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87|回復: 0

[兵燹錄] 抗戰中國軍隊“完美武器”是什麽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8-1 20:09: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抗日戰爭期間,捷克式輕機槍是中國軍隊基層火力的支柱性武器,其重要性甚至超過為數不多的重機槍和火炮。在迄今存世的抗戰照片中,處處可見“捷克式”的身影。而對於抗戰影視劇來說,捷克式輕機槍更是必不可少的道具。“捷克式”是中國軍隊對進口和仿制的捷克ZB26式輕機槍的統稱。這種輕機槍采用活塞長行程導氣式設計,其基本型長1.161米,重9.6千克,口徑7.92毫米,槍口初速830米/秒,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900-1000米,理論射速500發/分鐘,可選擇單發、點射或連發。
  在ZB26輕機槍問世之初,中國就向捷克制造商布爾諾兵工廠發出訂單大量采購,當時主要是看中ZB26輕機槍的價格比重機槍便宜得多,仿制也相對容易。資料顯示,從1927年到1939年,中國從捷克布爾諾兵工廠購買了超過3萬挺ZB26系列輕機槍。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仿制捷克式輕機槍幾乎與進口同步。1927年尚處於奉系軍閥張作霖控制下的天津大沽兵工廠就率先仿制出捷克式輕機槍。此後越來越多的國內兵工廠加入仿制行列,特別是1934年國民政府確定捷克式為統一制式輕機槍後,仿制力度就更大了。據有案可查的數據,八年抗戰期間,中國各地的兵工廠共仿制生產了39744挺捷克式輕機槍。據許多老兵回憶,該槍的最大優點是射擊精度高,在有效射程內幾乎達到“指哪打哪”的程度。其次,捷克式輕機槍也很堅固耐用,即使是在惡劣戰場環境下持續射擊,也不容易損壞。該槍在實戰中經常連續射擊一兩個小時,很少出現卡殼等問題,射擊精度也不會下降太多。
  由於抗戰期間的中國軍隊極度缺乏火炮,從某種意義上說,捷克式輕機槍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基層最重要的火力來源。事實上在戰場火力配置中,捷克式輕機槍經常扮演“火炮”的角色。不過與許多抗戰影視劇中抗日戰士拿起捷克式輕機槍對著日軍猛掃的“橋段”不同,捷克式輕機槍在實戰中主要以短點射、長點射為主。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捷克式輕機槍點射時既能維持一定的火力,又能發揮精度好的特點,而這恰恰是輕機槍的主要戰術使用方式。
  在捷克式輕機槍的精準點射之下,進攻的日軍往往難以躲閃。實戰中,日軍如果不能迅速打掉中國軍隊的捷克式輕機槍,那麽一般會在衝鋒中遭到較大傷亡。日軍老兵東史郎所寫的《東史郎日記》中,就對捷克式輕機槍的實戰應用有過細致描寫。根據日記所載,東史郎親眼目睹死於捷克式輕機槍下的日本兵就超過了20人,其中一次對中國軍隊據守的一座小山頭衝鋒時,中國軍隊一挺捷克式輕機槍僅用20發子彈就擊斃了近十名衝鋒的日軍士兵,東史郎由於快速躲進一個彈坑裏才保住性命。
  如果中國軍隊向日軍陣地發起進攻,捷克式輕機槍又能夠伴隨步兵迅速前進,提供及時的火力支援。在衝鋒時,射手可以平端著輕機槍,一邊衝鋒,一邊射擊。對於中國軍隊來說,性能出色的捷克式輕機槍簡直就是“完美武器”。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30 13:55 , Processed in 0.22731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