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16|回復: 0

[稗官野史] 官渡之戰曹操因何能大獲全勝的秘密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9-6 06:22: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官渡之戰是曹操一生中輝煌而經典的一次戰役﹐在分析這次戰役前﹐先說說另外兩次戰役﹐一個是西漢的七王之亂﹐一個是李世民洛虎之戰。可以說兩個戰役是屬於兩個相反的攻擊形式﹐對勝利方來說﹐一個是攻擊﹐一個是防守。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磨”﹐消磨對方的銳氣﹐一戰而定乾坤。為什麼我要提這兩個戰役呢?就是因為官渡之站其實與這兩個戰役有這同樣的一個特點“磨”。
  在《三國演義》裡﹐官渡之戰是由袁紹70萬人攻擊有7萬守軍的官渡﹐力戰數月不克﹐由於許攸投敵﹐洩露軍事機密﹐最終烏巢被燒﹐導致軍隊的全面崩潰。在演義中感覺上許攸投降成了整個戰役的轉折點﹐整個故事裡面困擾曹操的糧草問題突然奇跡般的解決了﹐河北戰場的格局就一下子被鐵定的﹐袁紹的70萬軍隊消失得無影無蹤﹐實在是讓我不解啊!
  拋開演義仔細分析一下﹐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曹操在官渡之戰的戰略部署根本不是向小說裡那樣﹐小說裡有個巨大的漏洞﹐就是許攸對曹操說﹕「他曾獻計﹐要袁紹出騎兵偷襲許昌﹐然後夾擊官渡曹操主力。」曹操聽了感覺上還很讚同這一計策。這裡有個疑問曹操真的將主力部隊放到官渡了嗎?翻閱了各種材料﹐得出了個結論﹐曹操根本沒有將主力部隊放到官渡。要是這是真的﹐我想那曹操就太了不起了﹐他不但騙過了袁紹﹐也騙過了羅貫中。
  其實這場戰役的精髓還是剛剛提到過的那個字“磨”。以強大的守備部隊對抗敵人的主力部隊﹐再以自己的攻擊部隊將其擊破。帶著疑問看問題﹐就出現的第一的疑問﹐那就是軍力問題。七萬對七十萬﹐這個數字我就覺得只是個局部數字﹐在官渡的曹操守軍中有三支隊伍﹐第一支是曹仁軍團﹐第二支是李典軍團﹐還有張遼軍團。這正好符合了曹操的用兵習慣﹐將最有防守力的三支部隊全部擺在整個戰場的核心位置﹐拿現在的編制來講﹐曹操將兩個軍﹐一個整編師﹐放到這裡了。約兩個縱隊﹐這有點讓人想起遼沈戰役的塔山阻擊戰﹐不應該是黑山阻擊戰﹐因為一個是阻擊﹐一個是拖延﹐而官渡阻擊戰應該是拖延。
  按照番號來講﹐曹操應該有如下幾支部隊﹐首先是曹操親手締造的部隊最先有一萬餘人﹐在洛陽一戰後損失約有2000人﹐後來在山東收編于禁﹐組建青州軍團﹐和擴充原先部隊﹐將其原軍分為三隻部隊﹐一支為夏侯敦統帥﹐一支由于禁統帥﹐一支由自己統帥。總兵力約一個軍3萬多人﹐後來進軍洛陽﹐收編李傕﹐郭汜﹐楊奉的部隊﹐加上長安部隊約五萬多人﹐一下子曹操就擴大了兩倍﹐這時候就有了曹仁、曹洪、夏侯淵、徐晃、樂進幾個軍團。這時候曹操就可以號稱10萬﹐所以官渡之戰的數據是肯定有問題的。加上滅呂布﹐破袁術﹐擊劉備﹐收張繡﹐恐怕曹操的擁兵應該是45萬人。這個數據應該才是整個河北戰場曹操的總兵力﹐加上在河北戰役初期﹐關羽的取顏良﹐文醜首級時﹐曹操肯定會又撈了兩個師的部隊。經過迅速改編投入戰場。所以說官渡之戰只是個局部戰爭而已。
  第二個問題就是曹操火燒烏巢的軍隊是哪支﹐真的是從官渡出來的嗎?結果想了想要是李典所部的話就肯定是從官渡出來的﹐可是這兒發現個問題﹐就是兩軍對持時﹐李典轉的了這個空子嗎?而且在李典正面就是張郃﹐高覽軍團﹐這2位的謹慎性就不多說了。可以說李典從官渡出來火燒烏巢可能性﹐可行性極小。那麼那把火是誰去放的呢?答案是夏侯淵﹐曹操在官渡被監視是出不來的。有兩點可以說明﹐夏侯淵的部隊正好擺在曹軍的側翼﹐一直是監視淳于瓊軍團﹐防止淳于瓊偷襲許昌﹐二是﹐戰爭結束後夏侯淵的急速陞官﹐就說明了夏侯淵在這場戰役裡面幹了什麼不得了的事情。因此我敢說肯定﹐偷襲烏巢的是夏侯淵﹐而不是曹操﹐更不是李典。
  最後就是曹操在河北戰場的戰略問題。開始我提過《三國演義》裡面將許攸投降說成了整個戰役的轉折點。其實是有些不合邏輯﹐可能羅貫中寫這裡時正好讀了《史記》裡周亞夫燒燬吳王糧草那段吧﹐加以修飾﹐將好好的一個官渡之戰抄襲成了個七國之亂的翻版。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戰役的確是有著驚人的類似之處﹐失敗一方都同樣陷入了同一個問題﹐就有如荀彧寫給曹操的信中提到的訛其吼﹐使其不能進﹐一樣。都陷入這個麻煩。看著部隊的士氣天天的降低﹐銳氣不斷的被消耗這就是戰敗的先兆。在整個戰役中﹐曹仁出色得完成了拖延袁軍主力﹐為曹軍的反撲﹐贏得了寶貴的活動空間。
  經過這些分析﹐可以說官渡之戰是河北之戰的核心部分﹐而曹操在戰役的戰略部署是千錘百煉的﹐並不是一點點軍事機密就能夠左右的。他也透露了曹操的用兵習慣﹐後來的赤壁﹐漢中慘敗﹐就是因為他的戰略習慣的變通出現了問題﹐人家早就看透你了﹐不敗才怪。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30 23:05 , Processed in 0.1366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