在黨中央、毛澤東的直接領導下,從1938年2月至1944年4月,工委在國民黨三十八軍共舉辦了5期教導隊,培養了約2000名幹部,其中發展黨員500餘人。這批幹部、黨員,對改造舊三十八軍和1944年的第十七師「七·一七」故縣起義及1946年第三十五師的「五·一五」鞏縣起義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此後,範明即調往國民黨第三集團軍,以給趙壽山當營長的名義開展工作,隨後與趙壽山同時離開三十八軍,經西安到達延安,完成了對三十八軍的統戰工作。到延安後,範明被任命為西北局統戰處處長。1945年9月日本投降後,西北局派範明負責進行西北5省以及河南和川北白區地下黨的布點任務。範明經過周密細緻的工作,共派遣了百餘人,建立了108個武裝據點。其中胡宗南的隨身副官張德廠就是他一手安插進去的一個關鍵性人物。這種秘密的但又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的地下隱蔽工作,搞得國民黨反動派焦頭爛額,狼狽不堪。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1 10:50 , Processed in 0.11456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